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中長期貸款井噴 四川省銀行禁入水泥等產能過剩行業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0-01-18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21世紀經濟報道
核心提示:中長期貸款井噴 四川省銀行禁入水泥等產能過剩行業
  1月14日,人民銀行成都分行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在擴大內需、災后恢復重建以及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強力推動之下,四川省2009年的銀行業貸款實現了超常增長。截至2009年末,四川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比年初增加4561億元,同比增長40%,預計高于全國同期7個百分點左右。全年新增貸款額相當于2008年的1.91倍,創下歷史新高。 

  其中,個人消費貸款2009年新增815億元,占全部新增貸款的19.3%,比2008年大幅提高10.2個百分點。人民銀行成都分行表示,這主要是房地產稅費減免、汽車下鄉、家電下鄉等系列刺激消費的政策所致。

  2009年,新增人民幣中小企業貸款占到全部企業貸款新增額的一半以上,達到1685億元。小額擔保貸款增長更為迅猛,2009年累計發放6.82億元,是2008年同期的7.5倍。

  不過,伴隨著中長期貸款的井噴,以及存款活期占比劇增,商業銀行資金期限的錯配問題越發明顯。

  人民銀行成都分行表示,2010年的信貸重點領域將是災后恢復重建、西部大開發及經濟薄弱環節的加強和民生改善。

  短存長貸再突顯

  “因為2009年的貸款主要面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所以新增貸款當中中長期的資金會比較多。”某上市銀行成都分行人士表示。

  人民銀行成都分行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末,四川省金融機構新增本外幣中長期貸款3441億元,同比多增1996億元,占新增各項貸款的75.4%,占比較2008年大幅提高15個百分點。2009年末,本外幣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52.7%,比2008年同期大幅加快25個百分點,是近年來最高增速水平。

  在巨量的信貸支持下,2009年四川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達到64.9%,比2008年同期提高35.2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省銀行業2009年的存款活期化趨勢也很明顯:企業新增本外幣存款中活期存款占比達到76.3%,占比較2008年同期大幅提高18.8個百分點;居民新增本外幣儲蓄存款中活期儲蓄占比達到57.2%,占比較2008年同期提高28.9個百分點。

  成都監管部門一人士認為,存款活期化的現象可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方面顯示企業和個人在投資、消費方面比較活躍,另一方面對銀行的資金穩定性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上述上市銀行信貸部人士表示,企業獲得大量貸款后,如果不是馬上用完,留存在企業貸款帳戶里的資金就會自動生成活期存款,從很大程度上會增加企業活期存款的占比。這也表明貸轉存的情況仍然比較明顯,存款的增加很大程度依靠貸款拉動。

  “現在整存整取的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年存款利率分別為3.33%、3.60%,在2009年樓市、股市火熱的情況下,沒有多少人愿意存定期。”中原證券金融行業分析師南漢馨說。此外,2010年的加息預期和通脹預期較強,如果在2009年選擇定期存款,還可能面臨利息損失的風險。

  南漢馨認為,要解決資金期限的不匹配現象,銀行可以使用票據融資等金融工具來替代一部分中長期貸款。而上述信貸部人士則告訴記者,估計2010年銀行對新增的基礎設施項目貸款不會太多,基本都是去年留存的項目貸款。

  
禁入四類項目

  對于2010年的信貸工作,人民銀行成都分行表示,要在保持信貸總量均衡適度增長的同時,著力優化貸款結構,同時加強信貸風險管理,著力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

  該行特別強調,將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貸款標準和貸款條件,以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最低資本金制度。對不符合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及相關產業政策要求、未按規定程序審批或核準的項目,尤其是國家明令限期淘汰的產能落后、違法違規審批、未批先建、邊批邊建等項目,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信貸支持。

  上述監管人士表示,之所以如此著重提示風險,主要還是擔心2009年銀行的大規模放貸會帶來銀行壞帳的增加,所以必須未雨綢繆。

  “就四川而言,水泥、多晶硅等行業都包含在人民銀行加強風險管控的產能過剩行業內。要注意的是,這部分的調控主要也是立足于不給新上馬的項目貸款,對于已投產項目的流動資金貸款還是會給予支持。”上述信貸部人士稱。

  該人士表示,即使過剩的產業,能否發放新的流動資金貸款,以及貸款定價的水平,都應該根據企業的自身素質來決定,而不會一刀切。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