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投資消化產能不現實
7月,煤價下跌、限電為酷暑中的水泥行業帶來了一絲涼意,今年下半年的水泥市場提前進入旺季,但仍無法抵御產能過剩的“高溫”,全國各省市場區域分化嚴重。
“各地投資計劃紛紛出臺,據悉,近期江蘇、安徽、重慶、四川、貴州、陜西等多個省市下發文件,或進行部署,或召開相關會議,要求各地繼加快“十二五”規劃鐵路、公路、機場的建設,做好與國家相關部門的銜接,并做好鐵路,城市基礎設施、棚戶區改造等項目儲備,以便促進投資的快速增長。
中國政府網19日披露,中國國務院已發布《關于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要求加快“十二五”鐵路建設,爭取超額完成2013年投資計劃,切實做好明后兩年建設安排。
在城鎮化契機下,地方開發區擴區動作再露苗頭。近日,多地相繼批復了一批開發區擴區的要求,安徽批復文件顯示,獲批擴張的開發區最少的擴大1倍,最多的則擴大超20倍。此次的開發區擴張潮對于水泥企業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近而帶動水泥需求。”
上述消息使水泥界對市場寄予希望,水泥環保標準“猶抱琵琶半遮面”,可見政策出臺之謹慎,在更迭變換的市場中,關注水泥行業的水泥企業、行業專家、業內人士、分析人士、行業從業者等在欲出未出的政策中揣度今年下半年市場趨勢。
隨著市場供應關系漸改善及旺季到來,華潤水泥預期下半年該公司的水泥平均售價將較上半年升5-10%,即達315-330港元/噸。劉忠國表示,下半年煤、電、原材料成本上漲可能性不大,假如每噸水泥生產成本維持不變,售價上調將會直接反映為每噸毛利的增加。
對于今年傳統淡季水泥價格的走高,有分析人士認為一方面是需求回暖,體現在西北和西南;另一方面是供給減少,華東7月下旬開始很多省份停產檢修。淡季不淡的行情,對九月下旬開始的旺季來說,有比較好的提價基礎,水泥價格在迎來拐點后,將繼續上行。
眾多水泥行業人士表示,盡管水泥行業整體利潤仍有下降,但好于去年年底全行業的普遍預期。
然而,國家為化解各大產業的產能過剩,有別于當年“四萬億投資”,現行的投資轉向重點突出鐵路、棚戶改造、水利、農村公路等更貼近民生的工程項目,大規模的刺激型投資不再復返,預示著目前投資只作為水泥區域市場的短暫利好,可謂“雨點太小,產能過剩高溫仍讓行業感到煎熬”。
中國水泥協會發布的《2013年上半年水泥行業經濟運行報告》,今年上半年,全國累計完成水泥產量達10.96億噸,同比增長9.67%。中國水泥協會副會長、秘書長孔祥忠分析,“今年上半年水泥市場需求雖有增量,但新增產能超出需求增量,產能過剩在加劇”,因此靠投資也難以給產能過剩降多少溫度。
喬龍德在上半年建材行業經濟運行分析會上的講話中表示,“把工作重點仍要堅定不移地放在調整結構、創新技術、優化存量、提高效益方面,即使外部需求有所增加,由于產能過剩和增量過快,不能寄希望于外部拉動和新增產能上,而要放在調結構、練內功、增效益上,重點是自身的提高和運行的效能、效益方面”。
經濟穩增長下投資增速也隨之放緩腳步,產能過剩致使行業利潤維持艱難是擺在水泥行業面前的最大問題,靠投資化解產能過剩的矛盾已然不現實,兼并重組被業內視為化解水泥產能過剩的上策,但如何兼并重組又成為行業需要面對和攻堅的難題。
市場上的水泥企業鱗次櫛比 兼并重組任務任重道遠
“遵義市平均每50公里就有一家大型水泥廠,目前遵義地區大型水泥廠的實際產能均為50%至70%左右。二期日產2500噸的生產線,我們也拿到了批文,但不敢再建。” 貴州新雙龍水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焦輝說。
四川華鎣西南水泥公司總經理齊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道,“他們企業所在的區位屬于廣安,那里產能密布,以華鎣市為中心,方圓60公里內分布著包括臺泥、華峰(廣特)、川桂、華鎣西南、宏云、川鐵、臨水紅獅等近9家水泥企業,總產能達到1550 萬噸,這遠遠超過了廣安市三四百萬噸的市場需求,包括華鎣西南水泥在內的多家企業不約而同把目光投向了北邊的南充地區。
宋志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出對行業市場集中度過低的擔心,“發達國家水泥行業前十家企業的集中度在60%-70%,中國到“十二五”末期的目標是35%。中國建材集團作為全球最大的水泥企業,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還不足15%?!?BR>
宋志平這樣解讀兼并重組 :“大企業整合市場、進行兼并重組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簡單的企業并購,而是有組織的戰略性市場安排。過剩產能在市場整合的過程中有序淘汰,而不是簡單的惡性競爭,這是市場化形態的進步。大企業是整合市場、提高產業集中度的載體,重組后能夠合理利用資源,解決投資者、債權人的問題,解決職工就業的問題。”
對水泥行業來說,環保標準、技術改造、改變產品結構等或增加了水泥企業的成本壓力,但這并不失為水泥企業兼并重組的好方法。集中度過低導致我國水泥市場價格難以拉升,只有通過上述等指標的約束在淘汰一批的過程中加快兼并重組的步伐,價格才能有提升的空間。
中國水泥協會在化解產能過剩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向相關政府部門建言獻策,中國水泥協會副會長、秘書長孔祥忠在“化解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的若干舉措”一文中提出《加快推進水泥行業企業兼并重組實施方案》(草稿),文中透露“該政策建議的部分內容有望在今年稍后的國家政策中得到體現”。
不得不說,不具備整合條件的水泥企業今后難以跟上市場的腳步,未來水泥行業的發展向綜合競爭力強的大企業招手。
7月,煤價下跌、限電為酷暑中的水泥行業帶來了一絲涼意,今年下半年的水泥市場提前進入旺季,但仍無法抵御產能過剩的“高溫”,全國各省市場區域分化嚴重。
“各地投資計劃紛紛出臺,據悉,近期江蘇、安徽、重慶、四川、貴州、陜西等多個省市下發文件,或進行部署,或召開相關會議,要求各地繼加快“十二五”規劃鐵路、公路、機場的建設,做好與國家相關部門的銜接,并做好鐵路,城市基礎設施、棚戶區改造等項目儲備,以便促進投資的快速增長。
中國政府網19日披露,中國國務院已發布《關于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要求加快“十二五”鐵路建設,爭取超額完成2013年投資計劃,切實做好明后兩年建設安排。
在城鎮化契機下,地方開發區擴區動作再露苗頭。近日,多地相繼批復了一批開發區擴區的要求,安徽批復文件顯示,獲批擴張的開發區最少的擴大1倍,最多的則擴大超20倍。此次的開發區擴張潮對于水泥企業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近而帶動水泥需求。”
上述消息使水泥界對市場寄予希望,水泥環保標準“猶抱琵琶半遮面”,可見政策出臺之謹慎,在更迭變換的市場中,關注水泥行業的水泥企業、行業專家、業內人士、分析人士、行業從業者等在欲出未出的政策中揣度今年下半年市場趨勢。
隨著市場供應關系漸改善及旺季到來,華潤水泥預期下半年該公司的水泥平均售價將較上半年升5-10%,即達315-330港元/噸。劉忠國表示,下半年煤、電、原材料成本上漲可能性不大,假如每噸水泥生產成本維持不變,售價上調將會直接反映為每噸毛利的增加。
對于今年傳統淡季水泥價格的走高,有分析人士認為一方面是需求回暖,體現在西北和西南;另一方面是供給減少,華東7月下旬開始很多省份停產檢修。淡季不淡的行情,對九月下旬開始的旺季來說,有比較好的提價基礎,水泥價格在迎來拐點后,將繼續上行。
眾多水泥行業人士表示,盡管水泥行業整體利潤仍有下降,但好于去年年底全行業的普遍預期。
然而,國家為化解各大產業的產能過剩,有別于當年“四萬億投資”,現行的投資轉向重點突出鐵路、棚戶改造、水利、農村公路等更貼近民生的工程項目,大規模的刺激型投資不再復返,預示著目前投資只作為水泥區域市場的短暫利好,可謂“雨點太小,產能過剩高溫仍讓行業感到煎熬”。
中國水泥協會發布的《2013年上半年水泥行業經濟運行報告》,今年上半年,全國累計完成水泥產量達10.96億噸,同比增長9.67%。中國水泥協會副會長、秘書長孔祥忠分析,“今年上半年水泥市場需求雖有增量,但新增產能超出需求增量,產能過剩在加劇”,因此靠投資也難以給產能過剩降多少溫度。
喬龍德在上半年建材行業經濟運行分析會上的講話中表示,“把工作重點仍要堅定不移地放在調整結構、創新技術、優化存量、提高效益方面,即使外部需求有所增加,由于產能過剩和增量過快,不能寄希望于外部拉動和新增產能上,而要放在調結構、練內功、增效益上,重點是自身的提高和運行的效能、效益方面”。
經濟穩增長下投資增速也隨之放緩腳步,產能過剩致使行業利潤維持艱難是擺在水泥行業面前的最大問題,靠投資化解產能過剩的矛盾已然不現實,兼并重組被業內視為化解水泥產能過剩的上策,但如何兼并重組又成為行業需要面對和攻堅的難題。
市場上的水泥企業鱗次櫛比 兼并重組任務任重道遠
“遵義市平均每50公里就有一家大型水泥廠,目前遵義地區大型水泥廠的實際產能均為50%至70%左右。二期日產2500噸的生產線,我們也拿到了批文,但不敢再建。” 貴州新雙龍水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焦輝說。
四川華鎣西南水泥公司總經理齊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道,“他們企業所在的區位屬于廣安,那里產能密布,以華鎣市為中心,方圓60公里內分布著包括臺泥、華峰(廣特)、川桂、華鎣西南、宏云、川鐵、臨水紅獅等近9家水泥企業,總產能達到1550 萬噸,這遠遠超過了廣安市三四百萬噸的市場需求,包括華鎣西南水泥在內的多家企業不約而同把目光投向了北邊的南充地區。
宋志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出對行業市場集中度過低的擔心,“發達國家水泥行業前十家企業的集中度在60%-70%,中國到“十二五”末期的目標是35%。中國建材集團作為全球最大的水泥企業,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還不足15%?!?BR>
宋志平這樣解讀兼并重組 :“大企業整合市場、進行兼并重組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簡單的企業并購,而是有組織的戰略性市場安排。過剩產能在市場整合的過程中有序淘汰,而不是簡單的惡性競爭,這是市場化形態的進步。大企業是整合市場、提高產業集中度的載體,重組后能夠合理利用資源,解決投資者、債權人的問題,解決職工就業的問題。”
對水泥行業來說,環保標準、技術改造、改變產品結構等或增加了水泥企業的成本壓力,但這并不失為水泥企業兼并重組的好方法。集中度過低導致我國水泥市場價格難以拉升,只有通過上述等指標的約束在淘汰一批的過程中加快兼并重組的步伐,價格才能有提升的空間。
中國水泥協會在化解產能過剩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向相關政府部門建言獻策,中國水泥協會副會長、秘書長孔祥忠在“化解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的若干舉措”一文中提出《加快推進水泥行業企業兼并重組實施方案》(草稿),文中透露“該政策建議的部分內容有望在今年稍后的國家政策中得到體現”。
不得不說,不具備整合條件的水泥企業今后難以跟上市場的腳步,未來水泥行業的發展向綜合競爭力強的大企業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