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產能過剩中的水泥荒:價格4個月翻番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1-01-27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浙商
核心提示:產能過剩中的水泥荒:價格4個月翻番
  [導讀]一方面,政府緊鑼密鼓地部署打壓水泥過剩產能,另一方面卻出現了水泥荒。這種現象會持續多久?

  “在‘政府節能減排’、‘水泥貨源短缺’以及‘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下,本公司決定停產停供5天混凝土。”

  2010年12月2日,浙江華威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威建材),給九堡東站以及杭州東大門商品交易中心等諸多客戶發去了一份這樣的“停產通知”。“拿錢也買不到水泥。”華威建材調度中心的老余忙著和上門來要混凝土的眾人解釋。

  而杭州最大的水泥廠——美亞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亞水泥),在這場節能減排制造的困局里也是束手無策。為求突圍,2010年11月中旬,他們緊急開了個杭州水泥業的協商會。然而,沒有電,這家年產100多萬噸、日產5000-8000噸水泥的大廠就像被掐住了喉管,日產水泥也就1000來噸。

  而這并不是個例。目前,水泥“價高貨緊”的現象已在全國各地普遍存在。

  據中國水泥協會和數字水泥網數據顯示,2010年11月最后一周全國水泥均價環比大漲4.12%,突破400元/噸,創下歷史新高。其中,華東地區漲幅居前。一周內,上海水泥價格每噸漲了100多元,站上每噸500多元的高位。

  水泥價格4個月翻番

  此番水泥價格上漲始于2010年七八月份,當時正處于需求淡季,但由于成本推動、限制產能等原因,華東、華南、華北地區水泥價格開始出現小幅上漲,漲勢一直持續到第三季度末。有關部門曾預計,隨著北方建筑施工逐步進入淡季,第四季度全國水泥價格將面臨下行壓力。然而,事實并非如此——2010年10月份,全國重點建材企業水泥平均出廠價環比上漲16元/噸,同比上漲47.8%。

  “現在水泥的市場價是600元/噸,且只能拿現金提貨。而在2010年7月的時候,水泥也就只280元/噸左右,4個月漲了一倍還要多。”華威建材銷售部的老余告訴《浙商》記者。進入2010年12月以來,水泥根本就是一天一個價。華威建材每月需要購進5萬噸水泥才能保證新老客戶的混凝土供應,現在的情況是,每天只能買到五六百噸。

  美亞水泥銷售主管鄭浩向《浙商》記者表示,原先他們每天給華威建材的供貨量在1000噸,由于節能減排的限電措施,現在一天只有100噸。

  《浙商》記者走訪了杭州多家水泥企業,得到的答復如出一轍,在節能限電政策下,水泥產量縮減了一半以上。

  根據杭州市經委提供的數據,2009年,杭州水泥行業虧損面達到29.03%。杭州市產能為1800萬噸,但利潤只有1.19億元,每噸水泥的利潤只有6.5元,“多數水泥企業行走在虧損的邊緣”。然而,此輪身價大漲,水泥生產企業怎么也笑不出來。

  無貨可賣是一方面,在限產、停產情況下,水泥廠各種維護成本仍需照常支出。不少企業都表示,產能下降之后,每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自然上升了。在一些水泥業人士看來,水泥價格成倍增長,也有著成本傳導的因素。生產水泥所需的原材料包括石灰石、煤炭、礦渣、石膏和粉煤灰等原料價格都在上漲,也是推高水泥價格的因素之一。

  作為經濟建設的重要基礎原材料,目前國內外極少有其他材料可以替代水泥使用。水泥價格上漲很快推高建筑等下游行業成本攀升。

  “現在是惡性循環。政府控制用電,水泥、鋼筋和沙子等等都在漲價,2010年房子的造價比往年高了不少,最后還是得由購房者來買單。”鄭浩說。

  據了解,在節能減排沖擊下,上海、江蘇、安徽等地,很多水泥廠也停產,外地水泥價格不加運價的價格甚至比杭州還高,“外援”也指望不上了。

  大廠商串通漲價?

  與氣荒、油荒不同的是,突如其來的水泥荒與近年來長期存在的水泥產能過剩問題并存。據測算,2009年我國水泥市場需求量為16億噸,而當年水泥產量達到16.3億噸,供大于求。2010年以來,水泥市場需求量有所減少。但截至2010年10月底,全國已生產水泥15.19億噸,同比增長15.2%。顯然,水泥行業面臨再度產能過剩風險。

  為嚴格抑制水泥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繼此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文遏制落后產能借價格上漲死灰復燃后,2010年11月底,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水泥行業準入條件》公告。這項將于今年1月1日起執行的政策規定,對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年產能超過人均900公斤的省份,原則上應停止核準新建擴大水泥(熟料)產能生產線項目,新建水泥(熟料)生產線項目必須嚴格按照“等量或減量淘汰”的原則執行。

  一方面,政府緊鑼密鼓地部署打壓水泥過剩產能,另一方面為何突然出現水泥荒?有分析認為,水泥供應短缺緣自部分省區為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對水泥企業實施了更加嚴厲的“關停限電”措施;但也有分析認為,出現水泥荒的根本原因在于部分大型水泥廠商串通漲價。

  “今冬,作為水泥生產上游產品的煤炭價格大漲,下游房地產價格也居高不下,水泥廠商早就坐不住了,尋找機會提價。‘拉閘限電’、‘縮減產能’只是為這些廠商提價提供了難得題材。”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建材行業協會人士告訴《浙商》記者。

  水泥“價高貨緊”不斷加劇以來,水泥企業大幅提高庫存。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重點建材企業水泥庫存1298萬噸,同比上升30.5%;2010年10月份重點建材企業庫存量雖環比有所降低,但仍同比增長28.4%,高于同期水泥產量增速。

  此外,趕在“十一五”結束前完成工期也是導致2010年水泥價格普漲的重要原因。《浙商》記者了解到,與往年冬季進入工程淡季不同,2010年入冬以來,華東、華北、華南不少地區工程并未停工。

  十年之內都過剩?

  “從總體的供應來講,中國的水泥行業,從來都是一個過剩的行業,不擔心出現水泥荒。只是價格再往上漲,會產生心理荒。水泥整個產能過剩的情況,在十年之內不會改變。”一業內人士如是說。

  近年來,國家在治理產能過剩的時候,水泥總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類別。日前,國家發改委也公開表示,“十一五”減排任務已經完成,這也算是拉閘限電舉措接近尾聲的信號。另一方面,對工業生產資料未來市場的預期也應該樂觀對待,市場的供應依然飽和。

  中信金通證券分析師錢向勁認為,2011年我國水泥行業的供需會好于2010年,從而帶動2011年水泥行業盈利能力提高。而時間上,一般受下半年旺季需求拉動,落后產能下半年的集中淘汰的影響,預計下半年行業景氣度會好于上半年。

  “水泥行業要做減法,要創造新的行業,新型、低碳的建材,就是我們下一步要做的。下一個五年,我們還是要積極地發展建材行業。”12月28日,在浙商全國理事會2010年會上,中國建材集團南方水泥公司總裁姚季鑫這樣表示。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