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上午,河北省召開鋼鐵煤炭去產能攻堅戰動員會。會議強調,中央作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部署,是河北省抓好鋼鐵煤炭去產能工作的重大機遇。各地各部門要牢固樹立和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進一步組織動員方方面面的力量,統一思想、堅定決心,勇于擔當、主動作為,堅決打好去產能攻堅戰,加快河北經濟轉型升級步伐。會上,省政府與有關市、單位和企業簽訂責任書。
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幕啟帷,鋼鐵煤炭產業被推上“去產能”的風口,面臨高產能和需求低迷的雙重壓力,產能過剩風險正在積聚,鋼鐵煤炭企業紛紛陷入困境。就河北來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務之急就是鋼鐵煤炭產業“去產能”,堅定不移地化解過剩產能,倒逼企業生產出市場需求的、高效的、高端的產品,實現新舊動能轉化,進而不斷提高企業發展活力和競爭力,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實現綠色崛起。
產能過剩,制約著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最直接的危害是帶累企業利潤率下降,使得市場供需失衡、產品價格持續回落,整個行業利潤難以保證,好企業的效益和創新能力也受到很大制約,最終影響整個行業競爭力的提升。說到底,這是一個供求問題。以鋼鐵產業為例,普通鋼材供大于求,賣不出好價錢,而市場又需要特殊鋼材,國內沒有,需要進口,這就說明普通鋼材生產過剩,只有把普通鋼材的產能降下來,用這部分空間和資源發展高端的特殊鋼材,才能夠滿足現在的市場需求。從這一點來看,“去產能”別無選擇、刻不容緩。
毫無諱言,鋼鐵煤炭產業作為河北賴以發展的傳統支柱產業,為河北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但隨著市場的變化,鋼鐵煤炭產業規模嚴重過大,供給能力嚴重過剩,供求關系嚴重失衡,高排放、高耗能嚴重污染環境,以前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不可持續,這就從客觀上要求我們必須加快“去產能”,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步伐,通過兼并重組、債務重組乃至破產清算,實現市場出清,推進產業鏈向海內外高端制造業縱向延伸,向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產性服務業橫向拓展,充分釋放全社會創業創新潛能。否則,鋼鐵煤炭企業就會走進“死胡同”。
當前,鋼鐵去產能是河北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中之重,遲遲無法退出的鋼鐵產能,影響著市場供需的平衡,由于產能過剩企業占據了大量資源,使得人力、資金、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一噸鋼的利潤甚至還不夠買一根冰棍,淘汰落后產能勢在必行。但值得注意的是,鋼鐵企業“去產能”皆希望其他地方去產能,而保全自己的企業。這樣以來,鋼企之間的惡性競爭由此勢所必然,鋼價連創新低,卻成為鋼企自相搏殺的工具,惡性競爭又帶來價格的一降再降,整個鋼鐵行業被拖至危險的邊緣,甚至面臨一場“鋼鐵危機”,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不可否認,當下河北供給側結構性問題突出,中低端產品產能過剩,高科技、高品質產品供給相對不足,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把推進結構調整、化解過剩產能作為推動轉型升級的牛鼻子。據悉,到2020年,河北鋼鐵產能要壓減到2億噸以內,有60%的鋼鐵企業將要關閉、整合。這也就意味著,河北“去產能”責任重大、任重道遠,必須扭住“去產能”的重點難點工作實施攻堅,在化解過剩產能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以勇于擔當的精神打好“去產能”這場硬仗。
毋庸置疑,“去產能”去的是產能,提高的是競爭力,這不只是一個總量問題,同時還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我們既要有效壓縮過剩產能,又要避免“保劣去優”,不能倒掉洗澡水,連盆里的孩子也一起倒掉。“舟循川則游速,人順路則不迷”,我們要立足河北實際,精準發力,發揚釘釘子精神,咬定目標不放松,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責任感,堅定不移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地下大力氣“去產能”,以決戰決勝之勢堅決打好河北“去產能”這場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