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水泥庫存有上漲,但幅度不大。水泥出口167.21萬噸,同比下降19.26%,熟料出口280.96萬噸,同比下降60.45%,但離岸價格分別為38.89美元和28.24美元,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因為水泥屬于資源類、能耗高類產品,國家不鼓勵出口,去年國家調整了水泥的出口退稅政策,從13%減為11%,今年續減的可能性極大,尤其是熟料,今年水泥出口將會降溫。
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6535.01億元,在去年的基礎上又增長了23.04%,仍然保持一個較快的增長速度。東北的遼寧,華東的安徽、福建和山東,中南的河南、廣西,西南的四川,西北的陜西都有較快的增長。房地產完成額1785.66億元,增長了24.30%.由于固定資產和房地產投資的穩定增長,拉動了水泥工業的增長。
全國水泥投資28.04億元,同比增長45.45%.吉林、安徽、福建、湖北、廣西、貴州和云南有大幅增長。今年國家重點支持的60家企業公布,無疑刺激了大企業繼續擴張的信心。據悉,海螺今年要上8條線,冀東上4條,華新上3條,山水上3條,亞泰上3條,中材上3條,而大企業擴張更多的將采用兼并重組的方式。很明顯,60家企業的公布等于為大型企業集團注入了血液。加之,國家淘汰水泥落后產能的公布,從兩個方面給大企業集團帶來了利好消息(全國水泥增長狀況表見B2版)。
不同地區水泥市場的情況有所差別。以“兩廣”為例,廣東市場依舊低迷,而廣西市場卻走勢良好。
廣東的形勢并不樂觀,截止到2月底,水泥產量1468.67萬噸,同比增長26.28%,增長較快;銷售收入雖有增長,但低于產量的增長,增產不增收;利潤比去年同期進一步下滑;所幸庫存有所下降。水泥投資完成2.22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3.90%,這將減緩對市場的進一步壓力。
廣東的固定資產和房地產投資增速都大大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分別為8.10%和16.70%,市場拉動作用不足。但國家下達給廣東淘汰落后產能指標——3000萬噸,力度很大,隨著釋放落后產能的市場空間,對供過于求的市場會有所緩解。
廣東噸水泥平均銷售254.05元,比2004年同期的304.25元低50元,噸水泥利潤1.99元,而2004年為11.66元。收入和利潤指標的大幅下滑,已引起了業內的關注。從數據分析中可以看出,水泥產量同比增加26.28%,大大高于固定資產和房地產投資的增幅;近兩年新增產能集中釋放,而落后產能未能同步退出,市場無法消化新增的產能,供需矛盾愈發突出。這是造成“出力不掙錢”的根本原因。如何止住從2005年連續下滑的頹勢,確實值得深思。廣東是水泥大省,又地處經濟發達區,昔日有過經濟輝煌的時期。
去年全國各地區在企業自律方面開展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廣東也是同樣,2005年廣東水泥協會和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就注意到了廣東水泥投資過熱的問題并采取了措施,但巨大的市場誘惑力吸引了眾多投資者,地處周邊的廣西也將珠三角作為自己的目標市場,無疑增加了市場的壓力。因此,對市場的需求做出正確的判斷分析,采取措施。這對于市場健康地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毗鄰廣東的廣西走勢恰恰相反,走出了一輪好的行情,截至2月底,水泥產量517.72萬噸,同比增長24.24%;銷售收入增長幅度更大,達40.59%,增產又增收,噸水泥平均銷售224.46元,創近5年最高紀錄;利潤轉虧為盈,噸水泥利潤1.93元,比去年同期凈增了6元;庫存增長低于前面所述的指標,庫存壓力不大。水泥投資完成4.4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43.50%,名列第3,僅次于貴州和云南。廣西的生產線建設主要集中在海螺、臺泥和華潤3家,這些企業將在廣西新一輪的經濟增長中獲益。
廣西固定資產和房地產投資增速分別為47.20%和51.40%,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水泥工業的發展離不開當地經濟的發展,廣西固定資產和房地產投資的高位增長給水泥工業帶來了發展機會。
今年水泥工業開了個好頭,但地區發展不一,隨著國家水泥產業政策的落實,“十一五”期間以大企業集團為龍頭的并購整合將以全新面貌展示,集中度大大提高。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協會張人為會長曾指出:中國建材工業做大要靠水泥,水泥工業做大要靠大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