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嚴重的霧霾席卷了中國中東北地區,波及范圍涵蓋江蘇、上海、浙江、河南、江西等中東部地區,多地啟動了《重度污染預案措施》并陸續發布霧霾橙色甚至紅色預警。
此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介紹《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3年度報告》時指出霧霾的天氣主要是發展方式粗放、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不盡合理造成的。因此“減少排放”被視為應對霧霾的根本之道,各地針對嚴重污染天氣的減排措施均將石化、鋼鐵、化工、焦化、水泥等行業列入控制名單。
除了減少污染物排放,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對減少霧霾有積極作用,而推動碳排放權的交易能鼓勵企業節能減排,從根本上控制污染物排放。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日前也對此發布消息,國家層面正在開展建立全國碳交易市場。18日,記者從省政府相關部了解到,江西省也將積極籌措組建江西省環境能源交易所(下稱:“碳交所”),搭建江西省環境能源交易市場省級平臺。
背景全國碳交易風生水起
所謂碳排放交易,是指政府將碳排放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納入碳排放配額管理,并在一定的規則下向其分配年度碳排放配額,排放單位可以通過市場購入或售出其相對實際排放不足或多余的配額以履行碳排放控制責任。
國家發改委于2011年11月正式啟動碳交易試點,批準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湖北省、廣東省及深圳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今年以來,7個碳交易試點城市中,已有深圳、上海、北京3個城市進入了正式碳交易階段。
日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稱,北京碳排放權交易平臺啟動,是我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又一新進展,隨著試點范圍的擴大,國家層面也在積極考慮碳交易市場的具體細則,并將在“十二五”期間逐步建立碳交易體系。
除此之外,自2011年7個碳交易試點推廣以來,其交易主體范圍主要確定在所轄高耗能、高排放企業,交易產品以二氧化碳為主,7個省市分別根據自身情況和企業排放二氧化碳的多少來納入試點企業。
近幾年碳交易日益成為一些創新型企業探討的熱詞。為了應對惡劣的霧霾天氣,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在全國各地紛紛建立碳交易所的大背景下,江西省也不例外,正在積極籌措組建江西省環境能源交易所,搭建江西省環境能源交易市場基本框架。這為江西省探索建立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以及排污有償使用和交易機制作出自己的貢獻。
現狀缺乏一個省級碳交易平臺
作為一種機制性的探索和實踐,節能減排理念已逐漸成為一種社會共識。在實踐層面,我國的節能減排工作更多地依賴“有形的手”的指揮和干預。這種監管方式雖然直接,但也容易滋生一些其他問題:一些企業完成不了減排任務,為了避開行政處罰,只能進行“政府公關”,極力給自己爭取更多減排指標。業內人士認為,只有在碳排放權交易的體系框架下,第三方機構將根據參與企業所處行業的實際,進行初始排放配額測算和分配,企業的排放配額使用情況將在交易平臺上公開,碳排放權交易的過程也將實現透明化操作。換言之,在市場機制的“放大鏡”下,企業再想弄虛作假就沒那么容易了。
據悉,按國家發改委的計劃,今年在全國范圍內選擇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等7省市進行碳交易試點。而江西省的贛州市在碳交易工作方面走在全國前列。據了解,贛州環交所掛牌當天,贛州晨光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8萬元購買南康市元龍水電站1600噸碳排放權,在贛州環交所完成江西省第一筆自愿碳排放權交易。“現在就差一個省級碳交易平臺了,只有建設統一省級環境能源交易市場,開展排放權交易,才能有效地把政府強制節能減排行為轉化為企業和個人自覺自愿行為,才有利于江西省環境資源保護,是實現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的戰略舉措。”省產權交易所的常務副所長易忠翔認為。
進展擬組建首家省級碳交所
據了解,為落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及《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關于“探索上下洲游生態補償機制以及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機制”,省產權交易所擬組建江西省環境能源交易所。這一機構的成立將搭建江西省環境能源交易省級市場的基本框架,開展以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權,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排放權、水權及包括合同能源管理等節能減排技術為主要內容的環境能源權益交易。
業內人士表示,一輛排量為1.6L的小汽車,一年會產生5.6噸二氧化碳;要想消除5.6噸二氧化碳,林業部門需種植近3畝人工林。對于個人來說,這個過程被稱之為碳匯,也被視為是一種公益行為。但對于企業來說,向碳基金捐資造林,更是一種潛在投資,在獲得相應的稅費優惠的同時,還能進入國際市場進行碳交易。而江西省森林覆蓋率達到63%,充足的森林碳匯資源也無疑為江西省的碳市場提供了一個廣闊的交易空間。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保護人類生存環境,已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共同責任。國務院在《“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中將各地區節能目標進行了分解,江西省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要在“十二五”時期減少3.06%,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減少5.8%;氨氮排放總量減少9.8%;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減少7.5%;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減少6.9%。“十二五”時期江西省的節能減排工作任務繁重,形勢嚴峻。建立江西省環境能源交易所,有利于建立公平的排放權市場競爭環境,有利于提高全社會節能減排的積極性,有利于降低減排成本、建立環境資源優化配置長效機制,是實現江西省“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的重要途徑。
據了解,去年9月江西省就啟動了關于成立碳交所的有關工作,日前,有關碳交所的籌備組建工作方案已經醞釀充分,一旦政府批文下來,即可啟動掛牌運營。
此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介紹《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3年度報告》時指出霧霾的天氣主要是發展方式粗放、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不盡合理造成的。因此“減少排放”被視為應對霧霾的根本之道,各地針對嚴重污染天氣的減排措施均將石化、鋼鐵、化工、焦化、水泥等行業列入控制名單。
除了減少污染物排放,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對減少霧霾有積極作用,而推動碳排放權的交易能鼓勵企業節能減排,從根本上控制污染物排放。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日前也對此發布消息,國家層面正在開展建立全國碳交易市場。18日,記者從省政府相關部了解到,江西省也將積極籌措組建江西省環境能源交易所(下稱:“碳交所”),搭建江西省環境能源交易市場省級平臺。
背景全國碳交易風生水起
所謂碳排放交易,是指政府將碳排放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納入碳排放配額管理,并在一定的規則下向其分配年度碳排放配額,排放單位可以通過市場購入或售出其相對實際排放不足或多余的配額以履行碳排放控制責任。
國家發改委于2011年11月正式啟動碳交易試點,批準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湖北省、廣東省及深圳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今年以來,7個碳交易試點城市中,已有深圳、上海、北京3個城市進入了正式碳交易階段。
日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稱,北京碳排放權交易平臺啟動,是我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又一新進展,隨著試點范圍的擴大,國家層面也在積極考慮碳交易市場的具體細則,并將在“十二五”期間逐步建立碳交易體系。
除此之外,自2011年7個碳交易試點推廣以來,其交易主體范圍主要確定在所轄高耗能、高排放企業,交易產品以二氧化碳為主,7個省市分別根據自身情況和企業排放二氧化碳的多少來納入試點企業。
近幾年碳交易日益成為一些創新型企業探討的熱詞。為了應對惡劣的霧霾天氣,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在全國各地紛紛建立碳交易所的大背景下,江西省也不例外,正在積極籌措組建江西省環境能源交易所,搭建江西省環境能源交易市場基本框架。這為江西省探索建立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以及排污有償使用和交易機制作出自己的貢獻。
現狀缺乏一個省級碳交易平臺
作為一種機制性的探索和實踐,節能減排理念已逐漸成為一種社會共識。在實踐層面,我國的節能減排工作更多地依賴“有形的手”的指揮和干預。這種監管方式雖然直接,但也容易滋生一些其他問題:一些企業完成不了減排任務,為了避開行政處罰,只能進行“政府公關”,極力給自己爭取更多減排指標。業內人士認為,只有在碳排放權交易的體系框架下,第三方機構將根據參與企業所處行業的實際,進行初始排放配額測算和分配,企業的排放配額使用情況將在交易平臺上公開,碳排放權交易的過程也將實現透明化操作。換言之,在市場機制的“放大鏡”下,企業再想弄虛作假就沒那么容易了。
據悉,按國家發改委的計劃,今年在全國范圍內選擇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等7省市進行碳交易試點。而江西省的贛州市在碳交易工作方面走在全國前列。據了解,贛州環交所掛牌當天,贛州晨光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8萬元購買南康市元龍水電站1600噸碳排放權,在贛州環交所完成江西省第一筆自愿碳排放權交易。“現在就差一個省級碳交易平臺了,只有建設統一省級環境能源交易市場,開展排放權交易,才能有效地把政府強制節能減排行為轉化為企業和個人自覺自愿行為,才有利于江西省環境資源保護,是實現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的戰略舉措。”省產權交易所的常務副所長易忠翔認為。
進展擬組建首家省級碳交所
據了解,為落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及《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關于“探索上下洲游生態補償機制以及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機制”,省產權交易所擬組建江西省環境能源交易所。這一機構的成立將搭建江西省環境能源交易省級市場的基本框架,開展以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權,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排放權、水權及包括合同能源管理等節能減排技術為主要內容的環境能源權益交易。
業內人士表示,一輛排量為1.6L的小汽車,一年會產生5.6噸二氧化碳;要想消除5.6噸二氧化碳,林業部門需種植近3畝人工林。對于個人來說,這個過程被稱之為碳匯,也被視為是一種公益行為。但對于企業來說,向碳基金捐資造林,更是一種潛在投資,在獲得相應的稅費優惠的同時,還能進入國際市場進行碳交易。而江西省森林覆蓋率達到63%,充足的森林碳匯資源也無疑為江西省的碳市場提供了一個廣闊的交易空間。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保護人類生存環境,已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共同責任。國務院在《“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中將各地區節能目標進行了分解,江西省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要在“十二五”時期減少3.06%,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減少5.8%;氨氮排放總量減少9.8%;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減少7.5%;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減少6.9%。“十二五”時期江西省的節能減排工作任務繁重,形勢嚴峻。建立江西省環境能源交易所,有利于建立公平的排放權市場競爭環境,有利于提高全社會節能減排的積極性,有利于降低減排成本、建立環境資源優化配置長效機制,是實現江西省“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的重要途徑。
據了解,去年9月江西省就啟動了關于成立碳交所的有關工作,日前,有關碳交所的籌備組建工作方案已經醞釀充分,一旦政府批文下來,即可啟動掛牌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