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作為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基礎原材料,其產值約占整個建材工業40%。推進水泥行業穩增長,對維護建材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國水泥行業市場需求持續萎縮,供需結構性問題突出。提升行業質量效益,促進行業平穩運行和結構優化升級,已成為水泥行業發展重中之重。近日出臺的《建材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簡稱《工作方案》)為水泥等行業進一步指明發展路徑。
今年以來,水泥行業供給端由于技術進步和管理提升,存在實際產能高于批復備案產能的問題,致使實際熟料產能大量增加;市場端產品低價無序競爭問題凸顯,低于成本價銷售的情況時有發生,導致行業效益低下,企業虧損面擴大。“內卷式”競爭已嚴重制約水泥行業可持續發展,并對產品創新、質量安全等造成負面影響。可以說,《工作方案》的出臺適逢其時。
實現水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前提是持續盈利。遏制低價傾銷、建立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規范水泥市場秩序,是水泥行業穩增長的前提,也是水泥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
當前,水泥行業面臨產能過剩問題,更深層次的問題是供需很不平衡。專家分析,未來5年至10年,國內水泥需求仍呈下降趨勢,且下降趨勢不可逆轉;水泥行業只有達到供需平衡,價格才會回歸價值,才有可能推動水泥行業盈利和高質量發展;如果“供”控制不住,價格就會“內卷”,甚至出現惡性競爭。
要控制住“供”,就要控產量、去產能。《工作方案》明確要求,強化行業自律,組織開展水泥行業錯峰生產。行業實踐一再證明,常態化錯峰生產是短期控產量、推動水泥行業穩增長的有效措施之一,錯峰生產如果不到位,效益將呈現負增長。
規范去產能,是化解過剩產能、緩解供需矛盾的長遠有效措施。要堅持“政策嚴格落實、企業誠信經營、行業健康發展”三項原則。堅持政策嚴格落實,必須堅決貫徹執行規范水泥行業產能管理工作。頭部企業應以身作則,共同維護政策的嚴肅性,更好地推進行業生態改善。堅持企業誠信經營,要把握機會、用好政策,讓水泥企業回歸到實際產能和備案產能相統一。堅持行業健康發展,持續推行“行業利益高于企業利益,企業利益孕育于行業利益之中”的價值觀,發揮質量、環保、能耗、安全等綜合標準作用,依法依規淘汰水泥落后產能,推動環保績效低的企業逐步退出。
《工作方案》的落地落實,必將有效促進水泥行業加快產業結構、動力結構轉變,引導企業將競爭焦點從“價格戰”轉向質量、技術、服務、綠色低碳等價值維度,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為行業穩定發展提供持續動力,進一步提振企業發展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