2007年第1季度,水泥工業開局良好。全國水泥產量9308.6萬噸,同比增長14.50%,增幅同比回落8.8個百分點。銷售收入同步增長,相對于常年的同一時期,可以說是產銷兩旺。在1季度,由于年始年終的兩個假期,又逢建設工程淡季,不少企業進入檢修階段,因此是一年中水泥工業的利潤總額最低的時期。例如2005年1季度虧損3.48億元,在利潤總額創新高的2006年,1季度利潤總額達到5.56億元,而今年1季度的前兩個月就達到9個多億,比2006年整個1季度增長了6成。利潤增長幅度大大高于產量增長幅度,預示著今年又是一個好行情。
在日前召開的“國家重點支持水泥企業座談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局副局長張莉、中國建筑材料協會會長張人為、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都對水泥工業健康快速的發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從第1季度水泥工業運行的情況來看,對于今年水泥行情完全可以持樂觀的態度。
樂觀背后的一絲憂患
然而,有關方面對第1季度宏觀經濟數據進行全面分析和縱向比較的時候,卻發現了一個令人不安的苗頭:一輪由高耗能行業引領的投資反彈正在孕育之中。作為當前水泥工業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張莉副局長在“國家重點支持水泥企業座談會”的講話中已經指出,1季度水泥投資增長過大。
回顧2006年水泥經濟效率得以大幅提高,其中原因之一是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只是略有回落(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兩年共下降2.84個百分點)但仍保持在高位運行,而水泥投資連續兩年呈負增長,產量過剩和供求關系有所改善。
但從今年1季度的運行數據來看,情況已經悄然生變。1至3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5個百分點。而與此同時,1至3月水泥投資卻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9.38%。
受2006年市場銷售看好、行業利潤大幅增長的影響,投資欲望增加,這是水泥投資出現反彈走勢的主要原因。這種苗頭應當引起我們高度重視,水泥投資的過快增長對行業發展的影響在當年還難以顯現,但對2008年乃至以后或將產生難以挽回的影響。
大企業要承載結構調整的重任
在“國家重點支持水泥企業座談會”上,張莉副局長指出,大企業集團要承載國家對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重任。張人為會長在去年舉行的中國建材工業協會、中國水泥協會舉辦的“水泥發展研討會”上就說過,“中國建材工業做大要靠水泥、水泥工業做大要靠大企業”。本次“座談會”他又上又指出,并購重組是大企業面臨的重要任務。
雷前治會長在《戰略重組是“十一五”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主旋律》的報告中重申了戰略重組、培養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提高產業集中度是“十一五”水泥結構調整的主旋律,并闡明了水泥工業大規模戰略重組的條件已經成熟。
克服盲目建新線擴大產能
張莉副局長在談及大水泥企業集團要高度認識所承擔的歷史責任時語重心長地說,要克服盲目建新線擴大產能,要落實并購重組和對被收購企業的技術改造,促進增長方式的改變。
由于長時期計劃經濟的羈絆,建新線擴大產能曾一度成為企業做大的唯一模式,以致各企業市場重疊、出現產能過剩,企業債臺高筑、難以抵御周期的風險。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對于當前出現的水泥投資增長過快,絕不能掉以輕心。
國家近年來為水泥工業健康快速發展而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法規和“國家重點支持水泥工業結構調整大型企業(集團)名單”的公布為大企業的發展提供了空前的歷史機遇。
愿我們的大企業充分利用好政策、抓住機遇,在戰略重組中再立新功,沿著國家指引的方向,駕馭著中國水泥的巨輪,乘風破浪,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