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建筑垃圾曾有嘗試
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城市建筑垃圾、渣土的數量急劇增加。大量的建筑垃圾未經任何處理,就被施工單位運到郊外或路邊露天堆放,不但長期占用大量寶貴耕地,還破壞土壤、植被等。同時,清運和堆放過程中產生的粉塵、灰砂飛揚等問題,又會對空氣環境造成污染,已成為城市發展中的一大公害。
7月15日,張店區市容環衛局工作人員說,他們對建筑垃圾的處理方式主要是在指定的建筑垃圾場填埋,垃圾產生單位向建筑垃圾場運送1立方米垃圾需要交2元處理費。根據有關法律規定,未經核準擅自處置渣土、垃圾或私自調用,對施工單位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對建設單位、運輸垃圾單位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清運渣土垃圾過程中,沿途丟棄、遺撒造成環境污染,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環衛部門工作人員說,在淄博張店區植物園北面的鐵路隔音帶,就是用建筑垃圾修建的。隔音帶呈梯形,頂部種植著整齊的松樹。這條隔音帶是多年前修建的,用建筑垃圾填充的部分長約200米,底部寬約20米,頂部寬約15米,高約4米,上面再用好土覆蓋,種上松樹等,是一個房地產開發商為了降低火車經過時產生噪音而修建的。據估算,修建這條隔音帶大約用了1.4萬立方米建筑垃圾,這些垃圾大都是從建筑工地拉來的,幾乎沒有花錢。而當時1立方米好土的價格是10元左右,這樣一下就節省了14萬元左右,效益非常可觀。
再利用技術亟待突破
既然建筑垃圾可以再利用,為什么還要花那么高的成本進行填埋?為什么不把這些垃圾分揀再利用呢?
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有關專家介紹說,建筑垃圾80%以上是廢混凝土、廢磚、廢砂漿等建筑材料,經分揀、剔除或粉碎后,大多是可以作為再生資源重新利用,成為建筑業的第二資源。磚、石、混凝土等廢料經破碎后,可以代砂,用于砌筑砂漿、抹灰砂漿、打混凝土墊層等,還可以用于制作砌塊、鋪道磚等建材制品。從而實現由傳統的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向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再生原料循環模式的轉變。
但是,用建筑垃圾制磚目前在實際操作中成本還比較高。垃圾“變身”須過幾道關——原料篩選、破碎、分篩、進料攪拌、預養,最后對成品進行養護,道道關口都馬虎不得。這樣加工出來的磚,質量上跟用好土制的磚差不多,但由于程序繁多,成本會增加。
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受到了技術層面的制約:缺少生產成本較低的制造設備。只有在再利用技術方面得到突破,能夠用較低的成本生產出質量相當的建筑材料,才能夠打開市場,生產企業獲得了利潤,自然會有更多的生產廠家向這個生產領域投資,建筑垃圾亂倒的現象也就會得到相應解決。
淄博將成立揚塵污染綜合治理辦公室
7月19日,淄博市環境保護工作委員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全市建成區及城鄉接合部所有的渣土堆和建筑、拆遷垃圾都要進行清理整治。堅持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誰的地盤誰負責的原則、誰的轄區誰負責的原則進行治理。
然而,清理整治工作的實際情況卻不容樂觀,這項清理整治工作要求在今年4月下旬前完成,直到現在,僅中心城區的建筑垃圾渣土堆仍有30余處。而且,許多建筑工地在前期施工中仍存在出入道路不硬化,工地內建筑垃圾亂堆亂放,部分區縣沒有專用建筑垃圾吸納場所,建筑垃圾私拉亂倒現象嚴重。中心城區部分綠化工程施工剩余土方和立體景觀工程施工建筑垃圾清運不及時,而且大多在主要道路兩側,未采取任何防塵措施導致揚塵污染較嚴重。
為治理揚塵污染,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淄博市最近將成立由市公安交警、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環境保護、城管執法等部門分管負責人和有關科室負責人組成的市揚塵污染綜合治理辦公室,負責督導道路揚塵、拆遷及建筑施工工地揚塵、物流園區揚塵和工業企業揚塵污染的治理控制,推動落實揚塵治理措施,協調解決揚塵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屆時,建筑垃圾渣土堆的問題,將有望能得到加速推進,市民可早日擺脫“建筑垃圾之苦”。
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城市建筑垃圾、渣土的數量急劇增加。大量的建筑垃圾未經任何處理,就被施工單位運到郊外或路邊露天堆放,不但長期占用大量寶貴耕地,還破壞土壤、植被等。同時,清運和堆放過程中產生的粉塵、灰砂飛揚等問題,又會對空氣環境造成污染,已成為城市發展中的一大公害。
7月15日,張店區市容環衛局工作人員說,他們對建筑垃圾的處理方式主要是在指定的建筑垃圾場填埋,垃圾產生單位向建筑垃圾場運送1立方米垃圾需要交2元處理費。根據有關法律規定,未經核準擅自處置渣土、垃圾或私自調用,對施工單位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對建設單位、運輸垃圾單位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清運渣土垃圾過程中,沿途丟棄、遺撒造成環境污染,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環衛部門工作人員說,在淄博張店區植物園北面的鐵路隔音帶,就是用建筑垃圾修建的。隔音帶呈梯形,頂部種植著整齊的松樹。這條隔音帶是多年前修建的,用建筑垃圾填充的部分長約200米,底部寬約20米,頂部寬約15米,高約4米,上面再用好土覆蓋,種上松樹等,是一個房地產開發商為了降低火車經過時產生噪音而修建的。據估算,修建這條隔音帶大約用了1.4萬立方米建筑垃圾,這些垃圾大都是從建筑工地拉來的,幾乎沒有花錢。而當時1立方米好土的價格是10元左右,這樣一下就節省了14萬元左右,效益非常可觀。
再利用技術亟待突破
既然建筑垃圾可以再利用,為什么還要花那么高的成本進行填埋?為什么不把這些垃圾分揀再利用呢?
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有關專家介紹說,建筑垃圾80%以上是廢混凝土、廢磚、廢砂漿等建筑材料,經分揀、剔除或粉碎后,大多是可以作為再生資源重新利用,成為建筑業的第二資源。磚、石、混凝土等廢料經破碎后,可以代砂,用于砌筑砂漿、抹灰砂漿、打混凝土墊層等,還可以用于制作砌塊、鋪道磚等建材制品。從而實現由傳統的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向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再生原料循環模式的轉變。
但是,用建筑垃圾制磚目前在實際操作中成本還比較高。垃圾“變身”須過幾道關——原料篩選、破碎、分篩、進料攪拌、預養,最后對成品進行養護,道道關口都馬虎不得。這樣加工出來的磚,質量上跟用好土制的磚差不多,但由于程序繁多,成本會增加。
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受到了技術層面的制約:缺少生產成本較低的制造設備。只有在再利用技術方面得到突破,能夠用較低的成本生產出質量相當的建筑材料,才能夠打開市場,生產企業獲得了利潤,自然會有更多的生產廠家向這個生產領域投資,建筑垃圾亂倒的現象也就會得到相應解決。
淄博將成立揚塵污染綜合治理辦公室
7月19日,淄博市環境保護工作委員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全市建成區及城鄉接合部所有的渣土堆和建筑、拆遷垃圾都要進行清理整治。堅持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誰的地盤誰負責的原則、誰的轄區誰負責的原則進行治理。
然而,清理整治工作的實際情況卻不容樂觀,這項清理整治工作要求在今年4月下旬前完成,直到現在,僅中心城區的建筑垃圾渣土堆仍有30余處。而且,許多建筑工地在前期施工中仍存在出入道路不硬化,工地內建筑垃圾亂堆亂放,部分區縣沒有專用建筑垃圾吸納場所,建筑垃圾私拉亂倒現象嚴重。中心城區部分綠化工程施工剩余土方和立體景觀工程施工建筑垃圾清運不及時,而且大多在主要道路兩側,未采取任何防塵措施導致揚塵污染較嚴重。
為治理揚塵污染,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淄博市最近將成立由市公安交警、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環境保護、城管執法等部門分管負責人和有關科室負責人組成的市揚塵污染綜合治理辦公室,負責督導道路揚塵、拆遷及建筑施工工地揚塵、物流園區揚塵和工業企業揚塵污染的治理控制,推動落實揚塵治理措施,協調解決揚塵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屆時,建筑垃圾渣土堆的問題,將有望能得到加速推進,市民可早日擺脫“建筑垃圾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