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資本市場“助推”國民經濟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9-22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證券報
核心提示:資本市場“助推”國民經濟
  風雨兼程60載。中國資本市場在我國經濟生活中的地位,已從發展初期的“替補席”上升到事關國民經濟建設全局的“助推器”高度。
  
  自成立以來,中國資本市場累計為企業股票融資2.5萬億元,為企業債券融資2.9萬億元,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中國資本市場用自己的發展歷程證明:發展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有利于推動經濟增長,有利于創造社會財富。

  并購魔方助推公司發展

  中聯重科上市后,利用資本市場進行企業并購,“滾雪球”式發展壯大的過程,頗有意思。

  1992年,時任建設部長沙建設機械(7.26,0.00,0.00%)研究院副院長的詹純新帶著50萬元啟動資金和7名工作人員成立了長沙高新技術開發區中聯建設機械產業公司,這就是中聯重科的前身。
  2000年10月,中聯重科在深交所上市,發行5000萬股。從此,跨進資本市場大門的中聯重科開始頻頻和資本親密接觸,并由此起飛,實現跨越式發展,從50萬元借款起步,發展成為總資產逾270億元的工程機械龍頭企業。

  “通過兩個階段的并購,公司實現了質的飛躍,不僅收入大幅增長,而且快速成為行業龍頭企業。”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介紹,第一階段的并購主要集中在2003年,當年收購了浦沅集團、中標實業、湖南機床廠三家企業。2006年,收購開始大見效益。其中,浦沅集團的起重機械已成為中聯重科的核心支柱之一,預計今年可帶來10億元利潤,而當初僅花了不到1億元的并購資金;收購中標實業花了1.2億元,現在每年可以賺2億多元。

  第二階段的并購主要集中在2008年,中聯重科相繼收購了華泰重工、湖南車橋廠、黃河重工、信誠液壓和意大利CIFA五家企業,進軍土方機械和散料運輸機械領域,打造工程機械專用車橋和液壓件制造基地,使公司躍居全球混凝土機械制造商龍頭地位,并向世界級工程制造商邁進。第二階段的并購效益預計在明后年體現。

  中聯重科一直很重視投資者回報。公司上市9年融資6億元,截至2008年已累計分配現金紅利5.56億元,股本更是從上市初的1.5億股通過轉增送股裂變至目前的16.73億股。

  “通過滾雪球式并購,輸入管理整合后,中聯重科的收入與利潤成倍增長。”詹純新表示,中聯重科將先做中國龍頭,再做世界王者,朝著年銷售收入千億目標進軍。為實現這一目標,中聯重科想到的還是資本市場,公司擬通過定向增發,募資不超過55.72億元,投資于大噸位起重機產業化、全球融資租賃體系、社會應急救援系統關鍵裝備產業化等11大項目。

  中聯重科的發展歷史說明,資本市場在為實體經濟提供支持資金的同時,還通過并購等途徑,促進了經濟結構的戰略調整。資本市場通過鼓勵和引導符合產業政策、具有產業優勢的企業上市融資,積極推動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的制度創新和方式創新。2003年至2007年期間,共有近600家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了變化。

  資本市場服務國民經濟

  “資本市場的產生和發展是與社會化大生產緊密相連的,它既是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現代市場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資本市場的發展推動了市場化資源配置機制的形成和完善,從而幫助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縱觀我國資本市場十幾年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經濟改革和轉軌的內在要求催生了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的發展也始終立足于服務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之上,并為推動經濟體制改革,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換句話說,我國資本市場的創建和發展,豐富了公有制的實現形式,轉變了國有資產管理模式,加快了投融資體制改革,為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重要平臺。

  更為重要的是,資本市場的發展,鞏固了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目前,金融、電力、石油、石化等各領域的骨干國有企業已經上市,國有控股或參股的上市公司大都成為各行業的領軍企業。經過股權分置改革,國有資產定價交易市場化,原來國有股的資產增值效應明顯。作為國民經濟的主體,大型國有企業改制上市直接改變了中國股市的供給總量與結構。權重大盤股的大量上市,賦予了中國股市穩定與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石。這不僅有利于解決中國“袖珍”股市的暴漲暴跌問題,而且更有利于發揮“股市作為經濟晴雨表”的功能。

  創業板點亮經濟未來

  “目前應通過市場化方式去選拔、發現一批國內優秀企業,讓它們在資本的引導下發展壯大,受到資本市場的約束和培育。10年、20年之后,它們有可能成為中國的GE和微軟。”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祁斌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到目前階段,推出創業板恰逢其時,以創業板為代表的資本市場在中國經濟轉型中的重要性怎么講都不為過。

  如果說,大型企業代表的是中國經濟的實力,中小企業則代表中國經濟的未來。中小板開板5年多來,積極支持了創新型國家戰略的實施。數據或許枯燥,卻有說服力——276家中小板公司中,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95家,擁有國家火炬計劃項目91家,“863計劃”30家,獲得國家創新型基金支持企業37家,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7家,擁有與主營產品相關的核心專利技術的企業180家,技術3055項。

  “有中小板的成功經驗,深交所有信心辦好創業板。”深交所總經理宋麗萍表示,創業板的推出,體現了資本市場對成長型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的支持。間接融資滿足不了這些企業的融資需求,迫切需要資本市場來補充。創業板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推出,對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實現保增長、調結構、促就業有著重要意義。

  “十年磨一劍”,創業板正式掛牌交易指日可待。它的推出,必將成為優秀創業企業高速成長的平臺,真正助力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回顧資本市場的發展歷史,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我們相信,有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基礎,層次越來越豐富的中國資本市場,必將以其更強大的力量融入中國經濟發展的洪流,發揮“助推器”作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