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治好產能過剩頑疾,亟待攻克三大難關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1-31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水泥人網
核心提示:治好產能過剩頑疾,亟待攻克三大難關
  繼12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推進汽車、鋼鐵等九大行業的重組指導意見后,工信部新聞發言人朱宏任日前再次強調,嚴重產能過剩將引發系列問題。

  從2008年以來,我國大力治理產能過剩。然而,某些行業“越治理越過剩”以及“低端高端皆過剩”的現實,說明除了市場調節外,還必須消除地方的GDP掛帥情結。

  現實:低端高端都過剩

  產能過剩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老問題。2008年金融危機后,政府大力治理產能過剩,采取的手段包括“淘汰落后產能”和“提高重點行業集中度”等。

  4年過去了,現實情況如何呢?答案不容樂觀。

  首先,某些行業“越治理越過剩”,鋼鐵行業就是這樣的重災區。2008年,我國的鋼鐵產能在7億噸左右,而到2012年底,中鋼協的口徑是9億噸。有市場機構認為,把那些政府沒統計到的算在內,可能超過10億噸。

  其次,“低端過剩高端也過剩”。這表現為兩個方面:在同一產業內,高端產品有時候還賣不過低端產品。比如,建筑鋼材屬于鋼鐵行業的低端產品,很多國有鋼廠不屑于做,集體轉向板材生產。結果由于板材需求不足,技術含量較高的熱軋板卷價格一度低于最簡單的螺紋鋼。

  另一方面,除了傳統產業,部分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出現過剩。比如光伏行業,由于產能大躍進和歐美“雙反”,供需嚴重失衡,一度走到全行業破產的邊緣。“新興產業需要政府的扶持,但這種扶持必須有度、有原則。”上海市經信委主任戴海波對記者表示。

  誤區:為投資而投資

  產能過剩,簡單地說就是供給大于需求。要解決產能過剩,要么控制供給端,進行“去產能化”,要么實施刺激政策,擴張總需求。從目前情況看,后一種手法似乎更受到地方政府歡迎。

  當然,用刺激的方法擴張需求,并非完全不可取。在經濟大幅下行的時候,為保持充分就業和社會穩定,我國實施過刺激政策。但在經濟增長趨于穩定的時候,再采取這種手法效果可能不佳。比如,為了解決鋼鐵和水泥產能過剩,一些地方大興土木,結果新投資又形成了新的產能。如此循環,過剩越來越嚴重。“中國并非不需要投資,但不能為投資而投資,要多做一些有利于消費的投資。比如長三角的城際鐵路建設,就促進了周末的旅游出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說。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