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建材旗下的A股上市公司,寧夏建材上市22年來,從原來產能只有100萬噸的地方水泥企業,成長為寧夏最大的水泥企業及西北地區最大的混凝土、骨料生產企業,水泥產能、營業收入、凈利潤等指標增長二三十倍。
如何把傳統水泥廠變身為超級智能工廠?如何通過數字化轉型重塑核心競爭力?近日,記者走進寧夏建材,與公司董事長王玉林面對面交流,探尋傳統企業插上數字化“翅膀”實現華麗蛻變的秘訣。
專注主業
做強“水泥+”產業鏈
今年上半年,寧夏建材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06億元,同比大幅增加101.2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達到7645萬元,同比增長168.35%。
這樣一個亮眼的業績,主要來源于“水泥+”產業鏈的強力支撐。“我們的主營業務是水泥,這些年來也一直專注做強做優水泥,產能擴大的同時,以‘水泥+’延伸產業鏈,加快發展油井水泥、固井材料、混凝土、骨料等產業,目前混凝土產能1117萬方,骨料產能1100萬噸,固井材料產能100萬噸。”王玉林說。
自2003年上市以來,寧夏建材充分利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通過新建、并購重組等方式逐步壯大水泥主業,突破寧夏地域小、人口少的限制,形成了一個跨區域水泥集團。
“我們通過新建和并購重組壯大水泥主業,旗下已擁有20家企業,并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在寧夏五市及甘肅、內蒙古等省區布局產能,公司總資產突破了100億元。”王玉林說。
目前,寧夏建材因產品線豐富,品質、性能穩定,相關產品被用于多種復雜環境和工程項目。“其中,‘賽馬’水泥是我們的一款暢銷產品,也是中國馳名商標,不僅生產工藝先進、原材料優質,而且經過了精細的操作和品控,具有高強度、耐久性和良好的施工性能。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鐵路、高速公路、水利、機場、橋梁等國家和地方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王玉林說。
面對基礎建材行業產能過剩、需求萎縮等情況,寧夏建材持續開展產業基礎再造,聚焦技術創新和研發,自主研發C100高性能混凝土、透水混凝土、金剛砂混凝土、耐高溫混凝土、自密實混凝土、1.25低密度固井復合材料、無裂紋水泥等多項新產品。
“我們還積極推進錯峰生產,促進主產品銷量與售價保持穩定,并嚴控費用開支,實現原煤采購成本與期間費用同步下降。在各項有利因素支撐下,企業經營業績實現了強勢反彈。”王玉林說。
“高、綠、智”
實現差異化競爭
水泥產業是一個典型的傳統產業,且沒有技術壁壘。目前,全國有400多家水泥企業,競爭非常充分,相當一部分水泥企業面臨轉型升級的挑戰。如何在產能收縮、技術進步和環保要求不斷提高的環境下,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寧夏建材的答案是三個關鍵詞:高端、綠色、智能。
“我們積極推進產品升級換代,做好高端產品,輔之以優質服務,牢牢抓住高價值客戶,比如機場、高鐵、水利、油井等技術含量要求高的各類重點工程項目。”王玉林說,對公司而言,憑借深厚的技術底蘊和穩定可靠的產品質量,能夠有效形成比較優勢,成功拿下這些大項目。
因屬于資源、能源消耗型行業,近年來,隨著國家“雙碳”戰略的持續推進,水泥行業面臨嚴峻的減排壓力,必須“逐綠而行”破解困局。
“多年來,寧夏建材持續加強科技賦能,在原料及燃料替代、廢棄物資利用等方面取得不小進步,同時全面推動產品綠色化發展,先后獲得‘綠色建材產品’‘低碳產品’等產品認證。”王玉林說,比如銀川沙土多、黏土少,公司早期就開始利用煤矸石、粉煤灰替代黏土這種不可再生資源,廢料替代技術讓企業不受資源約束。
寧夏建材還探索金屬鎂渣的綜合利用,2024年累計使用金屬鎂渣約5萬噸,節約石灰石資源約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4萬噸。公司還將滿足入窯要求的醫療廢棄物投入焚燒,通過高溫處理去除二噁英等有害物質,將廢棄物燃燒產生的熱能回收用于水泥生產。
作為水泥行業的骨干企業,寧夏建材始終致力于圍繞基礎建材主業加快智能化轉型升級,率先進行產能減量置換建設,其中吳忠賽馬、青水股份二代生產線能耗優、排放低,競爭優勢明顯,多項指標在行業內處于領跑位置。2024年,吳忠賽馬榮獲工業和信息化部“2024年卓越級智能工廠”榮譽稱號,青水股份也榮獲“專精特新”示范企業及建材行業智能工廠稱號。
“智能制造已經到來,我們必須主動擁抱。對水泥來說,產品形態不會發生顛覆性變化,但是品質可以更高、更優、更好,通過學會運用智能技術,把更多工廠改造成智能工廠,重塑生產流程,才能開辟新賽道、抓住新機遇。”王玉林說。
數字化引領
搶抓藍海機遇
由寧夏建材所屬賽馬物聯研發的“我找車”平臺,是我國建材行業首個制造業與物流業深度融合的數字物流平臺,以聚焦解決水泥行業物流面臨的原材料溯源困難、運輸流向管控復雜等痛點。截至目前,“我找車”平臺已覆蓋全國,累計注冊承運商8.9萬家,注冊車輛194.7萬輛,有效推動了寧夏建材數字物流服務效能和平臺價值不斷提升。
“我找車”平臺,是寧夏建材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培育第二增長曲線的縮影。“我們的數字化轉型可以說走在了前列,注重基于企業自身積累的數據資源和場景,破譯數字經濟增長的密碼。”王玉林說,目前,企業數字物流、數據中心作為重點培育的新業務,雖然還未形成穩定的利潤貢獻,但是既賦能了已有的基礎材料業務,又蘊含了很多發展機會,公司將保持定力和耐心,繼續打造數字經濟新板塊。
除了數字物流,寧夏建材還搶抓國家“東數西算”重大工程機遇,加快建設綠色數據中心,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打造新質生產力的主攻方向。2024年,企業數據中心項目已通過體系認證,共投運1044架機柜,并具備了計算服務、存儲服務、安全服務、網絡服務、云運營和運維服務以及容器、數據庫、應用集成等多項功能,可以滿足上云服務業務的要求。
如今,“基礎建材+數字經濟”形成的“雙輪”驅動,支撐著寧夏建材業績可持續增長。寧夏建材資產規模、營業收入、利潤等指標總體呈現上升的態勢,資產實現保值增值,股東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我們堅持每年向投資者進行現金分紅,共計派發紅利20億元。近十多年來,公司堅持高分紅,每年派發現金紅利額占當年合并報表中歸母凈利潤的比率均達30%以上,近兩年更是達40%以上。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保持穩健經營、精細管理,爭取以更好的經營業績回報投資者。”王玉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