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備市場 » 正文

湖南工程機械跨越“周期陷阱”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5-09-08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湖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核心提示:工程機械產業是湖南具有核心競爭力優勢的產業。長沙更是全國第一、世界第三的工程機械產業集聚地。在世界產業格局深度變革中,具有“世界級”產業潛質的湖南工程機械產業如何實現鏈式裂變,在“產業高原”上勇攀“產業高峰”?

在“要么翻身,要么翻船”的警醒中,勇于在產品低端做減法,敢于向價值鏈高端做加法——


湖南工程機械跨越“周期陷阱”


工程機械產業是湖南具有核心競爭力優勢的產業。長沙更是全國第一、世界第三的工程機械產業集聚地。


在世界產業格局深度變革中,具有“世界級”產業潛質的湖南工程機械產業如何實現鏈式裂變,在“產業高原”上勇攀“產業高峰”?


9月初,記者走訪湖南的工程機械企業、園區,感受到產業深層變革加速演進,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成色更足。今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湖南工程機械上市企業的營收、利潤、出口等關鍵指標呈上升態勢,在全球行業下行的態勢中釋放“風景這邊獨好”的強烈信號。


從增量市場轉為存量市場,工程機械產業新增長點在哪里?從“國家級”邁向“世界級”,湖南工程機械產業集群能否跨越“周期陷阱”,培育強勁而持久的新動能?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高端突圍


在中聯重科智慧產業城,總重達520噸的全球最大混合動力礦卡如“巨無霸”般矗立,光輪胎就有3.9米高,一個成年人站在前面,還夠不到它一半高。


“這臺礦卡的關鍵核心零部件均為國產,混動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速度調節快、精度高,可節能15%。”中聯重科副總裁、土方機械公司總經理袁野向記者介紹。


礦山機械市場發展空間巨大,對產品穩定性、可靠性要求高。中聯重科投入大量研發、制造資源,開發全系列礦山機械,銷量較去年同期增長48%。


工程機械企業要擺脫對地產和基建的依賴,必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面向市場調結構,向新板塊要增量。


土方、高空、農業、礦山機械等新興業務的營收之和,如今在中聯重科總收入中占比接近一半。與此同時,今年一季度其與地產高度相關的營收占比已降至10%左右。


安全應急產業被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山河智能發力無人化應急救援裝備,研發投入保持在10%以上,智能遙控挖掘機在國內市場打頭陣。


掘進裝備走向更深的地下,鐵建重工研制出全球首臺千米級全斷面豎井掘進機“鋼鐵脊梁號”,為深部地下空間開發提供支撐。


三一集團適應產業向綠的需求,深度布局新能源,每生產10臺工程機械就有3臺是新能源產品。2024年,三一集團電動化產品累計上市101款,開發應用新技術57項,在行業內率先實現電動化產品銷售額突破百億元。


雖然近年行情下行,但企業利潤高漲。采訪中,多家企業表示,“低端產品做得少了”“越做‘減法’,越賺錢”。


有亮點,也有隱憂。在高端農機、礦山機械等領域,國外品牌依然占據更大市場份額,國產品牌競爭力有待提升;產業高端化離不開創新的技術底座,一些關鍵共性技術難以由企業“單槍匹馬”攻克。


“湖南是全國最大的工程機械產業制造基地,但還缺少一家工程機械領域的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長沙市工程機械行業協會秘書長袁振說。


為加快破解這一瓶頸,今年,湖南國重智聯工程機械研究院有限公司與江蘇匯智高端工程機械創新中心有限公司聯手,共同打造跨區域工程機械制造業創新中心,開展技術研發、實驗檢測、中試生產、成果轉化四大創新平臺建設。


數智化轉型的價值躍升


三一重工長沙18號工廠,平均45分鐘下線一臺泵車,以驚人效率造就“世界泵王”。


“一塊鋼板進,一臺泵車出”的背后,是下料、切割、焊接、組裝等工序全程智能化,是兩條總裝配線可混裝柔性生產69種型號規格泵車的“剛中帶柔”,更在于整個供應鏈和生產計劃的高效調度運轉。


上一輪行業低谷時,工程機械企業邁出了數字化轉型第一步。以“要么翻身,要么翻船”的決心,三一集團完成所有傳統工廠的智能制造升級,1.9萬臺設備、3.3萬個四表(水電油氣)、6.1萬個攝像頭實時在線接入。


從“制造”到“智造”,龍頭企業、大企業當“排頭兵”,智能制造、智能產品、智能運營加快融合發展。


產業鏈上,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駛入數字化轉型“快車道”。“智賦萬企”行動在全省全面鋪開,從一個工位到一條生產線、再到整個企業,逐級賦能。


今年初,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首批卓越級智能工廠名單,湖南有4家工程機械企業站上“智能制造最高梯隊”。每一個卓越級工廠將成為行業解決方案的孵化器,帶動上下游企業同步改造,以“場景牽引”實現產業鏈“協同進化”。


數智化轉型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要守得住今日之優勢,更要贏得明日之競爭。


今年,數十臺人形機器人在中聯智慧產業城的車間上崗。人工智能是中聯重科目前研發投入的重點方向之一,未來將進一步拓展人形機器人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場景。


“線上大模型,線下機器人,孿生元宇宙,協同區塊鏈”——三一集團用20個字概括“未來智造計劃”。三一集團智能制造總部總監盧陽光介紹,未來工廠會變成“機器人生產機器人的工廠”,大模型驅動所有生產要素,在虛擬環境中像打游戲一樣進行各種測試、認證,在價值賦能、行業形態上形成顛覆性改變。


全球化發展的長期機遇


9月5日,鐵建重工出口歐洲最大直徑盾構機在長沙驗收下線。土耳其地鐵項目、意大利高鐵建設、羅馬尼亞高速公路工程……鐵建重工不斷打開海外新市場。


海外市場成為增長新引擎。2024年湖南工程機械出口額316.3億元,同比增長20.3%。全球化戰略的秘訣何在?一在本土化,一在產業鏈。


沙特阿拉伯炎熱干燥、風沙大,夏天作業溫度超過50攝氏度,沙土下面就是硬巖,中聯重科挖掘機剛進入沙特市場時出現“水土不服”。團隊在當地項目工地蹲守一年多,根據現實工況不斷調試、改進,直至客戶滿意。如今,中聯重科挖掘機成為沙特市場頭號中資品牌。


“端到端、數字化、本土化”模式,帶動中聯重科境外業務突飛猛進。變化之一就是,以前是國內做出好的產品銷往國外,現在應對國際市場需求,就地適配研發。


“出海,不是一個企業的單打獨斗,而是產業鏈的整體提升。”一家主機企業高管深有感觸地說,產業鏈高效協同是中國工程機械能在海外健康發展的最大底氣。


小到一根液壓油管的國內采購價不到海外的1/4,大到一臺盾構機超出客戶預期的高效交付,還有一些高端市場用戶對屬地化配套率有明確要求,這些都表明,主配企業抱團出海勢在必行。比如星邦智能在其墨西哥工廠推行“湖南供應鏈出海”模式,幫助湘鋼等多家企業進入國際供應鏈。


“今年走訪企業的過程中,大家最關注的是出海。”省工程機械產業工作專班的人員介紹。拓展海外市場,企業希望對當地法律法規、市場需求等有更多了解,在融資、保險等方面獲得更多支持與便利。


產業鏈協同的生態共榮


在寧鄉高新區,長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馬達、油缸、減速機等產品,為相隔僅3公里的星邦智能配套。


3年前,一場由當地政府組織的產銷對接活動上,長恒科技與星邦智能牽手。合作以來,長恒科技業績實現翻倍增長,如今在當地擁有53畝自建新廠房。


星邦智能供應鏈總監胡慶豐介紹,企業構建“1小時配套圈”,長株潭供應商數量占比近40%,“以擺動油缸為例,以前從山東采購,現在‘家門口’供貨,因為就近溝通方便、工藝技術升級以及運輸費用減少,僅這一項就可以降低15%的成本。”


一個世界級的產業集群,龍頭要強,供應鏈體系則如同一身龍骨,更要堅實有力。


圍繞產業鏈精準招引。“液壓一哥”恒立液壓在長沙經開區建研發制造基地,研發人員占比超60%;“隱形冠軍”桑特液壓將生產基地從沿海搬到望城經開區,客戶服務圈由過去的兩天縮減到30分鐘。


構建梯度培育生態。申億精密深耕緊固連接件領域,成長為省內最大的工程機械零部件配套企業;萬鑫精工聚焦行業痛點和企業個性化需求,打破高端減速機核心技術被國外壟斷的局面。


湖南工程機械產業的就近配套能力快速提升,“龍頭帶配套、配套促龍頭”形成共生效應。


當前,湖南工程機械產業面臨技術持續升級、高端人才相對缺乏、產業鏈協同有待加強等挑戰。2024年底,長株潭工程機械聯合體成立,鏈長、盟長、校長、行長、基金董事長攜手“五長聯動,五鏈融合”;2025年起,《長沙市促進工程機械產業發展條例》施行,長株潭三市明確提高產業協同發展水平,協調解決工程機械產業跨區域發展難題。


“工程機械的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需要與之相匹配的高精密、高集成、高性能的配套產品。”國內工程機械行業資深專家認為,工程機械綠色化發展的主要方向是電動化,長株潭正好抓住機遇,發揮各自優勢,加大主配協同,推動產業再上一個新高度。


以世界級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為脊梁


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


省工程機械產業工作專班副召集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劉衛東


省工程機械產業工作專班落實省委、省政府要求,聚焦行業痛點、企業需求,謀創新、促轉型、抓改革、強合作,助力“工程機械湘軍”攀高向新,產業“含金量、含智量、含綠量”持續上升,樹起行業發展標桿。


產業高端化靠創新驅動。支持湖南國重智聯工程機械研究院建設湖南省制造業創新中心,正聯合江蘇匯智創建國家工程機械制造業創新中心,打造我國工程機械領域創新資源的整合樞紐。支持重點企業承擔省十大科技攻關項目、省關鍵產品“揭榜掛帥”攻關項目,加快新一代工程機械研制,一批“全球之最”和“行業首創”產品不斷涌現。


數智化轉型引領行業發展。深入推進“智賦萬企”行動,中聯重科、三一集團、山河智能、星邦智能4家企業入圍工信部首批卓越級智能工廠,鐵建重工入圍第二批卓越級智能工廠公示名單。搶抓電動化發展風口,綠色產業鏈加速成型,湖南工程機械已推出500余款新能源產品,覆蓋多個產品類別。


以再制造體系改革構建增長“第二曲線”。工程機械再制造體系改革列入省首批重點改革事項。湖南在全國率先出臺《促進工程機械再制造體系改革方案》,聯合海南發布2項出口工程機械二手設備地方標準,與馬來西亞以及6家國外機構實現標準互認。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工程機械再制造及維修基地揭牌,湘瓊先進制造業共建產業園已落戶產業項目29個、并引進7家工程機械配套企業開展再制造業務。


開放合作走好“出海”之路。支持企業大力拓展海外業務、建立海外服務體系、引進國際高端人才,加快產業全球化步伐。從“走出去”到“走進去”,企業海外建廠加快推進。據海關統計,2024年湖南工程機械實現出口總額316.3億元,同比增長20.3%。


面向“十五五”,湖南錨定打造世界級工程機械產業集群這一總目標,圍繞“傳統穩根基、新興拓增量、前沿搶賽道、開放立高地”四條主線,逐步形成“存量優化、場景驅動、技術預研、生態協同”四種機制,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能級高、結構優、創新強、融合深、韌性好”的世界級工程機械產業集群。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