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家管樁企業聯名反不正當競爭
不想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這是上海中技的“心里話”。
曾因工傷事故、專利訴訟風險、關聯方資金占用、財務風險和關聯方IPO前突擊入股等隱患被媒體曝光,去年首次公開募股被否的上海中技樁業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卷土重來再次IPO。不過,時隔一年這家國內大型預制混凝土樁企業又遇到了“新麻煩”。昨天,包括行業領軍企業江蘇建華、廣東三和在內的117家預制樁企業在上海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就上海中技在招股書的虛假宣傳、涉嫌不正當競爭等情況進行說明。圍繞專利與標準,就在上周江蘇建華管樁狀告上海中技招股書虛假宣傳一案已經在江蘇鎮江中院開庭審理。
這家旗下已擁有30多家子公司,年營業額過億的管樁企業,為何遭遇“聯合維權”?整個預制混凝土樁行業,或許因為一家企業的二度IPO,出現新的格局。
招股書涉嫌“詆毀”同行 行業領軍企業聯合行動
“我們樂于看到行業內企業上市,但作為一家準上市公司,更應該講究規則。”早在去年,準上市公司、國內混凝土方樁龍頭企業上海中技的專利、產品質量、經營等方面遭受質疑。這場“競爭”的源頭來自于上海中技的一紙招股書。2011年1月10日,其在證監會官網公布招股書申報稿(舊招股書申報稿)聲稱,“我國管樁市場工藝和裝備基本停留在國外80年代的技術水平,行業自助研發能力比較差,產品和技術創新緩慢,整體技術水平落后國際市場。”看似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從那時起,就引爆了整個行業。
江蘇建華管樁有限公司發言人華楊斌指出,上海中技在舊招股書中的多處說明都涉嫌虛假宣傳。華楊斌表示,去年和今年上海中技的兩份招股說明書,在對離心方樁與管樁的性能、耗材等指標的對比過程中過于片面化。其中,關于管樁和離心方樁的用途介紹中,故意用隱晦或篡改的方式,把國家標準中關于離心方樁和管樁的用途規定進行人為的增加和減少說明,以達到離心方樁比管樁的用途更廣,可以適用各類領域的目的。
“過分抬高離心方樁的優勢,繼而凸顯出管樁的劣勢,會給人造成一定誤解。”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預制混凝土樁分會副理事長王重表示。上海中技在招股書中稱,我國離心方樁行業內的離心方樁比我國管樁行業內的管樁在各項性能和節材方面均處于領先和超越。實際上,管樁生產企業的銷售額占我國預制混凝土樁行業90%份額,而上海中技只占3%。
“離心方樁和管樁孰優孰劣,目前相關管理職能部門,和技術權威部門都沒有鑒定結論。”華楊斌表示,作為管樁企業更無意與離心方樁進行對比,大家應該在市場中進行公平競爭,不應當在任何場合詆毀他的商譽或聲譽。
建華管樁已起訴中技樁業 要求在證監會網站致歉
華楊斌透露,建華管樁就上海中技在兩次招股說明書中涉嫌虛假宣傳的不正當行為已經向鎮江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因此請求法院判令發行人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為、并在中國證監會網站公開澄清并公開向原告致歉,并賠償原告經濟損失1000萬元和承擔訴訟費用。5月3日和4日,該案已在鎮江中院開庭審理,但并未當庭宣判。
上海中技在新招股書申報稿中披露,建華管樁集團等4家公司是其在預制混凝土樁行業的主要競爭對手,2010年建華管樁集團、廣東三和集團和中技樁業3家預制混凝土樁產量占行業總產量的53.35%,其中建華管樁集團約占37.09%,“市場競爭基本上是在少數幾家規模較大的企業之間展開”。 記者了解到,國內預制混凝土樁企業中,領軍品牌包括建華管樁、三和管樁、上海中技樁業等為代表的超大型集團。整體來看,市場需求快速增長,行業發展勢頭良好。此次起訴上海中技的江蘇建華是建華管樁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記者了解到,空心方樁與空心管樁同屬先張法預應力離心成型的混凝土預制樁產品,在生產原材料、離心成型、產品使用范圍、施工、工程質量驗收方面均一致,只是外形不同,管樁是內外圓形,空心方樁是外方內圓,中間均空心。從安全性方面考慮,兩種產品都應執行國家關于混凝土預制樁的規范標準,在質量標準上保持一致。
但是,目前空心方樁執行的質量標準卻低于根據國家相關混凝土預制樁的規范標準制定的管樁標準。王重理事長透露,由于形狀設計導致的缺陷,國內預應力空心方樁的使用量很少,目前主要有中技股份及相關下屬企業在生產。在他看來,預應力空心方樁屬淘汰產品。
截至記者發稿時,117家管樁企業以“危害方樁質量隱患”的聯名反不正當競爭情況匯報書,已報送了包括工信部在內的國家七部委。
不想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這是上海中技的“心里話”。
曾因工傷事故、專利訴訟風險、關聯方資金占用、財務風險和關聯方IPO前突擊入股等隱患被媒體曝光,去年首次公開募股被否的上海中技樁業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卷土重來再次IPO。不過,時隔一年這家國內大型預制混凝土樁企業又遇到了“新麻煩”。昨天,包括行業領軍企業江蘇建華、廣東三和在內的117家預制樁企業在上海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就上海中技在招股書的虛假宣傳、涉嫌不正當競爭等情況進行說明。圍繞專利與標準,就在上周江蘇建華管樁狀告上海中技招股書虛假宣傳一案已經在江蘇鎮江中院開庭審理。
這家旗下已擁有30多家子公司,年營業額過億的管樁企業,為何遭遇“聯合維權”?整個預制混凝土樁行業,或許因為一家企業的二度IPO,出現新的格局。
招股書涉嫌“詆毀”同行 行業領軍企業聯合行動
“我們樂于看到行業內企業上市,但作為一家準上市公司,更應該講究規則。”早在去年,準上市公司、國內混凝土方樁龍頭企業上海中技的專利、產品質量、經營等方面遭受質疑。這場“競爭”的源頭來自于上海中技的一紙招股書。2011年1月10日,其在證監會官網公布招股書申報稿(舊招股書申報稿)聲稱,“我國管樁市場工藝和裝備基本停留在國外80年代的技術水平,行業自助研發能力比較差,產品和技術創新緩慢,整體技術水平落后國際市場。”看似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從那時起,就引爆了整個行業。
江蘇建華管樁有限公司發言人華楊斌指出,上海中技在舊招股書中的多處說明都涉嫌虛假宣傳。華楊斌表示,去年和今年上海中技的兩份招股說明書,在對離心方樁與管樁的性能、耗材等指標的對比過程中過于片面化。其中,關于管樁和離心方樁的用途介紹中,故意用隱晦或篡改的方式,把國家標準中關于離心方樁和管樁的用途規定進行人為的增加和減少說明,以達到離心方樁比管樁的用途更廣,可以適用各類領域的目的。
“過分抬高離心方樁的優勢,繼而凸顯出管樁的劣勢,會給人造成一定誤解。”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預制混凝土樁分會副理事長王重表示。上海中技在招股書中稱,我國離心方樁行業內的離心方樁比我國管樁行業內的管樁在各項性能和節材方面均處于領先和超越。實際上,管樁生產企業的銷售額占我國預制混凝土樁行業90%份額,而上海中技只占3%。
“離心方樁和管樁孰優孰劣,目前相關管理職能部門,和技術權威部門都沒有鑒定結論。”華楊斌表示,作為管樁企業更無意與離心方樁進行對比,大家應該在市場中進行公平競爭,不應當在任何場合詆毀他的商譽或聲譽。
建華管樁已起訴中技樁業 要求在證監會網站致歉
華楊斌透露,建華管樁就上海中技在兩次招股說明書中涉嫌虛假宣傳的不正當行為已經向鎮江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因此請求法院判令發行人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為、并在中國證監會網站公開澄清并公開向原告致歉,并賠償原告經濟損失1000萬元和承擔訴訟費用。5月3日和4日,該案已在鎮江中院開庭審理,但并未當庭宣判。
上海中技在新招股書申報稿中披露,建華管樁集團等4家公司是其在預制混凝土樁行業的主要競爭對手,2010年建華管樁集團、廣東三和集團和中技樁業3家預制混凝土樁產量占行業總產量的53.35%,其中建華管樁集團約占37.09%,“市場競爭基本上是在少數幾家規模較大的企業之間展開”。 記者了解到,國內預制混凝土樁企業中,領軍品牌包括建華管樁、三和管樁、上海中技樁業等為代表的超大型集團。整體來看,市場需求快速增長,行業發展勢頭良好。此次起訴上海中技的江蘇建華是建華管樁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記者了解到,空心方樁與空心管樁同屬先張法預應力離心成型的混凝土預制樁產品,在生產原材料、離心成型、產品使用范圍、施工、工程質量驗收方面均一致,只是外形不同,管樁是內外圓形,空心方樁是外方內圓,中間均空心。從安全性方面考慮,兩種產品都應執行國家關于混凝土預制樁的規范標準,在質量標準上保持一致。
但是,目前空心方樁執行的質量標準卻低于根據國家相關混凝土預制樁的規范標準制定的管樁標準。王重理事長透露,由于形狀設計導致的缺陷,國內預應力空心方樁的使用量很少,目前主要有中技股份及相關下屬企業在生產。在他看來,預應力空心方樁屬淘汰產品。
截至記者發稿時,117家管樁企業以“危害方樁質量隱患”的聯名反不正當競爭情況匯報書,已報送了包括工信部在內的國家七部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