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水深浪急處造一座“創新橋”——上海長江大橋建設幕后故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10-26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轉自中國上海  作者:中國上海
核心提示:水深浪急處造一座“創新橋”——上海長江大橋建設幕后故事

      10月25日上午,上海長江大橋主橋橋面吊裝了第一塊“積木”。與此同時,上海隧橋工程建設指揮部透露,長江大橋將于明年6月實現全橋貫通。

  “為什么長江大橋的建設工期能夠提前?答案只有一個,就是技術創新。”指揮部專家的話,說得肯定。

  確實,從連接2節墩身,到首次“串”起4節墩身;從單節70米長的箱梁,到首次架設105米長的組合梁;從過去的土路基,到首次大規模利用江底細砂筑成“砂路基”……這一連串的“第一”體現在上海長江大橋上,是大橋主塔的節節攀升,是施工質量的有效控制,也是對崇明萬頃農田的切實保護。

  串4節“冰糖葫蘆”

  東海大橋、杭州灣大橋、上海長江大橋,同為長距離水上大橋,但在相似的外形后面,是我國造橋技術的不斷創新與提高。

  長江入海口,水深浪急,大橋所處的北港水域,水面下到處是漫灘、暗沙、沖溝等復雜地貌。船行至此,一不小心都會擱淺,更何況要在寬闊的江面上架起一座十余公里長的大橋?

  技術人員透露,在中國第一座長距離跨海大橋———東海大橋的建設中,為克服復雜的海況環境,專家提出了“一體化施工”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把墩身、箱梁等大型構建,先在陸地上預制,再到海上吊裝,盡可能減少海洋上風、雨、霧、潮汐等自然環境對施工的影響。

  長江大橋施工,最長的鋼管樁達到了87米。按常規,需要分節打入。而一體化施工后,只需在工廠先制好,再將整根樁運至現場一次性打入江底。大橋40米左右高的墩身,被分成4節,在陸地上造好,再運到海上相接,如同“搭積木”一般,節節升高,現場的施工人員形象地稱之為“串糖葫蘆”。

  今年9月28日,首片105米長的鋼-混凝土組合梁架設在長江大橋上,突破了我國整孔架設“百米長梁”大關。這一架設,就是采用后方預制、長距離海上運輸、現場起吊的辦法,成為我國橋梁建設的一大創舉。

  通過不斷創新,長江大橋建設中的“一體化施工”模式,體現出經濟高效、控制質量、降低風險的作用。上海長江大橋自2005年9月正式開工以來,全橋共完成分項工程14493項,評定14349項,監理抽檢3626項,合格率100%。

  預留軌交9號線

  長江大橋工程開始時,指揮部得到通知,規劃考慮軌交9號線通過隧橋工程過江,延伸至崇明。

  為了崇明今后的發展,軌道交通、22萬伏電纜等重要設施都想搭上這條“快速通道”。對此,建設者非常理解。不過,原先長江大橋是按公路橋梁要求設計的,并沒有給軌道交通留下空間。

  新增軌道交通,是在原設計的橋梁上加一層,形成雙層橋,還是不加層而設法留出通道的位置?建設者充分考慮后,決定在同一橋面上,為軌交9號線留出位置。專家們用了大半年,作了橋梁結構的設計調整。

  “雖然結構設計調整耽誤了一些時間,但大橋施工在總體上不僅沒有滯后,還有可能提前。這除了‘一體化施工’模式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我們有了更多、更好的大型機械設備。”大橋現場的一位負責人介紹。

  先進的大型設備,改變了惡劣海況下大橋施工“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讓建設者更有“底氣”。

  變廢為寶“砂路基”

  造長江大橋,路基材料十分重要。然而,崇明雖有1200平方公里大,適合填筑路基的土源卻幾乎沒有,如果從周邊的農田里取土,農田就會成為坑塘、水池。從其他地方運土,陸路、水路“聯運”一折騰,不僅延長了時間,成本也幾乎要翻一倍。

  長江大橋的陸上段和與今后崇啟高速的連接段,有長達4公里的地面道路,需要60萬立方的土來筑路基。面對這一矛盾,技術人員從長江口疏浚施工中吹出來的江底細砂中,得到了靈感———何不就地取材,利用細砂來填筑路基?

  江底的砂顆粒太細,而且松散無粘性,與一般的路基土所規定的標準有差距。為此,技術人員通過反復試驗,向細砂里加入“調料”,并在施工中采用多種辦法,成功筑起一段長4.4公里的“砂路基”,開創了我國大規模使用江砂筑路的先河,也讓沉睡在長江口千萬年的江底細砂“變廢為寶”。

  目前,這段路基的主線部分已筑成95%,并且經受了連續的臺風、暴雨的考驗。填砂筑路的成功,對上海這個靠江臨海又缺少土源的城市來說,無疑是一個“福音”。有了長江大橋的經驗,將要實施的崇啟高速公路、機場高速公路也已考慮使用“砂路基”,以保護沿線的農田和生態。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