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鐵十八局集團承建的國道112高速公路跨京滬鐵路主橋兩幅預應力混凝土T形剛構,猶如凌空巨型“飛燕”,舒展長達68米的雙翼漂亮轉身,在京滬鐵路上空“牽手”“接吻”,成功轉體合攏。大橋T形剛構自重1.35萬噸,創造京津地區同類轉體橋梁之最。
據中鐵十八局集團五公司負責人劉晏斌介紹,跨京滬鐵路轉體橋是國道112高速公路全線的重點控制工程,安全風險大、科技含量高。為確保京滬鐵路安全運行,轉體T構在鐵路旁平行于鐵路采用滿堂支架現澆施工,施工結束后,再用最短的時間將橋進行轉體,逆時針轉動89.5度,達到跨越京滬鐵路與橋軸線重合,最后澆筑現澆段與合攏段,完成T構主體施工。
這座建于軟土地基上,京滬鐵路上的轉體橋,在設計、重量、跨度上創出幾項之最:該橋是全線42個標段惟一一座轉體橋。轉體橋單邊轉體自重1.35萬噸,為京津地區同類轉體橋梁之最。兩年時間要完成這一高難動作,更將施工難度推上了頂峰。
該轉體工藝非常復雜,其中最關鍵部位為轉體系統的施工,特別是承臺底最核心技術“球鉸”部位的設置,安裝精度高,要求精確度誤差不超過1毫米。為了確保工程如期優質安全完成,項目經理帶領職工科學組織,精心施工,努力攻堅克難,在下轉盤施工完成后,安裝上球鉸,為保持整個結構的穩定性,每個上轉盤有八對撐腳,并在每兩個撐腳之間安裝三個砂箱,使其“四平八穩”。轉體就位后,將梁體姿態調整到設計標高后進行合攏段施工。
6月11日下午3點30分,兩座T形剛構開始轉體,猶如兩只凌空的巨型“飛燕”,歷時55分鐘,T形剛構順利對接合龍,為全長93.6公里的112國道今年底通車奠定了基礎。
據中鐵十八局集團五公司負責人劉晏斌介紹,跨京滬鐵路轉體橋是國道112高速公路全線的重點控制工程,安全風險大、科技含量高。為確保京滬鐵路安全運行,轉體T構在鐵路旁平行于鐵路采用滿堂支架現澆施工,施工結束后,再用最短的時間將橋進行轉體,逆時針轉動89.5度,達到跨越京滬鐵路與橋軸線重合,最后澆筑現澆段與合攏段,完成T構主體施工。
這座建于軟土地基上,京滬鐵路上的轉體橋,在設計、重量、跨度上創出幾項之最:該橋是全線42個標段惟一一座轉體橋。轉體橋單邊轉體自重1.35萬噸,為京津地區同類轉體橋梁之最。兩年時間要完成這一高難動作,更將施工難度推上了頂峰。
該轉體工藝非常復雜,其中最關鍵部位為轉體系統的施工,特別是承臺底最核心技術“球鉸”部位的設置,安裝精度高,要求精確度誤差不超過1毫米。為了確保工程如期優質安全完成,項目經理帶領職工科學組織,精心施工,努力攻堅克難,在下轉盤施工完成后,安裝上球鉸,為保持整個結構的穩定性,每個上轉盤有八對撐腳,并在每兩個撐腳之間安裝三個砂箱,使其“四平八穩”。轉體就位后,將梁體姿態調整到設計標高后進行合攏段施工。
6月11日下午3點30分,兩座T形剛構開始轉體,猶如兩只凌空的巨型“飛燕”,歷時55分鐘,T形剛構順利對接合龍,為全長93.6公里的112國道今年底通車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