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股市 » 正文

水泥行業結構性調整如火如荼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07-17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轉自國金證券  作者:國金證券
核心提示:水泥行業結構性調整如火如荼
      近期,我們獲悉三則水泥行業相關事件:

      其一,浙江省水泥協會致函省發改委和經貿委,要求停止全省新生產線建設。

      其二,福建省經貿委和省物價局聯合下發通知,對全省70家落后水泥產能生產企業實行高電價。

      其三,云南省明確淘汰目標:2007年453萬噸,2008年411萬噸,2009年不少于139萬噸,2010年不少于61萬噸。

      總體上看以上三個事件,一個基本結論就是:各地的結構性調整如火如荼進行,政府在此輪調整過程中有所作為。

      首先看浙江省水泥市場:

      2006年全省水泥產量9947萬噸,占全國產量的8.3%,列全國第三名,在我國屬于水泥產銷大省。

      新型干法比例高達96%,機立窯基本淘汰,在淘汰落后產能方面遠遠走在全國前面。

      2006年全省利潤8.21億元,占全國水泥工業利潤的5.5%,已經徹底擺脫了連續兩年出現全行業階段性虧損的局面。

      在我們前期的水泥行業報告中,反復強調了行業結構性調整是這幾年行業的主旋律,而結構性調整的主要衡量指標即是:新型干法水泥比例和行業集中度(平均規模等)。在新型干法水泥比例達到96%的情況下,政府要求叫停全省水泥新生產線建設,旨在控制省內的產能過剩現象。

      在96%的新型干法水泥比例的情況下,幾乎沒有落后水泥淘汰留下的剩余空間可以彌補,如果行業此時處于過剩的狀況,則是屬于局部區域內新型干法水泥的過剩,限制新增產能,或者對現有存量產能的限產,幾乎是保持價格穩定的唯一途徑。

      全省新型干法水泥企業和已建成粉磨站企業的水泥粉磨能力已經達到1.43億噸(當然,包括部分需要淘汰的粉磨站規模小于20萬噸的水泥企業127家),相對于9947萬噸的產量,明顯產能過剩。

      從六月初制定的限產保價措施,以及此次停建生產線措施來看,我們認為:對于一個新型干法比例達到90%以上的局部區域而言,結構性調整的主題在于控制增量投資、協調存量產能的理性競爭。

      福建市場的核心在于執行差別電價:差別電價的執行時間為6月1日。該70家落后水泥企業在原來執行的電價基礎上,從今年6月1日至12月31日電價每度加價0.15元,明年1月1日起,每千瓦時將按加價0.2元的標準執行。

      由于水泥企業的用電成本占主營業務成本比重為30%左右,而落后水泥由于單位電耗更高,成本將更高。執行差別電價,無疑將加重落后水泥的生產成本,削弱其市場競爭力,加速其淘汰步伐。

      我們之前反復強調,此輪結構性調整過程中,政府的目標更加明確,可執行性更強,各地方政府在淘汰落后的指標壓力下,可選擇的行政手段很多,而福建省此次執行的差別電價正是政府保大壓小政策的體現。

      我們這里列出云南省的淘汰目標在于說明:淘汰落后的速度存在超出國家發改委計劃的較大可能性。

      云南省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能力2008萬噸;立窯水泥熟料生產能力2227萬噸;濕法窯水泥熟料生產能力312萬噸,分別占全省水泥熟料生產能力的43.1%、47.8%和6.7%。

      此次公布的淘汰目標:到2010年,全省完成淘汰落后水泥生產能力不少于1064萬噸。這個數據大大超過了國家下達的700萬噸的任務指標。

      同時,我們也參考了其他公布了淘汰計劃部分省份,我們認為,行業結構性調整速度將好于政府和市場的預期,成為拉長行業增長的有利因素。

      我們強調中期報告中的主要觀點:行業結構性調整將優化行業結構,拉長行業增長周期。浙江、福建、云南三個事件告訴我們:新型干法比例相對比較高的地區,控制增量、協調存量產能的理性競爭成為關鍵因素;政府在淘汰落后產能過程中是有所作為的;落后產能的淘汰速度可能會快于政府的目標和預期。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