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江蘇省混凝土行業發展現狀及技術指標分析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1-05-04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江蘇省建筑鋼結構混凝土協會
核心提示:江蘇省混凝土行業發展現狀及技術指標分析 

  在政府政策導向和強勁的市場需求拉動下,江蘇省預拌混凝土行業已連續幾年保持高位運行,發展勢頭不減。在經受了2009年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機波及,增速有所減緩以后,2010年,江蘇省預拌混凝土行業實現了歷史新跨越,全行業混凝土供應量達19326萬立方米,比上年猛增51.79%,增幅創歷史新高。目前,受經濟復蘇、城市化建設進程加快等大環境的影響,全行業正處在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上。在“十二五”來臨之際,江蘇省混凝土行業發展正面臨新形勢、呈現新趨勢,并將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1.2010年混凝土行業主要經濟、技術指標

  (1)至2010年底,全省建筑系統混凝土攪拌機年設計生產能力達4.36億立方米,增幅為23.58%;全年實際供應混凝土方量1.9326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51.79%,已連續6年位居全國第一(詳見附表1)。

  (2)全行業混凝土年平均價格281.88元/立方米;全年累計實現銷售產值544.76億元,比上年增長61%,約占建筑業總產值的4.5%,所占比重有較大回升;全年全行業實現增加值206億元。

  (3)全行業勞動生產率109.41萬元/人,比上年增長14.1%。

  (4)全行業實現利稅總額 59.84億元,占銷售產值的11%。其中,上交國家稅收36.99億元,全行業平均稅率為6.80%;全行業形成利潤22.85 億元;全行業平均利潤率為4.2%,比上年增長0.44百分點,經濟效益好于2009年。

  (5)全行業年未從業人員共49790人,比上年增加13.7%。

  (6)全省建筑系統混凝土企業對混凝土主要生產裝備的投資共36.07億元,比上年同比增長68.7%;其中,混凝土攪拌運輸車新增2642輛,混凝土攪拌站新增256條,混凝土拖泵(含車載泵)新增209臺,長臂架泵車新增442臺。全行業設備凈資產1645.2億元,技術裝備率達33.04萬元/人,比上年增長10.3%。

  (7)全省混凝土企業的水泥倉儲能力累計達214.6萬噸,比上年度增長45.2%。

  2.江蘇省混凝土行業發展主要業績

  (1)市場全覆蓋,總量全國第一。江蘇地處長三角,面積只有10.26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1.06%。江蘇省現設13個省轄市,下轄106個縣(市、區)和1129個鄉鎮。江蘇省人口7438萬人,占全國總人口5.7%,人口密度為725人/平方公里,列全國之首。到2010年底,全省106縣(市、區)均建有混凝土攪拌站,企業總量已達643家,比上年新增101家企業。2010年江蘇預拌混凝土用量為1.93億立方米,占現澆混凝土總量的65%以上,其中蘇南地區混凝土供應量1.239億立方米, 占現澆混凝土總量的85%以上。按2010年統計數計算,全省人均混凝土產量2.55立方米,比歐州與美國人均1立方米要高的多。混凝土生產和供應已覆蓋全省城鄉,完全滿足了本省建設工程的需要。

  (2)生產技術水平在國內領先。由于外加劑研發技術的領先,帶動了我省各種混凝土配制技術水平的提高。如何提高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已成為政府有關部門、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從而推動了高、中、低強混凝土高性能配制技術的逐步普及,各種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劑和摻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應用比例逐年增加,工程質量顯著提高。保證了上百個國家重點建設工程項目和面廣量大的公共與民用建筑工程按計劃順利完成。
 
  2010年,我省混凝土強度等級分布為:C10―C30強度等級的混凝土用量達71.33%,其中,C10―C25混凝土占27.18%,C30混凝土占44.15% ;C35及以上級混凝土用量占28.67%,中高強混凝土比上年增加20.8%。近幾年,C80混凝土已在多個工程中使用。
 
  (3)生產、施工配套技術日益完善,裝備現代化水平逐年提高。以數字化、信息化控制和管理的新型混凝土攪拌、運輸、泵送機械大幅度增加。到2010年底,全省建筑行業所屬混凝土生產線有1424條,攪拌運輸車13315輛,混凝土臂架泵車2297臺,其擁有量均為全國第一。2010年,全行業技術裝備率達33.04萬元/人,全行業勞動生產率109.41萬元/人,為我省整個建筑業技術裝備率和勞動生產率最高的行業之一。

  (4)資源綜合利用和節能減排取得明顯成效。傳統的混凝土生產工藝和管理方式得到進一步優化,以三廢零排放、降粉塵、降噪音,混凝土無害化生產為目標的全封閉或半封閉生產工藝正在全省各地逐步推開。到2010年底,全省已有410多家企業按要求利用濕混凝土砂石清洗、分離、回收和污水凈化循環使用(或達標排放)的技術與裝備,大大減輕了混凝土生產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同時,節約資源,降低了生產成本。通過對老(舊)泵車改造、更新或置換,混凝土泵送平均單方油耗已降至0.61升/立方米,比2006年下降幅度達14.72%。

  粉煤灰、礦粉、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以及機制砂的使用率逐年提高。其中,2010年,全。行業使用磨細礦粉累計達419萬噸,比上年同比增長15.42%;使用粉煤灰853萬噸,比上年同比增長36%;使用各種混凝土外加劑91萬噸, 比上年同比增長30%。

  (5)集團化、規模化經營,產業集中度提高。至2010年底,全省643家混凝土企業中,全資國有企業有6家,國有控股的股份制企業約占6%,外資和中外合資企業約占10%,民營企業占80%以上。近幾年,由于我省混凝土行業增長的態勢沒有發生變化,尤其是經過經濟危機的錘煉,行業內企業整合速度加快,大中型龍頭骨干企業不斷擴張,通過資源整合、并購、重組或建分站,集團化、規模化經營成為新的發展趨勢,全行業產業集中度正在逐年提高。2010年,全省混凝土年供應量超過300萬方的企業有4家;200萬方以上,300萬方以下的企業有9家,100萬以上,200萬方以下的企業有22家。2010年,混凝土產量前40名的企業共完成混凝土方量6525.38萬立方米,占全省總量的33.76%。

  (6)職業經理人隊伍不斷壯大。至2010年底,全行業技術、經濟管理人員占職工總數的19.87%;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經濟)職稱的企業主要經營者比例達60%以上。職業經理人隊伍不斷壯大,職業經理人制度正在逐步取代傳統的家長制管理。

  (7)人才梯隊的培養制度化。省混凝土協會和有條件的市、縣有關部門每年都要利用各種形式舉辦多期各類人才培訓班,(如;試驗員、控制室操作員、質檢員、安全員、泵工、試驗室主任、信息化建設等) 以緩解快速發展的行業需求。2010年,全省通過上述培訓、考試合格的達1500多人。

  (8)信息、網絡技術在全行業逐年普及。至2010年底,全省已有147家企業建立了混凝土企業信息化建設與管理控制系統(ERP),從原材料采購、到生產、施工、決算全過程實現全方位信息化、網絡化監督、管理和控制。還有400家企業使用了GPS、GPRS車載設備和車輛管理系統。隨著管理方式的改變,企業管理水平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9)行業協會在行業發展中的地位日顯突出。由企業自發組織的省、市、縣混凝土行業協會、分會、專業委員會(包括未登記注冊的)已達43個,這些分布在全省各地的行業協會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對江蘇混凝土行業持續快速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雖然目前某些地區混凝土市場還不夠規范,但行業協會在企業誠信建設、維權、市場協調、質量管理、人才培訓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廣大企業的一致認可。已成為江蘇混凝土市場不可或缺的一支主導力量,也是我省混凝土行業持續穩定發展的一大特點。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