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中國應謀求在低碳經濟復蘇中的新崛起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0-01-12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經濟時報
核心提示:中國應謀求在低碳經濟復蘇中的新崛起
  盡管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和進程充滿坎坷,但降低碳排放、拯救地球共有家園仍是各國基本共識,發展低碳經濟正成為世界經濟社會變革的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
  
  我們有理由期待,低碳經濟在世界范圍內的興起將創造出一個更加清潔、綠色、蔚藍與和諧的新時代,其影響之深遠將超過蒸汽機、電網和互聯網的發明所帶來的改變,使人類發展由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邁進。
  
  低碳經濟將引領世界經濟復蘇
  
  當前,世界經濟正在從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衰退中艱難復蘇。歷史經驗證明,任何一次危機都會催生出一種劃時代的技術變革,并在新技術、新經濟的引領下走向復蘇。1974年爆發第一次能源危機后,日本大力發展電子工業和節油汽車工業,在1980年汽車銷量超過美國;1990年第二次能源危機后,美國開始大力發展互聯網,帶動全球網絡經濟的興起。面對全球金融危機和氣候變暖的威脅,要求各國把促進經濟復蘇與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結合起來,把實現綠色復蘇、綠色發展作為戰略重點。低碳技術、清潔能源的創新以及由此帶來的投資、就業增加,將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從本次危機中走出的新引擎。
  
  低碳經濟之所以能夠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是因為低碳經濟產業覆蓋面廣,具有強大的產業集群效應和帶動效應。低碳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產業外延擴張和產業結構優化,會帶動經濟總量的擴張和經濟結構的調整,有力支撐經濟復蘇。減少和控制碳排放,涉及廣闊的產業領域,包括低碳能源、低碳技術和低碳產業體系。低碳能源是指通過發展清潔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核能、低熱能和生物質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技術包括清潔煤技術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儲存技術等。低碳產業體系包括工業節能與減排、火電減排、新能源汽車、節能建筑、循環經濟、資源回收、環保設備、節能材料等等。在經濟由“高碳”向“低碳”轉化的過程中,要使用大量的新技術。這些新技術的應用,不僅會實現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和換代,而且會催生出大量新興產業以及為這些產業提供配套或服務的行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低碳經濟對技術創新和資本投入要求高,需要大量的投資。為滿足節能減排目標,企業必須淘汰落后的設備和技術,這就要求企業必須持續增加對新技術和設備的投入。為推動低碳經濟,政府也會大力增加低碳技術開發和應用的投資。這種持續的、規模龐大的投資,通過乘數效應,將為經濟增長提供持續的拉動力量。
  
  低碳經濟的發展還將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低碳經濟要求人們轉變以大量消耗能源和大量排放溫室氣體為代價的傳統消費方式,實現綠色消費,從而加速消費品的升級換代。伴隨著人們消費理念和消費方式的改變,還將催生新的消費需求,例如新能源汽車、綠色家居等,這些新的消費需求也將成為低碳時代新的經濟增長點。
  
  把發展低碳經濟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中國發展低碳經濟,不僅是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承擔大國責任的體現,也是解決自身能源瓶頸,消除環境污染,提升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隨著低碳時代的來臨,低碳核心技術和低碳經濟發展能力將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也將是未來國際競爭的戰略焦點。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紛紛推出“綠色新政”,其戰略動機正是搶占國家經濟競爭力的制高點和未來全球競爭的主導權,利用其在低碳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謀求新的競爭優勢。正如美國總統奧巴馬所說,誰掌握清潔和可再生能源,誰將主導21世紀。
  
  發展低碳經濟,對我國不僅是巨大挑戰,也是重大機遇。歷史經驗證明,當一種新經濟模式出現時,也是世界競爭格局發生重大調整的時機。例如,我國抓住信息革命帶來的時代機遇,在信息技術與網絡經濟發展領域取得巨大發展成就。綠色革命為我國在全新的經濟競技舞臺上與發達國家一爭高下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在發展低碳經濟的世界大趨勢面前,我們必須抓住時代的機遇,積極迎接挑戰,努力在這一輪新的技術革命浪潮中實現超越發展。為此,國家決策層必須以前瞻的智慧,把發展低碳經濟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加快提升我國低碳技術自主創新,搶占綠色競爭先機,提高我國在未來國際競爭和世界經濟版圖中的地位,謀求在低碳時代新的崛起。
  
  首先,要從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升國家未來核心經濟競爭力的高度出發,從國家戰略的層面,抓緊制定我國低碳經濟長遠戰略和短期發展規劃。在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下,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緊密結合我國經濟發展需求、基礎條件和科技水平,加強政府主導,動員國家整體力量,通過財政、稅收、金融、科技等綜合配套政策措施,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清潔能源、低碳技術的推廣應用,并將低碳化目標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其次,要緊緊抓住自主科技創新這一核心,力爭在低碳領域核心技術和尖端工藝等方面取得領先優勢。發展低碳經濟,必須牢牢把握核心技術和自主創新這個關鍵,搶占低碳科技主導地位。國家要加大低碳技術研發投入和支持力度,設立專項創新基金,加強產學研合作,調動高校、科研單位和企業等各方面積極因素,集中優勢科技力量,站在國際技術前沿,組織實施重大科技研發與示范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第三,積極培育低碳經濟若干戰略新興產業。制定產業發展政策,加大政府投入,通過補貼、補助、稅收優惠等利益補償機制,把政策激勵與企業自身發展動力相結合,大力扶持節能減排、清潔能源、循環經濟和生態環保等產業,積極扶持低碳產業大型骨干企業,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積極實施產業化工程,加快成熟技術和工藝的轉化利用,提高我國重點行業節能減排和低碳技術與產品的競爭力,占領國際低碳產業制高點。
  
  第四,加快構建綠色金融體系。金融是經濟的血液,低碳經濟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有力支撐。必須盡快構建與低碳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綠色金融體系。當前,要進一步推行“綠色信貸”制度,通過監管措施和相關優惠政策,鼓勵商業銀行為節能減排、科技創新和環境保護的項目以及企業提供信貸支持。同時,加快建立我國的碳金融體系,積極參與國際碳金融合作與創新,培育我國碳交易市場,在全球碳金融博弈中爭取主動權,維護國家利益。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