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六大集團整合兵臨城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1-01-17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21世紀經濟報道
核心提示:六大集團整合兵臨城下

  央企整合漸入深水區。

  2010年12月24日,國資委在北京召開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在會上國資委發布了“十二五”期間推進央企改革的核心任務——“繼續做強中央企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在“十一五”期間大刀闊斧的央企整合浪潮之后,從“李榮融時代”駛入“王勇時代”的國資委,在央企整合思路上亦有微調,其使命漸由“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向“提升央企的競爭力”轉向。

  這在王勇出任國資委主任后第一次接受媒體采訪中的表態亦可以窺探,其時他表示“最關注央企的企業競爭力問題”。

  而按照國資委此前的表態,2010年前央企數量將減少到100家。而目前國資委網站上列明的央企名錄仍有122家。

  尋找資本市場上央企整合的投資思路也可以就此展開。一方面,剩余22家央企及其后續的整合將給A股帶來投資機會;另一方面,沿循“十二五規劃”的整體思路,除了此前廣為關注的軍工領域外,機械、醫藥、電子、化工、冶金、建材等領域的央企內部資源整合將成為央企資本化的重點領域。

  梳理央企版圖,醫藥領域的國藥集團與華潤集團,機械領域的國機集團,化工領域的中國化工集團公司,有色領域的五礦集團,電子領域的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或將成為2011年央企整合的關鍵之地。

  而上述6大集團所涉超過40家上市公司,央企整合在2011年深水無聲,卻也波瀾壯闊。

  最后的22家被整合者

  將央企的數量整合至100家以內,這是李榮融在2010年7月份的表態,而今看來,這一目標并未實現,而剩余22家央企何去何從,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僅有7家央企被重組或者合并,其中包括中國包裝總公司并入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新時代控股(集團)公司與中國節能投資公司合并重組,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并入中國醫藥集團公司,攀鋼集團與鞍山鋼鐵集團聯合重組等,但距離減少至100家的目標,仍相去甚遠。

  而根據2010年4月份國資委相關人士的表態,國資委計劃將把30到50家央企培育成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大公司大集團,而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軍工、電網電力、石油石化、電信、煤炭、民航、航運等行業將成為國家控股行業。

  與之相配合,則是國新公司橫空出世,2010年12月23日,國務院國資委在北京召開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國新公司”)成立大會,宣布謝企華任國新公司董事長,劉東生任國新公司總經理。公司首期注冊資本金45億元。

  國新公司或將成為部分央企的重整之地。

  而從目前剩余央企來看,排名靠后的央企以及科研院所將成為整合的重點。這一思路在2010年的被整合者名單上也可以體現。

  從2004年至今,已經有16家央企科研院所被其他央企收編,涉及到的上市公司包括金自天正(600560.SH)、天地科技(600582.SH)、中國海誠(002116.SZ)、金瑞科技(600390.SH)、現代制藥(600420SH)五家。

  而從二級市場走勢來看,金瑞科技的控股股東長沙礦冶研究院被并入五礦集團后,金瑞科技被定義為五礦集團旗下錳系產業鏈的資本平臺,2010年下半年以來,該股漲幅已近達到111.16%。而現代制藥的控股股東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在2010年4月為國藥集團收編后,該股迄今也有86.85%的漲幅。

  在剩余122家央企中,科研院所仍有7家之多,其中四家科研院所旗下均有上市公司,包括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旗下的烽火通信(600498.SH)與光迅科技(002281.SZ),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旗下的大唐電信(600198.SH)與高鴻股份(000851.SZ),北京礦冶研究總院旗下的北礦磁材(600980.SH)與當升科技(300073.SZ),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旗下的有研硅股(600206.SH).

  此外,尚有包括中國絲綢進出口總公司在內的20家央企旗下并無上市公司。

  整體上市來襲

  按照央企整合的叢林法則,部分排名靠后或者沒有上市平臺的央企,通過整體上市的方式登陸資本市場,亦是避免被整合的手段之一

  2010年9月中旬,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下稱:通號集團)召開了集團公司職工代表大會,此次會議正是旨在全面推進集團整體改制工作,此前,包括上海、西安等地通號集團下屬的部分分公司改制工作已經于2010年9月前完成。其最終目標是實現集團的整體上市。

  幾乎與此同時,中國鐵路物資總公司整體改制并境內外上市的方案為國務院原則同意,中鐵物資股份公司也在2010年9月20日得以成立,從而為整體改制上市做好鋪墊。

  另一方面,有消息稱,中廣核集團、中核建集團、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幾家核電巨頭也在謀劃整體上市。而中核集團全資子公司中核核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核電”)的股份制改造也在進行之中,按照此前中核集團總經理助理李曉明的說法,中核核電計劃在2011年年底啟動IPO.

  亦有消息稱中核集團將整合下屬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和中核北方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組建專業化燃料元件公司,并為其下一步上市做準備。

  而另一方面,國新公司的成立,亦被賦予央企整體上市培育平臺的歷史使命。雖然年內實現16家央企整體上市的傳言為國資委否認,但國資委已明確表示,“2011年將繼續推動和支持符合條件的大型國企整體上市或實現主營業務整體上市。”

  整體上市不但是弱勢央企自保的手段,也是強勢央企做大做強的謀略。其中尤以中國五礦集團(以下簡稱“五礦集團”)最為積極。

  根據五礦發展(600058.SH)2010年12月18日發布的控股股東變更公告,五礦集團以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及其他資產出資,聯合兩家戰略投資者共同發起設立中國五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礦股份”),其中中國五礦集團持有五礦股份96.5%的股份。

  而除了少量非經營資產和不符合納入條件的資產外,五礦集團旗下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物流、金融、房地產、科技等主營業務相關的資產全部納入到五礦股份。

  這被外界解讀為五礦系整體上市的關鍵一步。以此計算,五礦股份旗下資產超過1300億元,囊括了5家A股上市公司五礦發展、金瑞科技、*ST關鋁(000831.SZ)、*ST中鎢(000657.SZ)、株冶集團(600961.SH),3家H股上市公司五礦資源(1208.HK)、五礦建設(0230.HK)、湖南有色(2626.HK),和1家澳大利亞上市公司愛博礦業(AII.AX).

  有傳言稱,整裝待發的五礦股份或以A+H股的方式實現整體上市,而在這一過程中,參照中國鋁業回歸A估過程中對山東鋁業和蘭州鋁業吸收合并的操作,上述五礦系上市公司或有資產整合的機遇。

  西部的投資機會

  一旦完成收購,西部建設的實際控制人,也由新疆國資委變更為央企中建總公司

  2011年1月6日,西部建設(002302.SZ)發布公告,稱中國證監會核準豁免中建總公司因國有資產無償劃轉而持有西部建設1.07億股份而應當履行的要約收購義務,并對中建總公司公告新疆西部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收購報告書無異議。

  一旦完成收購,西部建設的實際控制人,也由新疆國資委變更為央企中建總公司。

  西部建設進入央企陣營,系通過控股股東新疆建工無償劃轉至中建總公司的方式完成。而在中建總公司的規劃中,新疆建工也成為其西部戰略的重中之重。

  中建總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易軍此前表示,中建總公司正與新疆建工謀劃未來5 年的戰略發展規劃,通過產業結構調整、管理再造和拓展境內外市場等方式,將重組后的中建新疆建工集團打造成集房建、地產、基礎設施和海外業務于一體的西部龍頭。

  而西部建設作為新疆地區最大的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新疆市場占有率達到30%,在中國建筑總公司旗下,西部建設也將成為除中國建筑(601668.SH)之外的第二家A股資本平臺。

  這也開啟了西部建設資產注入的想象空間。

  中金公司在其報告中表示,“中國建筑總公司旗下也有大量混凝土業務,并承諾不進入新疆地區。將西部建設作為中國建筑全國混凝土企業并成為一個融資平臺是一個可能的方案。”

  同樣在西部地區重兵投入的央企還有葛洲壩(600068.SH).

  葛洲壩的幾項主營業務水電、風電、煤電、疆煤東運以及民用爆破器材生產等都在新疆開展布局。

  其煤炭戰略更是重中之重。2010年6月,葛洲壩旗下子公司葛洲壩新疆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已取得哈密市沙爾湖煤礦區東部二勘查區煤礦探礦權證。沙爾湖資源儲量82億噸,可開采量60億噸,露天和井工煤礦各30億噸,是最具西煤東運資格的煤炭資源。

  根據產能規劃,該煤礦一期為2000 萬噸/年,2013年投產;二期為3000萬噸/年,2015年投產,即2015年總產能達到5000萬噸/年。

  國信證券在其報告中表示,葛洲壩沙爾湖一期2000萬噸/年露天煤礦已作為預備項目進入政府規劃。“由于新疆未來定位就是能源大省,隨著蘭新鐵跌的通車,疆煤外運運輸瓶頸的解決有望為資源企業打開利潤之門。”

  葛洲壩在水電、民爆、資源等領域的攻城掠地,也吸引了市場資金的關注。

  2010年至今,該股漲幅已經達到107.03%,而目前13元左右的股價對應的動態市盈率已達到33倍左右,遠高于中國建筑12倍左右的動態市盈率。

  華夏系基金更是葛洲壩的力挺者。葛洲壩2010年3季報顯示,包括華夏大盤精選、華夏優勢增長和華夏紅利在內的三只華夏系基金出現在其前十大流通股名單上,累積近1億股,持倉市值超過13億元。

  2010年4季度至今,葛洲壩的漲幅已經達到42.87%,華夏系的此番投入獲利頗豐。

  六大集團整裝待發

  央企整合的主攻方向也在開始發生轉變

  根據2006年底發布的《關于推進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的指導意見》,國資委要進一步推進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增強國有經濟控制力,發揮主導作用。

  其中,《意見》明確定義了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主要包括: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涉及重大基礎設施和重要礦產資源,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以及“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重要骨干企業。”

  而此前央企重組的重點是前兩項,包括電力、民航、電信以及軍工領域,而“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重要骨干企業”則動作相對較少。

  另一方面,在“十二五規劃”以及七大新興產業規劃中,上述文件所稱的“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重要骨干企業”正是規劃的重點,而部分央企集團內部的梳理仍將繼續。

  就此,包括醫藥領域的國藥集團與華潤集團,機械領域的國機集團,化工領域的中國化工集團公司,有色領域的五礦集團,電子領域的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或將取代此前央企整合的重點電力、電信、軍工等領域,成為央企整合進一步深耕的行業。

  其中國藥集團旗下包括國藥控股(1099.HK)一家H股上市公司,以及國藥股份(600511.SH)、天壇生物(600161.SH)、現代制藥(600420.SH)、一致藥業(000028.SZ)四家A股上市公司。

  按照國藥集團的規劃,其發展目標是2012年銷售收入超1000億元,“十二五期間”進入世界500強行列,成為行業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央企業醫藥健康產業集團。

  而從2004年至今,已經有包括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生集團”)在內的6家央企以并入或者重組的方式與國藥集團合并。

  此前市場對天壇生物的資產整合多有期待,原因在于國藥集團重組中生集團后,中生集團被注銷,而天壇生物改名為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因此市場普遍預期中生集團將以天壇生物為平臺實現整體上市。

  但亦有消息稱之前被撤銷法人資格的中生集團將重新注冊法人資格,以國藥集團二級子公司面目出現,未來中生集團將以旗下6大所(成都、北京、上海、武漢、長春、蘭生)的優秀資產在香港實現整體上市。

  而另一個醫藥央企巨頭則是華潤(集團)有限公司,其旗下的醫藥上市公司包括萬東醫療(600055.SH)、雙鶴藥業(600062.SH)、華潤三九(000999.SZ)、東阿阿膠(000423.SZ)四家A股上市公司。

  按照華潤的規劃,為了提高各業務的運轉效率,其旗下的醫藥資產將按照中藥、西藥和醫療器械三個方面重新整合,而目前中藥業務的主體部分是華潤三九,西藥資產將注入雙鶴藥業,醫療器械的主體為萬東醫療。

  其中尤以萬東醫療和雙鶴藥業資產注入的概率最大。

  申銀萬國在其報告中表示,醫療器械是華潤醫藥發展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旗下的上海醫療器械集團業務包括手術器械以及部分醫用機器和儀表,2008年凈利潤6300萬元,其在醫療機器領域,特別是X光機領域是萬東的競爭對手,相互競爭也降低了整體的盈利水平,因此上海醫療器械公司下的X光機業務資產很可能被注入萬東醫療。

  而對于雙鶴藥業而言,其有可能收獲同為北藥集團旗下的另一塊資產紫竹藥業。紫竹藥業的主營業務為計劃生育用藥、生殖健康用藥、眼科用藥、高科技普藥以及保健品、生物制品等,其總資產為6.75 億元人民幣。

  申銀萬國表示,作為集團西藥業務的整合平臺,雙鶴藥業極有可能獲得紫竹藥業的部分或者全部資產。

  而上述兩只個股早已經成為機構資金重兵之地。萬東醫療2010年3季報顯示,嘉實和華夏兩家基金各有兩只產品出現在其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之上。其中嘉實基金通過嘉實服務增值行業和嘉實回報兩個產品,持有該股809萬股,而華夏基金通過華夏紅利和華夏收入,亦持有超過450萬股。

  國機集團的新征程

  作為中國機械工業覆蓋面最廣、業務鏈最完善、研發能力最強的大型中央企業集團,國機集團承擔著中國裝備制造業的大國雄心,而其較低的上市資產占比,亦為其資本運作留下空間。

  方正證券的數據顯示,在8家機械裝備央企中,除了沒有上市資產的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國機集團的上市資產占比最低,為19.76%,而基本實現整體上市的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和中國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其上市資產占比已經分別達到95.45%和80.15%。

  而除了一汽集團26.80%的上市資產占比外,其余5家這一比例均超過了50%。

  對于旗下擁有5家A股上市公司以及1家香港上市公司的國機集團而言,資產整合成為當務之急。

  目前,國機集團旗下的A股公司包括中工國際(002051.SZ)、常林股份(600710.SH)、林海股份(600099.SH)、鼎盛天工(600335.SH)、軸研科技(002046.SZ),H股公司為第一拖拉機(00038.HK).

  目前鼎盛天工的重組方案已經為股東大會通過,該公司將與其控股股東國機集團進行資產置換,作價3.64億元將現有全部資產和負債置出,作價25.88億元置入中進汽貿100%股權,同時向中進汽貿原股東國機集團和天津渤海發行約2.84億股。

  一旦完成重組,鼎盛天工將成為A股第一家以汽車貿易為主營的上市公司。

  在這一預期之下,雖然鼎盛天工2010年年報預虧,但自從2010年7月22日復牌之后,該股一度漲幅達到167%,股價也從停牌前的8.18元漲至11月份的最高22.88元。

  與之類似,國機集團對中工國際的資產注入已經完成,中農機注入中工國際使得上市公司實力大增,也使得此前潛伏該股的機構資金獲利頗豐。

  對于尚未有資本運作舉動的軸研科技和常林股份,市場充滿期待。

  一方面,軸研科技擬向國機集團定向增發1059萬股購買其持有的洛陽軸承研究所100%股權,目前仍在進行。另一方面,國際集團下面擁有21家科研院所,上述科研院所中的優質資產或有后續資產注入的機會。

  而常林股份則被定義為國機集團旗下工程機械類資產上市平臺。國機集團控股二級公司中國工程機械總公司從事包括裝載機、筑路機械等業務,與常林股份業務之間存在同業競爭問題。

  常林股份也在2010年年末啟動了定向增發,擬募集資金不超過5億元,投入“9系列高性能裝載機及高檔傳動件產業化項目、市政專用車產業基地建設項目和海外營銷平臺建設項目”三個項目,但資產注入仍然懸而未決。

  大集團內部整合

  另外兩家央企則匯聚了超過10家的上市平臺,內部整合更是紛繁復雜。

  其中中國化工集團系由藍星集團與昊華化工集團兩家大型央企合并而來,旗下A上市公司更是高達10家,包括沈陽化工(000698.SZ)、天科股份(600378.SH)、風神股份(600469.SH)等。

  2010年9月,風神股份發布公告稱,昊華化工將其持有的上市公司1億股無償劃轉至中國化工橡膠總公司(以下簡稱“橡膠公司”)旗下。

  橡膠公司與昊華化工同為中國化工集團旗下一級子公司,而此次股權劃轉,或將開啟其資產整合之路。

  橡膠公司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工程機械輪胎和橡膠輸送帶制造企業,而風神股份為其唯一資本平臺。而橡膠公司旗下還包括青島黃海橡膠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化工橡膠桂林有限公司等眾多與風神股份存在同業競爭的公司。

  風神股份三季報顯示,摩根士丹利華鑫與華寶興業,分別有兩只產品進入該股前十大流通股名單,前者累計持股高達1243萬股,后者總計亦有638.77萬股。

  除了中國化工集團,另外一個上市資源更為龐大的央企則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旗下上市公司達到12家之多,包括長城信息(000748.SZ)、長城開發(000021.SZ)、長城電腦(000066.SZ)、中國軟件(600536.SH)、中電廣通(600764.SH)、深桑達(000032.SZ)、華東科技(000727.SZ)、、上海貝嶺(600171.SH)8家A股公司以及長城科技(00074.HK)、中電控股(00085.HK)、中軟國際(08216.HK)3家香港上市公司。而熊貓股份(600775.SH、00553.HK)則是兩地上市。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