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第十一屆水泥與混凝土國際會議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盛大開幕。作為國際水泥混凝土領域頂尖學術盛會,大會以“低碳驅動發展,數智引領未來”為主題,匯聚全球2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500余位專家學者,深度討論水泥基材料低碳發展前沿及數字賦能新技術。中國硅酸鹽學會理事長高瑞平,中國建材聯合會副會長孫星壽,中國建材集團總經理助理、中國建材總院黨委書記、董事長郅曉等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從學術傳承、國際協作、成果轉化等維度,勾勒全球水泥混凝土領域學術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共同藍圖。
出席本次開幕式的嘉賓有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繆昌文,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徐世烺,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劉加平,中國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學校長邢鋒,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中國政府友誼獎得主、麥克馬斯特大學榮譽教授Abdul Ghani Razaqpur,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多倫多大學榮譽教授Robert Douglas Hooton,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慕尼黑工業大學教授Johann Peter Plank,德國魏瑪包豪斯大學教授Horst-Michael Ludwig,英國利茲大學教授Ian Richardson,沙特阿美亞洲副總裁Saad Allowemi,武漢理工大學校長王發洲,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合肥工業大學原黨委書記余其俊,河北工業大學副校長馬國偉,以及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硅酸鹽學會,中國循環經濟協會,中國水泥協會,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協會,中國建材集團科技管理部、戰略發展部等相關領導。開幕式由總院黨委副書記、總經理侯滌洋主持。
01
錨定學術脈絡
四十年“綠色”主線貫穿
緊扣數智賦能新方向
高瑞平發表致辭,她回顧了會議自1985年創辦以來的發展歷程,指出從首屆會議聚焦“水泥工業中工業廢渣的綜合利用”“熟料形成過程的節能”等議題,再到本屆會議升華為“低碳驅動發展、數智引領未來”“綠色”是貫穿始終的核心脈絡。四十年間,會議見證了行業從效率優先到可持續轉型,再到智能化未來的深刻變革,已成為推動全球水泥混凝土科技創新與產業合作的重要平臺。
孫星壽在致辭中,高度肯定了總院在水泥混凝土學科綠色、低碳、數字化發展領域的突出成績與重要貢獻,并代表中國建材聯合會預祝本次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02
主旨報告聚焦三大學術前沿
材料創新、耐久性突破
與綠色數智轉型
大會首日主旨報告環節,中外學者針對全球水泥基材料領域最緊迫的三大共性難題,分享了可共享借鑒的學術成果,形成“問題共解、成果共享”的協作格局。
在“數智技術與低碳轉型融合”的前沿領域,大會成果打破技術碎片化困境:郅曉教授創新開展低碳水泥基材料數字化設計,搭建數字化研發平臺,為領域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科研工具;Johann Peter Plank教授破解綠色膠凝材料的外加劑適應性難題,優化德國水泥混凝土行業低碳轉型路徑;Horst-Michael Ludwig教授解讀行業綠色低碳發展進程,為全球水泥基材料創新方向提供前瞻性指引。
面對“低碳目標下水泥基材料功能化升級”的全球課題,繆昌文院士創建智能建筑材料設計新范式,解決傳統材料“低碳即降效”的矛盾;徐世烺院士協同優化混凝土材料力學性能與耐久性,為極端環境下工程結構安全提供技術支撐。
針對全球海洋工程領域“混凝土耐久性不足”的長期痛點,中外學者形成“材料創新+機理支撐”的雙軌解決方案:邢鋒院士研發海洋混凝土自修復材料,從源頭提升水泥基材料抗腐蝕能力;Abdul Ghani Razaqpur教授提出鋼筋腐蝕數值模擬技術,則從微觀機理層面建立壽命預測模型。
03
肩負材料創新使命
深耕低碳技術
把握行業前沿,推動共識落地
本次會議不僅準確把握了時代脈搏,更為行業指明了發展方向。郅曉在致辭及大會主題報告《低碳建材智能設計及數字化制造》中指出,總院為國而生、與國同行,75年來堅守材料創新使命,構建了以低碳技術、低碳產品和數智賦能為核心支撐,涵蓋源頭減碳、過程降碳與末端固碳的一體化整體解決方案,發布了中國水泥工業碳中和路徑與模型;積極擁抱數據驅動的科研范式,著力建設無機非金屬材料數據節點,以數字賦能的方式,將專利技術轉變為算法邏輯,以軟件化成果服務行業,充分發揮數字化的乘數效應。郅曉表示,總院將立足“大我”,在未來開放并共享數據成果,與全球同行協同構建綠色產業生態,為“雙碳”目標與全球水泥基材料工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會上,來自總院的20余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分享了低碳水泥基材料創制、熟料-水泥數據庫建設、低碳熟料高通量設計與試驗及水泥基材料數字化研發等系列成果。
本次會議精心設置了八大專題,包括水泥化學與低碳膠凝材料、混凝土耐久性與低碳混凝土、功能水泥基材料、二氧化碳礦化建材及制品、模擬仿真與數智化技術等,展現了向極宏觀拓展、向極微觀深入、向極端條件邁進、向極綜合交叉發力的最新成果。會議著眼于為年輕人搭建成長舞臺,500余名參會代表中,有60%是來自科研一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292個報告中研究生報告達105個。
水泥與混凝土國際會議作為國際頂尖學術交流平臺,匯集國際智慧,本屆會議深入探討了行業轉型發展的關鍵問題、未來方向,將進一步推動全球水泥混凝土領域的學術創新與產研協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