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水泥:資本角力下的下一個金礦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09-07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轉自證券日報  作者:證券日報
核心提示:水泥:資本角力下的下一個金礦

      事件回放:

  7月31日,民營龍頭水泥企業海螺水泥(行情,資訊)擬作為戰略投資者,認購祁連山定向增發股份中的5000萬-5800萬股,并與后者共同整合甘肅、青海、西藏等西北地區的水泥市場。其主要目的在于,避開南方市場的積累競爭另開北徑,充分利用高原原材料儲量,其資源優勢十分突出。

  8月18日,中國建材集團聯合江西水泥(行情,資訊)、尖峰集團(行情,資訊)等五家企業,共同出資35億元組建南方水泥有限公司。21日,中國建材又將湖南韶峰水泥集團收入囊中。同時,表示將拿出100億重組南方地區的水泥企業,力爭用三年時間使新成立的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產能達到1億噸。中國建材以志在全國的氣勢強勢介入水泥行業,其集團化和產業化優勢十分顯著。

  8月24日,美國投資銀行高盛集團以程咬金角色進入中國水泥市場。高盛集團有意出資6億元收購浙江第二大水泥企業紅獅控股集團有限公司25%的股權。國際化、科技化優勢十分明顯。值得注意的是,之前中國建材希望全面整合浙江水泥業,并曾與三獅水泥和紅獅集團洽談過入股事宜。而如今高盛集團頂著“美國次級按揭貸款債券風波”虎口奪食,這樣的明爭暗斗意味著中國水泥業兼并重組已進入白熱化的狀態。

  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引發了各路資本市場上的掘金者紛紛趕赴中國掘金。以國有、民營和外資為主要代表的三種勢力在中國的實業以及資本市場中,不斷搜尋著“下一桶黃金”。隨著汽車、有色金屬和鋼鐵業在資本的利益驅動下一個個被“挖地三尺”,水泥行業這個原來一直不溫不火的產業,突然在同一時間內成為國有、民營以及國際資本的共同關注,搖身一變儼然成為現有投資市場上的一個新的“金礦”。

  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里,民營資本、國有資本以及國際資本相繼斥出重金,在中國的水泥場上大打出手,表明我國水泥產業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關鍵時刻。

  各路資本之所以對水泥行業虎視眈眈,本質上還是來自于利益的誘惑。據發改委報道,上半年全國水泥產量61830萬噸,同比增長16%,水泥行業利潤爆增91.1%,達到53.3億元。伴隨著我國房地產業的高速發展,水泥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得到眾多資本的一致看好,爭奪水泥行業的優質公司也就成為理所應當之事。

  就拿中國建材來說吧,組建南方水泥,對東南經濟區域四省一市的部分水泥企業進行全面整合,不僅僅是擴大了水泥產能,也為該集團在港上市提供了一份最為有力的砝碼。南方水泥的產能約為3000萬噸,中聯水泥的產能有2000多萬噸,兩者相加達到5000多萬噸,僅次于我國水泥行業龍頭海螺水泥的6000多萬噸。在南方水泥市場,作為水泥行業的后來者(與海螺相比),中國建材的目標市場包括浙江、上海、湖南等省份,但在這些區域都存在海螺水泥的巨大競爭。南方水泥將在各個省份通過行業整合與海螺在產量上一拼高下。中國建材的一位高層告訴記者,“海螺水泥的主市場在長江兩岸如安徽、上海等地,浙江、江西進入的不多;而南方水泥則集中在浙江、江西等地,我們當時在給中國建材做戰略時,就有意避開了與海螺水泥的正面競爭”。有業內人士指出,考慮到水泥行業在未來3-4年的穩步復蘇,江西水泥產能釋放后的噸水泥盈利能力至少可以保持在20元-25元的水平。

  而準民企海螺集團今年以來一改原來大規模建新線的擴張模式,采取了參股、控股和資本運作等多種方式。在華北、西北和中原乃至全國范圍內,尋求新的擴張機會,進一步做大做強。與祁連山定向增發,就是在原材料控制上很好的突破。同時,海螺還有意重組*ST秦嶺,聯盟冀東水泥。就中國建材的擴張,記者電話采訪了海螺水泥的有關人士,表示“公司目前主要經營區域仍是華東和華南,市場份額為20%左右,但該區域的競爭還是比較激烈的”。一位行業分析師認為,“隨著海螺產能擴張進程、電力成本大幅降低以及華東華南水泥價格同比去年提高5%的預期,海螺水泥的市場占有率及業績都會有更大的提升”。從海螺水泥2007年中期主要財務指標看出,與去年同期相比,營業收入從7,502,513,509元提高到了8,355,052,970元,每股收益也升至0.64元。

  一家水泥集團有限公司高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目前許多浙江的民營水泥企業處于虧損階段,同時浙江省內缺乏強勁的實力企業來整合本省水泥資源。這樣的真空期給了很多外資進入的空間。目前外資進入中國水泥市場來勢兇猛,世界排名前十的水泥企業已有六家進入中國,大摩、國際金融公司等金融資本紛紛參股中國的水泥企業。高盛集團此時通過參股浙江最大的水泥企業紅獅集團(今年紅獅集團銷售目標為1630萬噸,其中水泥1215萬噸、熟料415萬噸,實現銷售收入36億元)進入南方水泥市場,其長遠目標可想而知。

  就突如其來的南方水泥大肆收購,記者采訪了一些水泥行業的內部人士,請他們就最近一系列的行業收購談談個人的看法。大家說得最多的就是“我們現在主要是提高質量、提高生產”,有種打碎了牙往肚里咽的苦滋味。

  海通證券研究所行業分析師江孔亮指出,“中國水泥的產能是世界最大的,產量占到全球產量的一半,但遠不是水泥強國。整體來看,我們水泥生產的能耗較高,隨著落后產能的淘汰,國內水泥企業的技術水平和成本控制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水泥不管是國企、民企還是外企,搶班奪權也好,跑馬圈地也罷,他們的資本運作共同提高了中國水泥業的產銷整合,行業整體的發展是好的,只要資本的持續投入和資產運作力度不斷加大,中國水泥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對于三路資本角力南方,他指出,他們共同的進入目的就是通過大規模的整合兼并,實現上游對石灰石量進行控制,從而更進一步的在產銷環節進行擴張,最終獲得對區域市場的水泥價格控制力。在談及這樣的資本運作能否有高額的回報時,江分析師指出,從水泥行業來看,當一家水泥企業在區域的市場份額達到了30%--40%的時候,這個企業就具有較高的價格控制力,這種價格控制力能夠使得企業較好規避水泥需求波動過度的風險。即使在水泥需求低迷時,企業也可以維持一定的銷售價格,獲得較為穩定的回報。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