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化解產能過剩還看新型城鎮化契機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11-05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青年報
核心提示:化解產能過剩還看新型城鎮化契機
  “河北生產的鋼鐵可以超過德國的總量!”在近日舉行的第四屆世界工商協會論壇上,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志平談到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情況時說。在人們為經濟持續增長而欣喜時,中國工業的各個行業正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如何化解企業產能過剩問題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針對企業產能過剩的問題,10月15日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中,將改革重點鎖定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五大嚴重產能過剩行業,并提出“充分認識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五大行業產能過剩情況嚴峻

  在該《意見》出臺的背景下,產能過剩究竟到了什么程度?從行業角度看,受國際市場持續低迷,國內需求增速趨緩,我國部分產業供過于求矛盾日益凸顯。

  根據調研,2012年底,我國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產能利用率分別僅為72%、73.7%、71.9%、73.1%和75%,明顯低于國際通常水平。

  從企業的角度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曾對近4000家企業所在行業產能過剩情況的調查得出,企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稱,對四千多家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71%的企業認為目前產能過剩“非常嚴重”或“比較嚴重”,產能過剩呈現行業面廣、絕對過剩程度高等特點,由于地方保護和缺乏有效退出機制,過剩產能調整進展緩慢。

  “在調查中,很多企業認為要消化過剩產能至少需要3年以上時間。”李偉說。

  宋志平所在的公司也在生產水泥,今年的效益不錯。但這不是新建水泥廠所得,他介紹原因一方面在于進行大規模的市場整合,公司按照區劃重組,產量從七八年前的幾百萬噸水泥變為如今的4億噸,重組以后就能穩定價格,增加市場的話語權,從而提高效益;另一方面向國外領先企業學習,把原本只用一種水泥的中國市場細分,品種增加,從而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時倡導使用高標號水泥,不但可以減少現在水泥的供應量,還可以提高建筑壽命和產品質量。

  上述《意見》印發后,宋志平分析,“這實際上是把前面以及今后再做的增量封住了,不要盲目再進行大規模的產能過剩行業投資了”,在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引導企業技術轉型和創新發展,“這對于產業界來講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

  面對當前產能過剩狀況,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擔憂的是:“現在我們投入5元錢才產出1元錢,這樣的投入產出率,經濟效益太低了。”

  新型城鎮化是契機

  “要抓住新型城鎮化這樣的一個機遇”,這是宋志平眼中的化解產能過剩之道。

  在宋志平看來,城鎮化離不開建城市,離不開造房子,關鍵是造什么怎么造,用什么造,“讓我們的廣大農民擺脫掉這些落后的住宅和生存的環境,只有這樣才能讓農民真正得益于改革。”

  可是建房子并不意味著要按照原來的方式,建更多的磚廠、水泥廠,浪費大量的農田。宋志平談到,中國建材現在已經有能力建造節能的、綠色的、新型的房屋,農民也完全可以住得起。“在整個城鎮化過程當中,我們產業有很多的機會,但是不能讓過去傳統的耗能東西再來一次死灰復燃”。

  李毅中也有著同樣的看法,新型城鎮化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正在形成新的市場需求和后發優勢。這其中帶來的市場需求或許會成為工業發展的新機遇。

  根據《意見》精神,未來的經濟增長必須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前提,必須以資源節約和生態保護為支撐,必須以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為動力。

  “化解產能過剩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完善配套政策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過剩產能,創新體制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建立長效機制,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認為,在化解產能過剩的這個過程中要發揮市場的作用。

  除去在國內為過剩的產能找“婆家”,宋志平建議還應該把過剩的產能向發展中國家進行轉移,“以前我們中國是世界的工廠,下一步我們要讓世界是中國的工廠”。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