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李稻葵:中國經濟未來有三大風險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5-30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財新網 劉冉
核心提示:5月27日,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在泰康資產論壇上發表演講,認為中國經濟在未來十年存在來自于金融領域、國際秩序、國內改革的三大潛在風險。

5月27日,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在泰康資產論壇上發表演講,認為中國經濟在未來十年存在來自于金融領域、國際秩序、國內改革的三大潛在風險。


第一大風險,是發生金融領域危機的風險。“中國發生金融危機的風險始終存在,但不是說一定會發生。”李稻葵解釋,中國擁有較高的國民儲蓄率——達到38%,以前的儲蓄更多是國內非中介機構的民間借貸投資,而現在越來越多的投資是通過中介公司來完成的,在此過程中就有可能發生投資判斷失誤,且往往是系統性的投資出錯,這無疑會影響到社會經濟穩定。


第二大風險,來自于國際的風險。以前全球各國已經習慣于國際上有美國充當國際警察來維持全球各地的固有秩序,而隨著美國從中東等地的撤兵和軍費的大幅縮減,世界也將迎來新秩序。中國人必須在中東、非洲、拉美等地開展債務追討等經濟活動,這個過程中,某些局部地區可能會發生沖擊,而這會反饋到中國國內,對國內經濟產生影響。因此,在國際問題上,李稻葵建議,中國政府不可操之過急,“不要在一帶一路到處撒錢,不能追求全面開花,而是要成熟一個投資一個。”而在美國在各地撤退的時期產生的真空,中國也不要急著去填補。


第三,中國國內自身的改革和調整還沒有緊迫感,調杠桿、去產能的力度還不夠。李稻葵認為,今天中國出現的產能過剩、銀行壞賬的情況,放在中國的發展歷史上長期來看,并沒有到最壞的時候。目前,根據IMF數據,中國銀行業的呆賬壞賬約有7%,而從銀行業撥備和國民儲蓄率來看,這都是可以解決的。同樣,今天中國要解決180萬工人的再就業問題,與朱镕基時代2000萬人相比,也更容易解決。李稻葵認為,有些政策需要簡單一些、明確一些,不能既講甲方又講乙方,“政府需要下定決心”。


李稻葵認為,即使經濟增速放緩,但在結構調整、技術變遷以及國際化方面,企業依然可以抓住機遇。不管經濟形勢好壞,經濟結構在發生變化,這對企業家來說就有機會,而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也會帶來機遇。國際化方面,未來十年中國始終會有資本管理,資本賬戶不會完全放開,但中國既是生產國又是消費國,資產必須配置到全世界各地。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