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信部近期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要求,水泥行業2015年前10家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35%,形成3~4家熟料產能1億噸以上,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強的建材企業集團。
業內專家分析,三年后達成該目標難度不大,通過多年發展,水泥產業的集中度不斷提升。不完全統計2012年度水泥企業目前國內熟料產能1億噸以上的有兩家,中國建材集團以3億多噸居榜首,海螺集團1.5億多噸列第二位,中材、冀東、華潤則分別以7275.7萬噸、6751.8萬噸、5415.7萬噸緊跟。
目前,中國水泥行業正在經歷從春秋群雄逐鹿,到戰國諸侯割據的局面,但大企業集團想一統江山、稱霸武林還為時過早,共同整合市場的時代開啟。
產能過剩加劇
目前水泥市場低迷,下游需求不旺,水泥價格低位徘徊,壓縮利潤空間,中小水泥企業的生存狀態尤其堪憂,為水泥業的兼并重組提供了有利條件。
今年水泥產業出臺了史上最嚴厲的脫銷標準,而脫銷設備一次性初始投資在4000萬元以上,不僅設備投資增加,企業運行成本也大大增加。因此選擇依附大企業集團,得到更多政策、資金支持是中小企業最好的選擇。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據中國水泥協會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水泥行業利潤總額較2011年下降近50%。同時,去年水泥行業新增生產線125條、新增熟料產能1.6億噸,產能過剩進一步加劇。
但2012年從中國建材的母公司收購川煤水泥和攀煤水泥起,水泥行業內的收購整合類案例就高達23起。如海螺水泥耗資20億參與青松建化增發,亞泰集團通過收購完成東北布局,福建水泥收購新股東旗下水泥企業,青松建化收購5家水泥企業等。
中國水泥協會名譽會長雷前治表示,水泥行業產能已經嚴重過剩,它必然帶來惡性的市場競爭,所有水泥企業都面臨生存和發展的困局。所以控制增量,優化存量,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是歷史的必然。
目標完成難度不大
“在目前總量不斷上升,而需求量增長趨緩的環境下,既要保證維系產品的市場合理價位,又能促使企業不斷提升競爭能力是個富有挑戰的課題。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就是提高市場集中度——尤其是推動大企業兼并重組,提高大企業集團市場占有率。”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孔祥忠認為,大企業的市場集中度提高了,才能在整個市場有話語權,才能形成市場協同的基礎。大企業資金力量雄厚,技術先進,能加速行業技術、環保水平的提升。發揮大企業在行業結構調整中的作用是關鍵,大企業應帶頭在兼并重組和市場協同中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業內專家均認為,三年后達成《意見》所述目標難度不大。
“實際上,安徽省水泥業的兼并重組一直在進行中。以前我省有220余家水泥企業,目前僅剩下100多家。”安徽省水泥行業協會副會長李江北告訴本報記者,“安徽省肯定要提前完成目標的。”以海螺水泥為例,海螺水泥已在長三角及湖南、江西等省先后整合16家水泥企業,目前已在17個省市擁有數百家子公司,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兼并而來。
大企業開始共同整合市場
《意見》剛公布,華新水泥就率先出拳,以總計5.19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湖北華祥水泥有限公司及其關聯方——湖北華祥水泥鄂州有限公司各70%的股權。
更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除了大企業兼并地區中小企業案例外,還出現了水泥熟料產量排名前幾位的巨頭間的合作,或意味著大企業集團共同整合市場歷史的開啟。
2012年底的中國建材與海螺簽署戰略合作、2013年伊始中國建材與臺泥集團在香港宣布攜手推進全方位戰略合作,以及隨后中材集團與安徽海螺集團戰略合作協議。
短短兩個月內,水泥行業共有三個戰略合作協議簽署,水泥價格激戰過后,水泥大鱷開始理性思考未來產能過剩、需求疲軟、節能環保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水泥行業如何前行,握手言和共謀發展。
從目前各大水泥集團的角度來看,它們的戰略布局還沒有100%完成,目前的多起并購案都是大企業或集團在各自的優勢區域內并購中小企業,通過重組來擴大各集團在各區域市場范圍內的話語權。
水泥行業與其他行業不同,其準入門檻較低,并且有一個很典型的銷售半徑。一般來看,水泥的銷售輻射在周邊200公里左右,超過這個半徑,其運輸成本等的增加將使其銷售優勢大幅削弱。因此,水泥市場的區域性更為明顯,形成了目前多范圍、多格局并存的區域水泥市場。
目前中國水泥行業正在經歷從春秋群雄逐鹿,到戰國諸侯割據的局面,大企業集團想一統江山、稱霸武林還為時過早。
曾經很多大企業想并購河南天瑞,兩大央企都向海螺拋出過橄欖枝,最后都鎩羽而歸。中國水泥業從2006年就有諸多小企業被并購,2009年又興起一股中型企業并購潮,然而巨型企業的兼并高潮始終沒有到來。
專家表示,中國水泥市場太大,即使像中國建材、海螺水泥這種全國水泥巨頭,也很難在區域市場上達到“老大”的份額,還是要在各區域去分別競爭。多年來,水泥行業集中度在不斷提升,巨頭們誰也不愿意被誰兼并,但戰略合作更好操作。大企業集團共同整合市場的時代已經開啟。
業內專家分析,三年后達成該目標難度不大,通過多年發展,水泥產業的集中度不斷提升。不完全統計2012年度水泥企業目前國內熟料產能1億噸以上的有兩家,中國建材集團以3億多噸居榜首,海螺集團1.5億多噸列第二位,中材、冀東、華潤則分別以7275.7萬噸、6751.8萬噸、5415.7萬噸緊跟。
目前,中國水泥行業正在經歷從春秋群雄逐鹿,到戰國諸侯割據的局面,但大企業集團想一統江山、稱霸武林還為時過早,共同整合市場的時代開啟。
產能過剩加劇
目前水泥市場低迷,下游需求不旺,水泥價格低位徘徊,壓縮利潤空間,中小水泥企業的生存狀態尤其堪憂,為水泥業的兼并重組提供了有利條件。
今年水泥產業出臺了史上最嚴厲的脫銷標準,而脫銷設備一次性初始投資在4000萬元以上,不僅設備投資增加,企業運行成本也大大增加。因此選擇依附大企業集團,得到更多政策、資金支持是中小企業最好的選擇。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據中國水泥協會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水泥行業利潤總額較2011年下降近50%。同時,去年水泥行業新增生產線125條、新增熟料產能1.6億噸,產能過剩進一步加劇。
但2012年從中國建材的母公司收購川煤水泥和攀煤水泥起,水泥行業內的收購整合類案例就高達23起。如海螺水泥耗資20億參與青松建化增發,亞泰集團通過收購完成東北布局,福建水泥收購新股東旗下水泥企業,青松建化收購5家水泥企業等。
中國水泥協會名譽會長雷前治表示,水泥行業產能已經嚴重過剩,它必然帶來惡性的市場競爭,所有水泥企業都面臨生存和發展的困局。所以控制增量,優化存量,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是歷史的必然。
目標完成難度不大
“在目前總量不斷上升,而需求量增長趨緩的環境下,既要保證維系產品的市場合理價位,又能促使企業不斷提升競爭能力是個富有挑戰的課題。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就是提高市場集中度——尤其是推動大企業兼并重組,提高大企業集團市場占有率。”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孔祥忠認為,大企業的市場集中度提高了,才能在整個市場有話語權,才能形成市場協同的基礎。大企業資金力量雄厚,技術先進,能加速行業技術、環保水平的提升。發揮大企業在行業結構調整中的作用是關鍵,大企業應帶頭在兼并重組和市場協同中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業內專家均認為,三年后達成《意見》所述目標難度不大。
“實際上,安徽省水泥業的兼并重組一直在進行中。以前我省有220余家水泥企業,目前僅剩下100多家。”安徽省水泥行業協會副會長李江北告訴本報記者,“安徽省肯定要提前完成目標的。”以海螺水泥為例,海螺水泥已在長三角及湖南、江西等省先后整合16家水泥企業,目前已在17個省市擁有數百家子公司,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兼并而來。
大企業開始共同整合市場
《意見》剛公布,華新水泥就率先出拳,以總計5.19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湖北華祥水泥有限公司及其關聯方——湖北華祥水泥鄂州有限公司各70%的股權。
更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除了大企業兼并地區中小企業案例外,還出現了水泥熟料產量排名前幾位的巨頭間的合作,或意味著大企業集團共同整合市場歷史的開啟。
2012年底的中國建材與海螺簽署戰略合作、2013年伊始中國建材與臺泥集團在香港宣布攜手推進全方位戰略合作,以及隨后中材集團與安徽海螺集團戰略合作協議。
短短兩個月內,水泥行業共有三個戰略合作協議簽署,水泥價格激戰過后,水泥大鱷開始理性思考未來產能過剩、需求疲軟、節能環保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水泥行業如何前行,握手言和共謀發展。
從目前各大水泥集團的角度來看,它們的戰略布局還沒有100%完成,目前的多起并購案都是大企業或集團在各自的優勢區域內并購中小企業,通過重組來擴大各集團在各區域市場范圍內的話語權。
水泥行業與其他行業不同,其準入門檻較低,并且有一個很典型的銷售半徑。一般來看,水泥的銷售輻射在周邊200公里左右,超過這個半徑,其運輸成本等的增加將使其銷售優勢大幅削弱。因此,水泥市場的區域性更為明顯,形成了目前多范圍、多格局并存的區域水泥市場。
目前中國水泥行業正在經歷從春秋群雄逐鹿,到戰國諸侯割據的局面,大企業集團想一統江山、稱霸武林還為時過早。
曾經很多大企業想并購河南天瑞,兩大央企都向海螺拋出過橄欖枝,最后都鎩羽而歸。中國水泥業從2006年就有諸多小企業被并購,2009年又興起一股中型企業并購潮,然而巨型企業的兼并高潮始終沒有到來。
專家表示,中國水泥市場太大,即使像中國建材、海螺水泥這種全國水泥巨頭,也很難在區域市場上達到“老大”的份額,還是要在各區域去分別競爭。多年來,水泥行業集中度在不斷提升,巨頭們誰也不愿意被誰兼并,但戰略合作更好操作。大企業集團共同整合市場的時代已經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