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利用施工廢料4萬立方米,節約成本300多萬元。”連日來,天氣晴好,益陽市國省道大中修施工正酣。該市公路建設養護中心領導介紹,今年國省道大修首次應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就地冷再生’工藝,既綠色環保,又降低成本,具有推廣價值。
此次工程涉及安化縣G536和桃江縣G207、S223 多路段13.737公里。在施工現場,冷再生機、平地機、壓路機來回穿梭,一派熱火朝天景象。現場施工人員介紹說,“水泥混凝土路面就地冷再生,就是采用就地破碎機將原水泥板塊就地破碎為級配碎石材料,添加水泥等粘結材料,經冷再生機組就地拌合碾壓成型后,使之成為水泥穩基層結構。簡單地說,就是將原舊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后進行再生利用。”
“相對于傳統的路面大修工藝技術,該工藝將原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100%利用,符合綠色低碳養護技術要求,同時還有一定經濟優勢。”該市公路建設養護中心項目部負責人表示,除此之外,該工藝還可以減少路面抬升30厘米,避免公路越維修路面越高,造成雨水倒灌路邊民居、影響群眾出行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