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水泥行業的傳統銷售旺季,然而今年的水泥業卻一反常態,呈現出旺季不旺的局面。據了解,自6月開始,全國大部分地區水泥價格便開始下跌,進入九月旺季后,價格也未見回暖趨勢。面對這種頹勢,對于行業內普遍關注的第四季度的走勢,輿論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據筆者了解,四季度水泥業利空和利好的消息互相交織。冬季電力供需的緊張、樓市的低迷、銀根的緊縮制約著水泥業的發展;另一方面,鐵路基建的松動、建材下鄉試點的擴大以及保障房的大量開工又利好水泥行業。在利空和利好的雙重因素作用下,水泥業將何去何從?
四季度水泥行業悲大于喜
進入9月來,水泥行業利空消息不斷,不少評論者對水泥業四季度發展持悲觀態度。在眾多的利空消息中,首當其沖的是銀根緊縮。
據了解,旺季來臨時,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水泥價格大幅下降。究其原因則是緊縮政策導致在建項目資金出現短缺,影響施工進度所致。雖然為求保價,華東水泥龍頭企業已達成限產協議。不過,該協議只能短期影響水泥價格,中長期水泥行業供過于求的現狀仍難改觀。
目前,外界對我國經濟放緩的擔憂日益升溫。原央行副行長、現任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也表示,2012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將成為大概率事件;當前中國經濟正面臨通貨膨脹和財政債務的壓力,這意味著政策方面不能再走信貸和財政雙擴張的道路。
為治理通脹并緩解日益上漲的價格壓力,我國貨幣政策必須回歸穩健。在全國資本市場疲軟的環境下,水泥業自然也無法獨善其身。筆者了解到,在遭遇“資金荒”、“原料荒”、“招工荒”等三荒現象后,一些水泥企業開始從水泥熟料生產業務轉向了產業鏈下游的商品混凝土、砂石等行業,謀求更多的發展。
雖然近日,國家出臺了中長期規劃,宣布從政策和資金上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但從宏觀經濟上看銀根緊縮還是今后很長一段時間的趨向。
其次今冬電荒的來襲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水泥行業的發展。
近日,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司長郝衛平表示,今冬明春我國電力供需形勢不容樂觀,考慮冬季氣候的不確定性,全國部分地區仍將面臨不同程度電力供應偏緊的局面。
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院長單葆國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今年冬季期間來水偏少,另一方面,按目前電煤價格上漲的情形看,電煤可能緊張,今年冬季用電缺口預計在3000萬千瓦以上。
筆者還了解到,今冬華中6省市預計將面臨近幾年來最為嚴峻的電力供應緊張形勢,最大用電負荷將超過夏季達12772萬千瓦,區域內轄管的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四川和重慶6省市的電力缺口大約為1600萬千瓦。
有分析人士對此表示,煤價的上揚是加劇電荒的重要原因。從9月開始,不斷有省市的煤炭儲存告急,煤炭價格上揚,從而導致電力缺口增大,不少電企不愿意發電。隨著天氣逐漸轉涼,居民用電量將日漸增加,這將促使不少省份的高耗能行業遭遇冬季拉閘限電的困境,水泥等高耗能行業自然首當其沖。
以上是從政策和能源上來分析,從需求上講,樓市的持續低迷也將從需求上制約水泥的擴張。
眾所周知,嚴厲的樓市調控政策抑制了樓市的火熱膨脹,作為重要的原材料行業,水泥的需求必定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壓。據了解,全國范圍內房地產建設用水泥占水泥消費總量的約30%,而房地產的投資短期內顯然很難再現火熱的局面,雖然全國的保障房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但無法與商品房建設用量相提并論。
四季度喜憂參半看好后市
四季度是水泥行業的傳統銷售旺季,按照往年的情形,此時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基建建設將進入高峰。當然少數地區由于氣候原因除外,比如東北三省由于緯度較高,進入十月份后就進入了當地的“冬儲期”,水泥生產和銷售都陷入低谷。但對大部分地區而言,四季度仍然是需求的旺季。
去年在限電的情況下,水泥價格呈現出一輪“大牛市”,但今年全國水泥價格卻是有漲有跌的振蕩行情。四季度水泥價格會否上漲,行情能否轉好,一切取決于需求量能否上升。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影響需求的因素。銀根緊縮無疑是影響供求的一大政策性因素,在全國信貸資本收緊的情況下,基建投資必將大幅萎縮。在這種情形下,煤價的上調、電荒的來臨又會使水泥生產潛入困頓。這是水泥業存在的利空因素。
另一方面,高鐵融資的松動、建材下鄉以及保障房的建設又利好水泥行業,這些大項目的相繼上馬將會拉動水泥市場的需求,進而提升并維持水泥行業的景氣度。
進一步深入分析發現,高鐵建設一直是拉動水泥市場的主要因素,近期融資政策松動,雖然短期內不會有太大的動作,但從長期來看,必將有大的增長,對水泥行業的拉動不可小覷。
建材下鄉和保障房的建設從所占比例來說雖然不能帶動整個行業向好,但還是有一定的拉動作用。
綜合考慮,水泥業四季度利空和利好因素皆具備,宏觀層面上講行業維持現狀的可能性較大,但后市大有可為。
據筆者了解,四季度水泥業利空和利好的消息互相交織。冬季電力供需的緊張、樓市的低迷、銀根的緊縮制約著水泥業的發展;另一方面,鐵路基建的松動、建材下鄉試點的擴大以及保障房的大量開工又利好水泥行業。在利空和利好的雙重因素作用下,水泥業將何去何從?
四季度水泥行業悲大于喜
進入9月來,水泥行業利空消息不斷,不少評論者對水泥業四季度發展持悲觀態度。在眾多的利空消息中,首當其沖的是銀根緊縮。
據了解,旺季來臨時,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水泥價格大幅下降。究其原因則是緊縮政策導致在建項目資金出現短缺,影響施工進度所致。雖然為求保價,華東水泥龍頭企業已達成限產協議。不過,該協議只能短期影響水泥價格,中長期水泥行業供過于求的現狀仍難改觀。
目前,外界對我國經濟放緩的擔憂日益升溫。原央行副行長、現任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也表示,2012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將成為大概率事件;當前中國經濟正面臨通貨膨脹和財政債務的壓力,這意味著政策方面不能再走信貸和財政雙擴張的道路。
為治理通脹并緩解日益上漲的價格壓力,我國貨幣政策必須回歸穩健。在全國資本市場疲軟的環境下,水泥業自然也無法獨善其身。筆者了解到,在遭遇“資金荒”、“原料荒”、“招工荒”等三荒現象后,一些水泥企業開始從水泥熟料生產業務轉向了產業鏈下游的商品混凝土、砂石等行業,謀求更多的發展。
雖然近日,國家出臺了中長期規劃,宣布從政策和資金上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但從宏觀經濟上看銀根緊縮還是今后很長一段時間的趨向。
其次今冬電荒的來襲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水泥行業的發展。
近日,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司長郝衛平表示,今冬明春我國電力供需形勢不容樂觀,考慮冬季氣候的不確定性,全國部分地區仍將面臨不同程度電力供應偏緊的局面。
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院長單葆國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今年冬季期間來水偏少,另一方面,按目前電煤價格上漲的情形看,電煤可能緊張,今年冬季用電缺口預計在3000萬千瓦以上。
筆者還了解到,今冬華中6省市預計將面臨近幾年來最為嚴峻的電力供應緊張形勢,最大用電負荷將超過夏季達12772萬千瓦,區域內轄管的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四川和重慶6省市的電力缺口大約為1600萬千瓦。
有分析人士對此表示,煤價的上揚是加劇電荒的重要原因。從9月開始,不斷有省市的煤炭儲存告急,煤炭價格上揚,從而導致電力缺口增大,不少電企不愿意發電。隨著天氣逐漸轉涼,居民用電量將日漸增加,這將促使不少省份的高耗能行業遭遇冬季拉閘限電的困境,水泥等高耗能行業自然首當其沖。
以上是從政策和能源上來分析,從需求上講,樓市的持續低迷也將從需求上制約水泥的擴張。
眾所周知,嚴厲的樓市調控政策抑制了樓市的火熱膨脹,作為重要的原材料行業,水泥的需求必定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壓。據了解,全國范圍內房地產建設用水泥占水泥消費總量的約30%,而房地產的投資短期內顯然很難再現火熱的局面,雖然全國的保障房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但無法與商品房建設用量相提并論。
四季度喜憂參半看好后市
四季度是水泥行業的傳統銷售旺季,按照往年的情形,此時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基建建設將進入高峰。當然少數地區由于氣候原因除外,比如東北三省由于緯度較高,進入十月份后就進入了當地的“冬儲期”,水泥生產和銷售都陷入低谷。但對大部分地區而言,四季度仍然是需求的旺季。
去年在限電的情況下,水泥價格呈現出一輪“大牛市”,但今年全國水泥價格卻是有漲有跌的振蕩行情。四季度水泥價格會否上漲,行情能否轉好,一切取決于需求量能否上升。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影響需求的因素。銀根緊縮無疑是影響供求的一大政策性因素,在全國信貸資本收緊的情況下,基建投資必將大幅萎縮。在這種情形下,煤價的上調、電荒的來臨又會使水泥生產潛入困頓。這是水泥業存在的利空因素。
另一方面,高鐵融資的松動、建材下鄉以及保障房的建設又利好水泥行業,這些大項目的相繼上馬將會拉動水泥市場的需求,進而提升并維持水泥行業的景氣度。
進一步深入分析發現,高鐵建設一直是拉動水泥市場的主要因素,近期融資政策松動,雖然短期內不會有太大的動作,但從長期來看,必將有大的增長,對水泥行業的拉動不可小覷。
建材下鄉和保障房的建設從所占比例來說雖然不能帶動整個行業向好,但還是有一定的拉動作用。
綜合考慮,水泥業四季度利空和利好因素皆具備,宏觀層面上講行業維持現狀的可能性較大,但后市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