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型房建工程建設中,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猶如人的“肌理”,混凝土澆筑質量關系著這個龐大機體的“健康”。近日,中鐵六局北京公司沈陽項目部成功研發并應用了一項集“材料創新+智能溫控+精細施工”于一體的新型綜合技術方案,有效攻克了大體積混凝土水化熱集中釋放與防水性能不足等傳統難題,為沈陽渾南科技城高質量建設筑牢施工質量屏障。

中鐵六局北京公司承建的沈陽渾南科技城六期工程M15地塊大裝置深基坑設備基礎工程,采用整體式筏板設計,筏板澆筑厚度3.9米、方量3085立方米,屬于大體積剛性防水混凝土。在傳統施工工藝中,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常常因為水化熱集中釋放、防水性能不足、溫控精度不夠等問題影響施工質量,裂縫發生率在95%以上。
為攻克這一難關,項目組建以技術骨干為核心的攻關團隊,在材料創新和施工工藝兩大維度同時發力。在材料創新上,技術團隊精心優化混凝土配比,選用水化熱抑制型防水劑。這種添加劑具備雙重關鍵作用——一方面能實現智能溫控,有效調節混凝土內部溫度變化,延緩水化熱高峰出現時間,顯著降低絕熱溫升,從根源上避免因內外溫差過大引發的結構開裂風險;另一方面擁有自愈合功能,若混凝土出現細微裂紋,可自動生成晶體填補縫隙,在保障結構堅固性的同時,確保防水等級達到設計標準,為設備基礎筑牢“防護屏障”。
在施工工藝上,創新采用“內降外保+溫度實時監測”系統形成閉環管控:通過在混凝土內部預埋冷卻水管,利用持續水循環實現高效散熱;同時布設精密溫度監測點,實時捕捉內外溫差數據,確保溫差嚴格控制在安全范圍。澆筑過程中,進一步結合科學分層澆筑技術,精準控制分層厚度與澆筑節奏,保障新舊混凝土無縫融合;振搗作業則重點聚焦預埋件集中區域,確保混凝土均勻密實,全方位提升施工質量與效率。
在這套創新技術方案的指導下,項目部在今年7月歷時三十多個小時連續作業完成澆筑施工,最終混凝土結構未出現開裂問題,防水性能與密實度均達到設計標準,不僅為后續設備安裝及整體工程推進奠定堅實基礎,更充分彰顯了團隊在復雜結構施工中的技術實力。為區域科技項目建設注入強勁動力,助力“國家+區域”創新格局加速構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