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扎哈 哈迪德設計的德國維特拉消防站,是其職業生涯里得以實現的首批項目之一。混凝土面板,概念式的彎曲、傾斜、插入,以一種動態連系了景觀和建筑。 
2. 奧斯卡 尼邁耶設計的巴西利亞大教堂,擁有大師級的混凝土結構,由16個伸向天空的拋物線式混凝土柱組成。柱子間結合了玻璃窗,藍色、白色、棕色,光影綽綽。
3. Shultes Frank建筑師事務所設計的德國Baumschulenweg火葬場,由簡約的混凝土盒式結構和柱子組成。采光從混凝土柱頂端傾瀉而下。
4. 約恩 烏松(也譯約翰 伍重)設計的丹麥Bagsvaerd教堂,其樸質外觀只是為了突出內部將給予的震撼。建筑包裹著白色預制混凝土墻板,而光滑的白色瓷磚附著于一個框架之上。而室內,也是以反光的瓷磚搭配蜿蜒的混凝土曲線結構。
5. 路易斯 康設計的加利福尼亞索爾克研究所,是一件大師級的作品。這里既是“具有學術氛圍的隱居之所”,也是科學研究的靈感之地。混凝土的灌澆,利用了從羅馬建筑研究汲取的技術。為了充分體現混凝土材料的特色,康在材料設計完成后沒有再做任何的潤飾。
6. Imago事務所設計的葡萄牙Brufe社會中心,內外反轉。混凝土的外觀鑲有開口,點亮了內部空間和內部庭院。
2. 奧斯卡 尼邁耶設計的巴西利亞大教堂,擁有大師級的混凝土結構,由16個伸向天空的拋物線式混凝土柱組成。柱子間結合了玻璃窗,藍色、白色、棕色,光影綽綽。
3. Shultes Frank建筑師事務所設計的德國Baumschulenweg火葬場,由簡約的混凝土盒式結構和柱子組成。采光從混凝土柱頂端傾瀉而下。
4. 約恩 烏松(也譯約翰 伍重)設計的丹麥Bagsvaerd教堂,其樸質外觀只是為了突出內部將給予的震撼。建筑包裹著白色預制混凝土墻板,而光滑的白色瓷磚附著于一個框架之上。而室內,也是以反光的瓷磚搭配蜿蜒的混凝土曲線結構。
5. 路易斯 康設計的加利福尼亞索爾克研究所,是一件大師級的作品。這里既是“具有學術氛圍的隱居之所”,也是科學研究的靈感之地。混凝土的灌澆,利用了從羅馬建筑研究汲取的技術。為了充分體現混凝土材料的特色,康在材料設計完成后沒有再做任何的潤飾。
6. Imago事務所設計的葡萄牙Brufe社會中心,內外反轉。混凝土的外觀鑲有開口,點亮了內部空間和內部庭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