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凝門橋是古運河上連接南通路和江陽路的一座重要橋梁,橋面寬12.6米,為單跨50m高低肋雙曲拱結構。該橋于1975年3月開工建設,1977年10月竣工,至今已超過30年。由于當初設計時荷載標準較低,再加上多年超載運營,橋梁產生了許多病害:有的立柱破損、鋼筋彎曲;有的縱梁、腹板斷裂;許多橫隔板、腹板出現不同程度的裂縫等等,導致橋梁的承載能力嚴重下降,對交通運輸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鑒于該橋現狀,市政養護管理處領導高度重視,召開了徐凝門橋維修方案專家評審會,從幾個方案中最終確定了最經濟可行的維修加固方案。該方案主要內容包括,對破碎的縱梁、腹板拆除重建,加固維修其他有裂縫的構件,最終確保徐凝門橋恢復當初的設計承載能力。在維修中使用了多種新技術、新材料。膠水系日本進口的高性能黏合劑;50根柱子都要先打磨,后刷上膠水,再上在面包裹碳纖維布、鋼板,最后抹上水泥和涂料。碳纖維布是一種新興的加固混凝土結構的新材料,能抗酸堿鹽類介質的腐蝕,有效封閉混凝土結構裂縫,基本不增加結構自重及截面尺寸;在縱梁和立柱的上部加固上,采用了包裹鋼板增加強度的技術,給橋梁罩上“鋼布衫”。將于9月8日前結束加固工作,然后對橋面快車道重新攤鋪瀝青,計劃于9月20日前恢復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