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891平方米混凝土澆筑一天干完!工地來了位“智能幫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5-09-08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閃電新聞
核心提示:9月2日,青島市地鐵5號線維保中心水電十一局02工區項目現場傳來好消息——負一層第八塊底板順利完成混凝土澆筑!這次施工可不一般,工地上來了位“智能幫手”,不僅干活又快又準,還幫工人師傅們省了不少力,讓傳統工地變身“智慧施工現場”。

9月2日,青島市地鐵5號線維保中心水電十一局02工區項目現場傳來好消息——負一層第八塊底板順利完成混凝土澆筑!這次施工可不一般,工地上來了位“智能幫手”,不僅干活又快又準,還幫工人師傅們省了不少力,讓傳統工地變身“智慧施工現場”。



這次澆筑的底板可不是小工程:面積足足891平方米,相當于兩個標準籃球場;澆筑的混凝土方量約690立方米,要是用常見的混凝土罐車裝,得14輛車才能拉完。放在以前,這么大的活兒需要多名工人手持振搗棒來回作業,不僅體力消耗大,還得時刻盯著振搗效果,生怕漏振、過振影響工程質量。但這次,“主角”變成了板類智能振搗機器人。它就像一位“精準操作的老師傅”,自帶“眼睛”“手臂”和“大腦”:360環視系統是它的“眼睛”,能實時觀察施工區域;可靈活轉動的振搗臂是它的“手臂”,能精準夠到每一個角落;遠程APP和人機交互系統則是它的“大腦”,工人師傅在一旁用遙控器就能指揮它干活。


更厲害的是,它還會“隨機應變”。就像廚師做菜要根據食材調整火候一樣,振搗機器人能根據混凝土的“稀稠度”(“塌落度”)和配比,自動調整振搗時間、深度和頻率,嚴格遵守“快插慢撥”的施工秘訣——這就好比往面團里揉餡料,既要插得深、揉得勻,又不能動作太急把面團弄破,完美保證了混凝土振搗的密實度。


為了讓這位“智能幫手”更適應青島地鐵的施工需求,項目團隊還對它進行了“量身改造”:原先的“升降臂”升級成“固定臂+伸縮機構+卷盤機構”的組合,就像把普通手臂換成了“可伸縮的機械臂”,不僅靈活度大增,振搗的覆蓋范圍也更均勻,連邊角縫隙都能照顧到;同時,機器人還新增了“復振功能”。打個比方,這就像掃地機器人清掃完后會回頭檢查漏掃區域一樣,振搗機器人完成一次作業后,會自動“復盤”,對可能沒振到位的地方補振,徹底避免了人工操作中容易出現的“漏網之魚”。


這些升級可不是花架子:不僅讓工人師傅的操作難度大幅降低,施工效率比傳統人工提高了30%以上,還減少了人力成本和作業風險,真正實現了“又好又快”。


據項目團隊介紹,下一步,他們將繼續探索更多智能裝備在施工中的應用,讓機器人適應更復雜的施工環境。比如未來面對狹窄空間、高低不平的作業面時,讓這些“智能幫手”也能靈活應對。從人工振搗到機器人作業,從“憑經驗”到“靠智能”,青島地鐵5號線的這場施工變革,不僅是工程效率的提升,更是“智慧建造”理念的生動實踐。相信隨著這些“黑科技”的陸續登場,青島地鐵的建設會越來越高效、越來越精準,為市民未來的便捷出行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