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國內水泥業 跨國并購硝煙又起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09-10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轉自黃石日報  作者:黃石日報
核心提示:國內水泥業 跨國并購硝煙又起

      水泥行業不斷上演外資并購大戲:世界最大的水泥生產商法國拉法基收購四川雙馬;荷蘭的HOLCHINBV通過收購華新水泥B股成為華新水泥第一大股東;意大利水泥集團則3300萬美元收購了光宇集團旗下富平水泥公司100%的股權。日前,又爆出高盛參股紅獅水泥。

      虧損為外資提供收購良機

      據最新消息,8月30日,美國高盛集團正式與浙江第二大水泥生產企業紅獅水泥簽約,斥資8000萬美元(約6億人民幣)持有紅獅25%股份。成立于2002年的紅獅集團是中國水泥行業最大的民營企業之一,水泥產能列浙江省第二位,現有新型干法水泥產能1650萬噸,全資和控股子公司10余家,總資產36億元,為國家重點支持的12家大型水泥企業之一。

      據悉,全國范圍內能夠大規模生產銷售52.5級水泥的廠家寥寥無幾,在浙江省也僅“紅獅”擁有52.5水泥的專用生產線。

      市場人士分析,高盛集團參股紅獅集團蘊涵著戰略意義。浙江的新型干法生產線2007年底將達到100%,遠超全國50%的平均水平。但與此同時浙江水泥業卻呈現出一種質優價低的現象。公開數據顯示,浙江省2006年的水泥產量接近1億噸,位居全國第三。但由于產能過剩,全行業連年出現階段性虧損。

      當地一家水泥集團有限公司高管稱,目前許多浙江的民營水泥企業處于虧損階段,同時浙江省內缺乏強勁的實力企業來整合本省水泥資源,這給外資提供了收購良機。中國建材8月1日公告計劃收購的10家民營水泥企業中就有9家位于浙江。

      因產能過剩、格局分散,去年浙江水泥全行業陷入虧損,曾風光無限的“水泥浙軍”由此拉開重組大幕。今年初,意大利水泥集團出資3300萬美元,收購紹興光宇集團下屬陜西富平水泥所有股權;5月,光宇又將旗下浙江水泥有限公司省內股權轉讓給央企中國建材集團。就在一個月前,紅獅水泥同城兄弟———浙江立馬水泥也出現在中國建材行業排頭兵———央企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計劃收購的名單之中。中國建材宣布,與10家民營水泥公司簽訂意向書及框架協議,收購它們全部或最少50%股權,其中8家簽訂意向書的水泥廠年產能力合共1800萬噸,另2家簽訂框架協議的熟料日產能力為7500噸。

      之前,紅獅集團的同城兄弟立馬水泥已被央企中國建材列入計劃收購名單。而國內水泥行業整合的大幕也已拉開。

      水泥行業收購重組不斷上演

      放眼全國水泥行業,外資緊鑼密鼓的收購重組不斷上演。2006年2月,四川雙馬公告稱,公司從第一大股東四川雙馬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獲知,綿陽市政府國資委擬將其持有的四川雙馬投資集團公司89.72%的國家股股權轉讓給拉法基中國海外控股公司。雙馬集團為四川雙馬第一大股東,持有其66.5%的股份。這次股權轉讓標志著世界500強之一的法國拉法基集團正式入主四川雙馬。

      2006年3月,華新水泥公告,公司與公司第二大股東瑞士Holchin..V.于3月6日簽署了《外國投資者戰略投資框架協議》,擬定Holchin..V.通過由公司向其定向發行A股的方式對公司進行戰略投資,增持公司的股份。增發成功后,瑞士HolchinB.V.將成為公司控股股東。

      2006年4月,海螺水泥公告稱,海螺集團已與戰略投資者MSAsiaInvestment和國際金融公司就擬進行的股份轉讓之數量、價格以及出售股份的限制條件等部分內容進行了調整。海螺集團擬出讓給上述兩家公司的合計股份數量不變,仍為18000萬股,公司控股權不會因此發生變更。

      海螺水泥產量國內排名第一,華新水泥、四川雙馬在國內排名也比較靠前,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幾大水泥企業背后全都出現了外資控股、參股的影子。

      其實,早在此輪外資蜂擁介入水泥行業之前,建材行業早已經是外資并購的一大主戰場,建材流通領域、玻璃制造領域頻頻閃現外資的影子。

      打造完整產業鏈條才能確保競爭優勢近幾年,國內以海螺、華新、冀東等為代表的大型水泥企業,在各自的市場區域內跑馬圈地,快速發展,紛紛發展成為產能超過千萬噸級的大型水泥企業集團。市場集中化程度正在迅速提高,在這種背景下,外資想通過參股介入到這一產業整合過程中,是尋求利潤的表現。

      經歷了多年的蟄伏和實踐,外資水泥的中國戰略已從非競爭區域的新建布點過渡到核心競爭區域的強勢并購,全球水泥巨頭在核心市場直接與各區域內大水泥進行對話的日子已經到來。外資一般以控股的形式合資建廠,在成本控制形成優勢之際,通過理性的價格競爭,迫使多數中小競爭對手出局,而后借助擴產和購并雙重手段,有效放大原有的規模,在可能的范圍內擴大自身在西部主要消費市場的市場占有率和品牌影響度,成為該地區有話語權或控制力的強勢企業,作為其下一步向核心市場擴張的大后方;然后在競爭較激烈、市場集中度較高的核心市場祭出優勢并購的拿手絕活,于行業低谷之際,通過資本的力量收購缺乏競爭力的大型企業,快速切入消費量龐大的重點市場。

      外資水泥在規劃能力、管理體系、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安排上明顯要優于國內同行,其次,外資水泥在跨國、跨區域的擴張戰略上一般比較注重區域組合和時間組合,這一點國內的大水泥少有認識,跨區域戰略布局的意識也明顯薄弱,“靠天吃飯”的情況嚴重,故一旦行業遭遇行業低谷或價格競爭,絕大多數企業也只能隨之沉浮。

      有專家指出,水泥行業下一階段的競爭可能落到水泥產業鏈每個環節上,企業在任何一個環節存在的弱點皆可能成為該企業處于競爭劣勢或淘汰出局的導火索。由此,打造水泥產業鏈條的完整性和全流程的比較優勢,將確保大水泥在已經到來的全面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