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2006年度商業標桿”評選獎項在北京正式揭曉,三一競購徐工案在500個案例中脫穎而出,摘取“2006年度商業標桿”榮譽。
本次評選活動由《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研究院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聯合主辦。經過5萬人網上投票、50位權威專家評委的評價、推薦,從500個案例中評選出25個“年度商業標桿”。這些案例被分成戰略管理、服務品牌、產品、公關營銷等四類,其中大多來自互聯網和高科技等富于創新、高度市場化的行業和領域,三一是唯一獲獎的機械制造企業。
2006年6月,三一集團執行總裁向文波通過其個人博客,炮轟徐工賤賣凱雷,并提出三一以4億美元競購徐工,不但改變了徐工改制的實質性條款,更重要的是促使了國家有關政策的出臺。在徐工并購案中,向文波以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借博客引發了全社會對中國產業安全的反思和各種觀點的大碰撞。
同時獲評“2006年度商業標桿”稱號的還有海爾、國美、殼牌等企業。
本次評選活動由《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研究院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聯合主辦。經過5萬人網上投票、50位權威專家評委的評價、推薦,從500個案例中評選出25個“年度商業標桿”。這些案例被分成戰略管理、服務品牌、產品、公關營銷等四類,其中大多來自互聯網和高科技等富于創新、高度市場化的行業和領域,三一是唯一獲獎的機械制造企業。
2006年6月,三一集團執行總裁向文波通過其個人博客,炮轟徐工賤賣凱雷,并提出三一以4億美元競購徐工,不但改變了徐工改制的實質性條款,更重要的是促使了國家有關政策的出臺。在徐工并購案中,向文波以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借博客引發了全社會對中國產業安全的反思和各種觀點的大碰撞。
同時獲評“2006年度商業標桿”稱號的還有海爾、國美、殼牌等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