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全國散裝水泥、預拌砼、預拌砂漿產業持續快速發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6-05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混凝土網轉載
核心提示:5月28日,由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預拌砂漿分會主辦,北京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和德國drymix.info共同承辦的2014’第六屆中國國際建筑干混砂漿生產應用研討會暨第一屆中國預拌砂漿產業發展峰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商務部商貿服務司李嘉健處長出席會議并講話。

5月28日,由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預拌砂漿分會主辦,北京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和德國drymix.info共同承辦的2014’第六屆中國國際建筑干混砂漿生產應用研討會暨第一屆中國預拌砂漿產業發展峰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商務部商貿服務司李嘉健處長出席會議并講話。


李嘉健在致辭中表示,黨的十八大將科學發展觀提升到黨要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國家建設和發展總布局的高度,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近年來,在國家關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工作方針政策的指引下,全國散裝水泥及預拌砂漿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全國散裝水泥供應量、預拌混凝土及預拌砂漿產量持續增長,全國水泥散裝率進一步提高,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預拌 砂漿“三位一體”產業呈平穩、協調發展趨勢,社會經濟效益顯著。


2013年全國散裝水泥供應量為13.5億噸(此項指標提前兩年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同比增長14.27%,散裝水泥增長速度快于水泥增長速度3.73個百分點;水泥散裝率為55.94%, 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生產預拌混凝土約19億立方同比增長16.55%;生產預拌砂漿4122萬噸,同比增長50.29%,據測算,2013年推廣散裝水泥可節約標準煤3102萬噸,減少粉塵排放135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064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26萬噸,實現綜合效益607億元。


2013年全國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有普通規模以上預拌干混砂漿生產企業687家,同比增長25.82%;年設計生產能力21646萬噸,同比增長32.6%;全年生產普通預拌干混砂漿3392萬噸,同比增長51.66%。

其中:東部地區生產普通預拌干混砂漿2305萬噸,同比增長53.36%;中部地區生產445萬噸,同比增長39.04%;西部地區生產643萬噸,同比增長55.24%,三區產量分別占全國總量的68%、13%、19%。


全國干混砂漿平均產能利用率為15.67%,比上年13. 7%提高 1. 97個百分點。全國生產濕拌(普通)砂漿產量為730萬噸,同比增長44. 25%。生產預拌砂漿使用散裝水泥854萬噸,同比增長52.34%;利用綜合固體廢棄物770萬噸,同比增長30. 28%。


商務部作為散裝水泥和預拌砂漿推廣工作的主管部門,高度重視預拌砂漿的推廣應用工作,除與有關部門聯合出臺了一系列指導預拌砂漿推廣應用的政策性文件,從2007年至今先后4次召開預拌砂漿現場會,大力推廣預拌砂漿的應用。


各地散裝水泥主管部門積極開展工作,推動預拌砂漿應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濟南、南京、鄭州、西安、廣州、常州、嘉興、哈爾濱等城市認真開展砂漿“禁現”工作,密切配合相關部門對施工單位進行專項檢查,砂漿“禁現”工作取得較快進展。


預拌砂漿推廣工作雖然取得快速發展,但地區之間發展很不平衡。一些地方尚未建立砂漿生產企業;而一些地方則已經產能過剩。


李嘉健表示,在推廣行業加快發展的同時,還要關注建筑業發展的新動態、新趨勢,結合本地散裝水泥發展特點,適時調整和完善工作思路,積極應對不斷變化的發展形勢。目前,一些地方試用濕拌砂漿取得較好效果?該方法具有可利用現有混凝土攪拌站和運輸車的優點,既節約投資,又可利用混凝土攪拌站的過剩產能,


同時解決了離析問題;但對監管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加快機制砂的應用,對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同樣具有重要意義,應引起行業的重視。


近期,各級散裝水泥主管部門將進一步加強督查,推動城市建設施工項目使用預拌砂漿。同時,國家將出臺促進預拌砂漿應用的文持政策。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