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設計結構采用改良土和級配碎石作為填料,增加Evd(動態彈性模量)指標對路基的壓實度和均勻性進行控制,除采用穩定土拌和機(站)等常規設備外,對壓路機也有特殊要求。
大噸位的壓路機自重25t的全液壓雙驅動雙振動壓路機將被用于不同填料的碾壓,以滿足密實度、壓實均勻性和壓實效率的綜合要求。
機載密實度儀或智能密實度系統為提高施工效率,機載密實度儀或智能密實度系統有助于確保無漏壓及過壓,實現壓實均勻性的動態控制。目前為止,只有寶馬格、英格索蘭和戴納派克的機型可以配備。
隧道
大斷面長隧道的施工需要引進以三臂液壓鑿巖臺車為主的機械化作業設備,以滿足隧道作業的效率要求。
軌道
設計時速為350km的軌道主要采用無碴道床,設計時速200km的軌道主要采用有碴道床。無碴道床施工需采用以專用的混凝土滑模攤鋪機、吊裝調校設備為主的成套設備,目前還需要與國外進行技術合作。
軌道采用跨區間無縫線路,需配備焊軌生產線、移動焊接設備、鋪軌機等專用設備。其中的關鍵設備如接觸焊機、鋪軌機需要引進國外技術。
施工企業投資采購應注意的問題
客運專線對施工企業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所謂機遇是因客運專線的建設給施工企業創造了自身發展、人才技術儲備的空間,將來還可以參與國際性的高標準鐵路建設競爭;所謂挑戰是因客運專線對施工企業的技術裝備的投資與管理、人才的配備以及項目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術裝備的投資與管理是核心問題之一。按照原來的投資模式,大型專用設備的投入,必將成為企業資產的潛在負擔;關鍵設備存在購置瓶頸,不能夠按照正常的采購模式如期獲??;企業有限的投資能力不能夠滿足施工所需裝備投資的需要。施工企業針對技術裝備的特點應分別采取相應的對策。
重視設備投資的配套
客運專線投資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即調查研究和選型配套。遵循的原則應該依次是:安全、穩定、經濟、先進。
根據工程設計方案,對設備相關的工程造價、施工方法、施工要求、施工工期和施工現場條件等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通過比選論證,確定最優化的設備配套方案。
考慮經濟性等因素,可以考慮在保證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的前提下,通過變更設計等方法,通過優化設計方案使設備配套趨于經濟、合理。
投資模式應多元化
施工企業原有的折舊更新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更不能適應客運專線設備投資的需要。常規設備投資可以購、租結合;大型專用設備有的需要研發,有的需要引進與合作。
常規設備的投資采購
常規設備的大量使用,使得施工企業為適應市場競爭和內部改革的深化,設備投資已經呈現多元化的趨勢:一是企業的投資;二是企業內部員工的小額集資投資;三是市場租賃等??瓦\專線所需的專用設備需要企業投入大量的資本,因此,客運專線施工常規設備的投資形式必將更多采用市場租賃或者其他的靈活方式。
大型專用設備的投資采購
大型專用設備的供應商相對有限,這就需要施工企業在投資采購時采用新的投資模式:一是參與設備的研發,先入為主,取得優先采購和風險效益共擔的先機;二是參與設備的加工或配套,與供應商形成利益共同體;三是提前參與專用設備的引進,與國際高速鐵路的承包商合作。參與客運專線施工的企業大多具備雄厚的實力和相應的技術儲備,誰能解放思想,果斷介入研發制造和提前進行技術引進,誰就能夠在裝備能力上取得先機,就能夠在施工中獲得優勢。
施工企業設備的管理
客運專線的特殊性使得施工企業在設備管理上,要盡快加強相應的人才、技術儲備,采用靈活的運行機制。
為專用設備配備專業化隊伍
將專用設備及其配套設備交給設備所需的技術、管理、操作、維護和核算等人員組成的專業隊伍,進行獨立核算,可大大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從而可以大大提高企業在本領域的競爭力。
常規設備“抓大放小”
施工企業對常規設備應貫徹“抓大放小”的思路?!白ゴ蟆本褪前汛笾行蜋C械集中起來采用內部租賃或組成專業隊伍的形式進行管理,使大型機械由專業人員來實現有效管理;“放小”就是小型機械可以不投資或少投資,企業可以將這部分設備交給現場使用的人員自己去管去用,從而發揮現場使用人員的主動性。企業則可以將這部分設備解放出來的人力物力集中到大、專設備中去。總之,“抓大”要抓得長效、持久,“放小”要放得徹底、有效。
為設備管理培養兩種機械技術人才
施工企業應培養兩種機械技術人才:一種是管理型人才,能夠熟練掌握設備尤其是客運專線的專用設備的原理性能以及與之相關的應用和現場的施工工藝,能夠對設備的管理、使用、保養、維修和核算了如指掌,熟練掌握項目管理有關的知識,可以作為機械租賃、專業化隊伍、施工現場設備管理的主力軍和負責人;一種是技術型人才,能夠熟練掌握設備尤其是客運專線的專用設備的原理性能和與之相關的設計、制造工藝,有一定的機電液一體化設計經驗,同時又熟悉設備在現場施工使用的條件,可以作為技術合作、技術引進和施工配套設施的設計制造的主要人才和負責人。這兩類人才在新形勢下不可或缺。
京滬高鐵之外的鐵路大餐
在今年1月召開的全國鐵路工作會議上,鐵道部部長劉志軍曾指出,“十一五”期間,我國將建設鐵路新線17000公里,其中客運專線7000公里;既有線增建二線8000公里,既有線電氣化改造15000公里。201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9萬公里,復線和電氣化比例分別達到45%以上。續轉和新安排建設項目達200多個,其中客運專線項目28個,建設總投資12500億元。屆時,發達的鐵路網將初具規模。
據了解,今年全國鐵路計劃新開工項目87個,續建項目38個,收尾銷號項目38個。全年計劃投資1600億元;新線鋪軌376公里,投產1436公里;復線鋪軌1028公里,投產1214公里;電氣化鐵路投產3860公里。
另外,我國還將對老線路進行大面積提速。大面積提速將在京哈、京滬、京廣、隴海、蘭新、膠濟、武九、浙贛等線路實施,在這些線路的部分區段,客車運行時速將達到200公里水平。提速后,全國鐵路時速120公里以上的線路延展長度將達到22000多公里,其中5300多公里將達到時速2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