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緊平衡支撐較強,看好行業景氣持續性。供給方面:礦山整治、嚴格的環保督查以及行業自律推動的錯峰限產是當前產量去化的核心動力。中長期來看,去產能又將是控供給的又一抓手。預計《產能置換實施細則》會加速制定,置換標準進一步提高,減量(等量)置換去產能有望落實。另外各地淘汰32.5水泥積極推進,通過提高熟料添加比,有望部分化解熟料過剩產能。相比供給銳減,需求相對弱勢平穩,區域分化明顯。我們認為當前華東、中南地區需求相對較好,產能過剩程度低,企業集中度高限產執行力強,供需面更好,價格彈性仍然較高。 去產能、資源約束下,集中度預計進一步提升。一方面,小企業多以小產線生產低標號水泥為主,將率先成為被淘汰或置換的對象。另一方面,隨著熟料生產受限,熟料資源屬性凸顯,大企業有節奏的控熟料或將加速粉磨站退出。另外,礦山整治嚴格,采礦許可、續延審批難度提高,石灰石資源儲備不足的小企業新拿資源的難度和資金成本加大,外購石灰石的成本也將推高。
拓展骨料混凝土、加速海外布局,沖破業績天花板。積極拓展骨料混凝土業務,技術創新利用余熱發電、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降本增效”,不斷挖掘自身潛能;加速海外布局,爭奪國際市場定價權,最終參與全球水泥產業鏈的利潤再分配,助力沖破業績天花板。 估值或將迎來修復。當前水泥行業PE、PB均處于低位,我們認為在良好的供需格局支撐下,行業盈利有望持續邊際改善。成本優勢突出的水泥企業業績增長確定性較高,有望迎來估值部分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