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009年,全世界經歷了自1927年經濟大蕭條以來最為嚴重的金融危機,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和地區都受到了嚴重的沖擊,步入了全面的停滯與衰退。據IMF和世界銀行的預測,2009年全球貿易額將下降9%,發達經濟體將出現整體負增長。據5月中旬在日本東京召開的“國際工程機械協會大會”和“國際貿易委員會大會”提供的資料顯示,全球工程機械下降的預期更大。其中北美負增長28%、歐元區負增長22%、日本負增長16.6%,韓國負增長22%,國際工程機械市場將經歷一個較長的低迷和調整期。
但是,最近我們得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信息。7月29日,在一次集會上,奧巴馬表示美國經濟已停止“自由落體運動”,“我們或許已開始進入衰退末期”。就在同一天,美聯儲發布的全國經濟形勢“褐皮書”也語調一致地發出了國內多數地區經濟下滑趨勢“已經放緩”,部分地區顯現“穩定跡象”的論斷。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奧巴馬首席經濟顧問勞倫斯·薩默斯2日表示,在第二季度經濟衰退緩解情況下,美國經濟非常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復蘇。另據報道,目前英國及歐元區的經濟也開始有所升溫。因此,種種跡象表明本次危機已完成筑底,將開始一個緩慢的攀升。
如何在經濟復蘇的時期,化危為機、企穩向好、持續發展,企業有太多需要關注的方面。借此,我僅就國內和國際市場的選擇及行業的職業培訓工作三個方面談點個人的看法和建議。
1 關注國內市場
雖然目前國內實體經濟尚未完全擺脫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但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和長期向好趨勢沒有發生根本變化,支撐中國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的根基沒有動搖。政府及時出臺了一系列刺激經濟計劃和保增長政策,制定了首期4萬億人民幣(相當于5856萬美元,對工程機械的直接拉動在1250億左右)的投資計劃,相繼出臺了汽車、鋼鐵和裝備制造等10大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對保增長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對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進作用。中國工程機械的高速發展以及中國市場的日益成熟,已成為拉動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國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所采取的一系列舉措不僅對本國經濟、而且對區域經濟乃至世界經濟都將產生積極影響。2009年中國的GDP如果達到了8%的增長目標,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達50%以上。
因此,國內市場仍是我們工程機械最主要、最穩定的市場。近期,汽車、房地產、股市等國內相關產業向好回暖,工程機械部分產品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8月份工程機械行業銷售收入雖然仍是負的5%,但比1月份最低點時(-50.4%)上升了45.4個百分點,降幅收窄。預計9月將恢復去年同期水平,年末有望實現10%左右的正增長。
中國市場一枝獨秀,靠的是政策。關注國內市場,就是要關注國家政策的取向和支持的力度。自2008年10月以來,政府出臺和工程機械行業直接相關的政策主要有:
發改委—《2008-2011年工程機械行業振興規劃》;
發改委—《拉動內需、企業技術創新改造項目》;
科技部—《行業創新聯盟》;
科技部—《綠色制造》;
發改委—《工程機械再制造項目》(試點);
商務部—《進口舊機電產品—挖掘機》(進口量占進口整機的48.7%由地方審批上收商務部審批);
商務部—《三次提高口產品退稅率》(涉及工程機械整機2個,所有零部件);
商務部—發布行業重點出口企業名單(意在重點扶持,穩定出口,全行業共批準13家,徐工、柳工、中聯、三一、山河智能、山推、廈工、成工、南方路機、玉柴、常林等);
發改委—《制止招投標限制國產設備》;
商務部—《2009年巴黎展出展企業補貼》;
商務部、財政部—《汽車起重機、履帶起重機、大型挖掘機、大型推土機、泵車等大型設備進口關鍵零部件退稅》(高強度鋼板、鋼管、液壓件等)。
企業必須有政策的敏感性,反映快捷,切中要點。
2 關注抗沖擊的海外市場
中國工程機械的出口貿易,經歷了一個逐步發展到加速提高的過程,特別是2006年以后,出口貿易突飛猛進。2008年我國工程機械出口金額達134.2億美元,同比增長54.3%,是入世之初(2002年)的18倍。2008年出口占國內銷售份額的33%,比2002年的8%上升了25個百分點,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持續發展于對出口的依存度正在逐年提高,出口正逐漸成為帶動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增長的重要動力。2006年、2007年和2008年的出口增速分別為70.5%、73.5%和54.3%,分別高于同期國內銷售收入的增速(28.4%、37.6%和24.3%)。出口增速遠超行業銷售收入增速,也說明出口在我國工程機械行業中所占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對整個實體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對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的影響更大。自2008年10月以來,中國工程機械出現直線下滑,尤其以出口下降更為明顯。根據我協會進出口數據月度監測系統顯示,08年11月出口增長率僅為2.6%,是2004年以來的最低點。進入2009年情況更加惡化,出口額持續下降,截止到6月底,同比下降已超過40%,是進入本世紀以來的最差情況。由于目前傳統市場和新興市場的共同萎縮,行業企業在手訂單大幅減少,目前工程機械的出口貿易仍處于下降通道,出口下滑的趨勢尚無明顯改善的跡象,預計今年全年的出口將與去年持平甚至為負增長,這也將會把國內市場的增長率下拉三分之一。由于出口產品的利潤高于內銷,再加上退稅,所以企業在出口中得到的實惠是內銷不能完全彌補的。隨著國際市場的緩慢升溫,企業對出口的期望值也在開始提升,在重出江湖的時候,我們切不可盲目進取,而應是遵循穩扎穩打的原則來選擇抗沖擊性強、信譽良好、有資金的海外市場。
近幾年來,國際工程機械的市場份額有了較大變化,以北美、歐洲和日本為主的市場份額出現較大下滑。以銷量為例:相比三年前,傳統市場普遍下滑,北美市場下降了15個百分點、歐洲市場下降了10個百分點、日本市場下降了4個百分點;而印度、俄羅斯、南美和非洲其他新興市場上升了23個百分點、中國市場上升了10個百分點。下面結合近5年的統計數據,做一個具體分析點評:
(1)亞洲
亞洲是我國工程機械傳統出口市場,占出口總額的一半左右。但近幾年所占市場份額逐年縮小,增長率也逐年下降,2008年的增長率比2007年下降了21.5個百分點。
東南亞地區的市場份額也在逐年縮小,自2005年亞洲金融危機后增長率開始緩慢回升,2008年反比2007年增長了5.5個百分點,其中緬甸、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越南值得關注。
印度一直處于高增長區域,市場份額逐年上升,2008年比2007年下降了24.9個百分點,降幅相對較窄,是目前首批止跌企穩的市場之一。
(2)非洲
非洲屬于高速增長的新興市場,出口市場份額逐年上升,增長幅度較大,成長性好。在金融危機的情況下,2008年的增長率和2007年基本持平,均超過1倍。
非洲出口的市場主要在北非和南非,但北非的增長性較差,2008年增長率下滑較大,比2007年下降了102個百分點;其市場穩定性尚可,市場份額比2007年下降了2.8個百分點,基礎尚好。
南非較北非穩定,繼續一個較高的增長速度,在金融危機的情況下,2008年比2007年增長率提高了104個百分點,且市場份額比2007年增加了6.5個百分點,抗沖擊能力強。建議重點關注阿爾及利亞、埃及、利比亞、安哥拉、南非、贊比亞和馬達加斯加,同時還可以關注西非的加納、尼日利亞和東非的肯尼亞、吉布提,以及中非的剛果。
(3)歐洲
歐洲屬于我國工程機械傳統的進口市場,也是本次金融危機的重災區。一直以來,我們對于德國、法國、芬蘭和瑞典等制造強國存在較大的貿易逆差。自2005年以來,對歐洲的出口逐年增加,主要是東歐,特別是倚賴于對俄羅斯的出口大幅增長帶動。
東歐屬于新興的市場,出口市場份額逐年上升,增長幅度較大,但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差。當金融危機到來時,其增長下降了114.5個百分點,市場份額增長了3.7個百分點。
俄羅斯占東歐出口的70%左右,近5年的平均增長率達158%,屬于典型的高增長和高風險地區。2008年的增長率直降121.4個百分點,且其國內進口工程機械的保有量較高,應特別注意規避風險。可選擇關注波蘭、白俄羅斯、烏克蘭、捷克和阿塞拜疆等國家。
(4)北美洲
實際就是美國市場,美國在北美的市場份額近幾年來一直保持在86-90%,非常穩定。在金融危機的情形下,2008年的增長率大幅上升近30個百分點,具有一定的抗跌能力。
北美洲其他的市場份額在逐漸萎縮,增長率也不穩定,不建議重點介入。
(5)拉丁美洲
和非洲相似,屬于高速增長的市場,出口市場份額逐年上升,增長幅度較大,但沒有非洲的成長性好,金融危機對其增長率影響很大,和2007年相比下跌了61.5個百分點。
拉丁美洲出口的市場主要在南美,南美占拉丁美洲出口市場份額的70%以上,增長也相對穩定。
建議重點關注阿根廷、巴西(如淡水河谷)、智利、秘魯、委內瑞拉等國內目前有資源性收購項目的區域。
(6)大洋洲
在整個出口市場中增速較低,市場份額也在逐漸萎縮,增長率亦不穩定,不建議重點介入。
隨著我國工程機械出口的持續增長,大批中、小型企業的參與和加入,國際市場開發、產品價格定位、維修保養和售后服務等一系列問題開始凸現。由于我國工程機械出口產品結構仍以中、低擋為主,具有較高的同一性和同質性。行業企業應注重制訂長遠的出口發展戰略,摒棄提籃小賣的傳統經營方式;提高境外售后服務手段,維護和鞏固已開拓的市場。協會計劃逐步在南美、南非和北非、中東歐和東南亞等出口增長較快、市場潛力較大的地區分期分批建立行業出口服務基地,為業內尚不具備條件的中小企業提供當地市場信息、國內產品代理和售后服務,開拓和鞏固其海外市場。
3 關注行業職業培訓
目前,已列入國家職業大典的工程機械行業新職業有兩個:工程機械修理工和工程機械裝配與調試工;有3個工種:工程機械修理工、裝配與調試工和操作工;33個類型的專業可以發放的國家勞動部職業資格證書。其作用為:
(1)規范從業資格,培養高技能人才;
(2)就業準入;
(3)能力水平等級的證明;
(4)相應薪酬、待遇的依據;
(5)境外就業、勞務輸出等進行技能水平公證的有效證件;
(6)發現人才的捷徑;
(7)留用人才的手段。
日前,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在其官方網站公布《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條例(征求意見稿)》全文,征求社會各界意見。職業技能,尤其是特有工種的職業技能鑒定將作為國家的法規強制措施。要點有:
(1)特有工種歸行業組織實施;
(2)政府要給錢的,包括補貼和免稅;
(3)就業、上崗準入。
相比卡特、小松,我們有些企業的培訓硬件并沒有太大的差距,我們缺少的是人家那種滲透到每根神經的職業素養和忠誠。中國工程機械要成為制造大國指日可待,但要做工程機械的強國,我們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