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中聯重科探索跨國并購五項基本原則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1-30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新聞網
核心提示:中聯重科探索跨國并購五項基本原則
  湖南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26日正式啟幕,在湖南省省長徐守盛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中聯重科、南車株機、巴陵石化等企業跨國經營實現突破成為該省經濟改革開放的一大亮點。

  中部省份湖南近年來提出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鼓勵企業積極“走出去”。據官方數據統計,在一批龍頭項目的帶動下,2012年湖南對外直接投資實際發生額達14.02億美元,同比增長73.9%,為同期歷史最高水平,位列全國第七、中西部第一。其中,以中聯重科為代表的湘企海外市場表現不俗,在中西方文化碰撞與沖突的環境下,憑借強大的吸收、轉化、創新能力,摸索出可供借鑒的跨國企業海外“生存法則”。

  “基于自身的思考和實踐,我們總結出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的五項基本原則是包容、共享、責任、規則和共舞。”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認為,正是這五項基本原則,讓走出去的中聯重科也走進去了。

  時間追溯至2008年,中聯重科成功收購當時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機械制造企業——意大利CIFA公司,由此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混凝土機械制造商,并且成為中國第一家邁出海外并購步伐的工程機械企業,率先敲開了歐洲市場的大門。

  盡管這個于金融危機爆發前夜進行的并購曾飽受質疑,但在中聯重科的成功整合下,其險象環生后的成功令業界刮目相看:中聯重科CIFA2012年前三季度創造的利潤幾乎是金融危機前2007年全年利潤的3倍。

  如今,中聯重科成功收購CIFA,被寫入哈佛教材中的成功收購案例,詹純新也因此獲得意大利總統頒發的“萊昂納多國際獎”,成為首個獲得該國際獎項的中國企業家。

  有了成功的海外實踐做鋪墊,中聯重科國際化進程日漸加快:2011年6月,中聯重科與德國JOST起重機有限公司在德國法蘭克福簽署技術轉讓協議,買斷國際社會公認的塔機高端專家德國JOST平頭塔系列產品的全套技術;2012年8月,中聯重科首次海外建廠落子印度,與印度Electro-Mech公司合資建立塔式起重機業務基地;2012年10月,與意大利RIBA公司合資建立高碳材料有限公司……憑借強大的吸收轉化創新能力,中聯有效推進與被并購企業在制造體系、渠道、品牌以及文化等方面的遞進融合。目前,中聯重科的海外業務已覆蓋到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品遠銷中東、南美、非洲,以及歐美、澳大利亞等高端市場。

  事實上,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并不乏失敗案例。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往往成為企業走向海外的最大壁壘。

  在詹純新看來,中國企業國際化之難,難在中外企業文化的差異,難在對國外人文環境的理解,難在對各國貿易壁壘的突破,難在沒有國際化的人才,難在相當多的企業還在用中國式慣性思維去做國際化的事。

  因此,詹純新提出的跨國并購首要原則是包容,即用尊重、理解和主動適應達成文化的融合;而共享,就是成果、風險共擔,打造利益的共同體;責任,就是用負責的行為,贏得當地的尊敬;規則,就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契約精神;共舞,就是定好角色,定好流程,各就各位,各施所長。

  記者了解到,現在的意大利CIFA公司,雖然沒有一名總部派駐的中方員工,但卻在嚴格按照中聯重科的制度體系運行;雖然是獨立的法人,但每年會接受中國總部的全面審計,對規則執行情況進行復盤;雖然遠在萬里之外,但每天的運作都與總部遙相呼應,步調統一。

  2012年7月,國際標準化組織起重機技術委員會(簡稱ISO/TC96)秘書處落戶中聯重科,這是中國裝備制造行業的第一個ISO秘書處。將這一成立于1961年的國際標準化組織秘書處從工業革命發源地英國遷往中國,既彰顯了中聯重科在全球工程機械行業上的主導地位,亦是企業真正走向國際、融入全球的有力佐證。

  業內人士分析,自2008年以來的全球金融危機余震未了,歐債危機持續發酵,世界經濟仍處于艱難的低谷期,這對中國企業來說是一個走出去的“黃金窗口期”。中聯重科的成功引路,讓越來越多的湘企對走向世界舞臺充滿期待和信心。

  剛剛榮膺“2012年度十大跨國企業人物”的詹純新希望,與中國企業界分享源于中聯實踐提煉的跨國并購五項基本原則,一起“走出去”為中國爭地位。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