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受全球經濟增速回落等因素的影響,我國鋼鐵、建材、煤炭等多個行業效益急劇下降,上半年中央企業經濟效益出現大幅度下降,一季度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1.8%,二季度下降了16.1%,國家采取多項措施推進企業大大壓縮投資規模、加速聯合重組。
以水泥行業為例,2012年年初水泥行業產能過剩嚴重,中小企業林立,行業間低價惡性競爭不斷。中國建材率先擔負起央企的責任,揚起“整合優化”的大旗,2012年,中國建材共收購了150多家中小水泥企業,重組后,大企業帶頭限產,停掉部分過剩產能,通過整合管理,一起抑制行業里競相低價的惡性競爭。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水泥行業的價格逐漸回升,而整個行業的集中度也從年初的26%提高到30%以上。
原貴州泰安水泥總裁龔雷海表示:原來每賣一噸水泥企業最少要虧30塊錢,但是年初被中國建材收購之后,在短短的七個月里成本下降了30%。
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這一年我們大家真真正正的驗證了,到底我們該怎么做,怎么適應中速平穩增長這樣一個時代的來臨。
而中國建材的起伏,正是今年以來整個中央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三季度以來,中央企業經濟效益出現企穩回升,截止到11月份共實現利潤總額1.1萬億元,中央企業扭轉了年初效益不斷下滑的趨勢,全年實現保增長的目標已成定局。
以水泥行業為例,2012年年初水泥行業產能過剩嚴重,中小企業林立,行業間低價惡性競爭不斷。中國建材率先擔負起央企的責任,揚起“整合優化”的大旗,2012年,中國建材共收購了150多家中小水泥企業,重組后,大企業帶頭限產,停掉部分過剩產能,通過整合管理,一起抑制行業里競相低價的惡性競爭。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水泥行業的價格逐漸回升,而整個行業的集中度也從年初的26%提高到30%以上。
原貴州泰安水泥總裁龔雷海表示:原來每賣一噸水泥企業最少要虧30塊錢,但是年初被中國建材收購之后,在短短的七個月里成本下降了30%。
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這一年我們大家真真正正的驗證了,到底我們該怎么做,怎么適應中速平穩增長這樣一個時代的來臨。
而中國建材的起伏,正是今年以來整個中央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三季度以來,中央企業經濟效益出現企穩回升,截止到11月份共實現利潤總額1.1萬億元,中央企業扭轉了年初效益不斷下滑的趨勢,全年實現保增長的目標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