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曲靖、玉溪和楚雄4城市在地理上呈三角形,隨著交通的發展,以昆明為中心到其他3個城市,以構想中的城際高速鐵路來衡量,都在“一小時經濟圈”內。一旦解決了交通這個基礎性的大問題,以昆明為核心,打造包括曲靖、玉溪和楚雄在內的“環昆經濟圈”已經初步具備條件。
“抱在一起更有力”之滇中經濟圈
近日,民建云南省委在省政協會議上的《關于實施“環昆經濟圈”發展戰略的提案》受到高度關注,“滇中經濟圈”的建設一時又處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經過多年“單打獨斗”,滇中4城市深刻體會到,只有加強合作,構筑區域共同體,才能在國內競爭與對外開放中形成集團優勢與強大合力,掌握發展的主動權。合作共識與愿望的加強,為滇中城市經濟圈建設提供了內在動力,但是因為交通等因素的制約,“滇中經濟圈”的實質性推動很慢。
現在,隨著滇中四城城際高鐵建設提上日程,“40分鐘經濟圈”開始躍然紙上,并將在不遠的將來成為現實。
現狀
“滇中經濟圈”推進慢
早在2007年,云南省政府就提出了“打造滇中城市經濟圈”的構想,而作為“加強滇中城市合作、推進整體競爭力提升”重要溝通平臺的首屆滇中城市群論壇則早在2006年4月召開,到去年已經舉行了第二屆滇中城市經濟圈合作與發展論壇。而且,在去年和今年的兩會上均有關于推動滇中經濟圈發展的提案,也贏得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2006年4月召開的首屆滇中城市群論壇,為滇中城市經濟圈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四方達成了一些共識。昆明市與玉溪市已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明確:雙方積極推動資源整合,充分發揮兩市六大優勢,積極推動六方面合作,增強城市整體實力,從而帶動滇中地區的發展。但是比起滇中四城的經濟條件與日益顯現的互補要素,這樣的合作還遠遠不夠。
滇中是我省基礎條件最好、發展最快的區域。特別是在基礎設施方面,此區域交通、通訊、供電等設施日益完善,教育、醫療、金融、信息等服務優勢明顯。滇中地區集中了全省90%以上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公司總部,人才集聚,為滇中城市經濟圈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智力資源支撐。滇中城市自身實力的增強,也為滇中城市經濟圈吸引外資和承接產業梯度轉移贏得了契機。
而更深層次的經濟互補性更是為滇中城市經濟圈崛起積蓄了巨大潛力。資源和產業互補是最得力的要素。滇中地區礦產、水、生物、旅游等資源各異,互補性強。以礦產為例,昆明磷礦儲量48億噸,居全國之首;曲靖的煤、鐵及等資源豐富;楚雄的鹽礦資源蘊藏量較大,玉溪的有色金屬種類較多。而且滇中4城市在煙草、化工、機械、冶金、電子、旅游等產業的同構性,和昆明在高新技術、裝備制造、醫藥、冶金產業的領先;曲靖在煤炭、化工、電力等產業的優勢,玉溪的煙草配套、旅游產業的特色;楚雄在天然醫藥、畜牧、綠色食品等產業的實力等差異性,有利于產業整合,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四方相得益彰,共同發展。
問題
“最大的障礙是交通”
在如此有利的經濟條件下,為什么“滇中經濟圈”的推動還是很難?“滇中經濟圈最大的阻礙還是交通。”省人大代表、昆明市長張祖林在今年兩會期間講的這句話可謂一語中的。
“目前,滇中城市群城際交通僅限于高速公路和高等級公路,以汽車為主的交通網絡是不可能支撐起高密度、大規模的城市化社會的經濟和生活活動的,更不可能支撐起城市群的功能發揮”,這是昆明市規劃設計院院長王學海此前的一番話,與張祖林的判斷不謀而合。
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昆明市為建設滇中經濟圈做了大量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昆明市正在建設的“四環十七射”交通項目,也將為滇中4城實現對接創造更好的條件。打造滇中經濟圈,最關鍵的是要加強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在區域內統籌產業分工協作,已經成為各方的共識。
“我以一名人大代表的身份建議,有關部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取消滇中4城間的公路收費站,統一4城間的電話區號等,加快滇中城市經濟圈的建設。”張祖林在今年兩會期間再次呼吁,建設滇中城市經濟圈應該提速。“城市經濟圈”更注重的是城市之間及周邊地區的內在經濟聯系和合作,建成滇中經濟圈,可大大減少成本、提高效率。
昆明、曲靖、玉溪和楚雄4城市在地理上呈三角形,隨著交通的發展,以昆明為中心到其他3個城市,以將來準備建的城際高速鐵路來衡量,都在“一小時經濟圈”內。一旦解決了交通這個基礎性的大問題,以昆明為核心,打造包括曲靖、玉溪和楚雄在內的“環昆經濟圈”已經初步具備條件。
利好
滇中城際高鐵提上日程
“城市群不是一個簡單的拼接與城市的組合,它是由產業鏈發展而成且在各方面能互通有無,并相得益彰的聯合體。而城際高速鐵路的建設無疑是推動實現‘城市群’的前提條件。簡單地說就是城市群圈應該有各種各樣的交流,如果其間路途遙遙,那么這種聯系和交流顯得過于虛化。因此實現距離的縮短就是實現各種交流的基礎。”云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光遠說。
昆明市近日提出規劃建設滇中城際高速鐵路的思路,并與曲靖、玉溪、楚雄3州市銜接,力爭在“十一五”期間完成規劃前期研究并納入鐵道部規劃,“十二五”期間全面啟動項目建設。據初步測算,以昆明為輻射中心,線路總長約400公里,距曲靖157公里、玉溪101公里、楚雄142公里,初步估算總投資520億元,縮短經濟圈內的時空距離。依據省發改委的初步研究成果,城際高速鐵路還可逐步延伸到大理、紅河、昭通,形成輻射全省的高速鐵路網絡。
關于城際高速鐵路的建設,徐光遠認為事實上已經初見端倪。“像昆曲城際鐵路的建成就已有效果,許多擁有私家車的人到曲靖就都樂意選擇乘坐火車,因為方便實惠又快捷。而從已有條件分析,除昆明至曲靖外,玉溪至楚雄也有現成的鐵路網。總體看來,城際鐵路帶來的積極影響已初現端倪。只是說這個交通網需要從運營及提速方面使城際鐵路真正實現40分鐘至1小時內的運程突破。而一旦城際高速鐵路在滇中4城建設完成,這將對新昆明建設起到巨大推動。”
當年,廣州到深圳的快速列車設計開通每天運行32列班車,這樣的設計受到質疑:有沒有這么多的客流量?但3年后,充足的人流量讓這趟列車對開的班車數量翻了一番。在城際列車開通之初,城市的社會生產組織形式不會立即發生變化。隨著城市之間空間可達性的改善,要素的移動變得更加容易并能帶來更大的效益,這時才能形成大量而穩定的出行需求。
未來
40分鐘“滇中經濟圈”成型
2007年6月1日,云南省首條城際列車在昆明和曲靖之間開通,每天8對列車,其中有兩趟還可直達宣威,如今每天有上萬人經過這條嶄新的運輸線來往于昆明和曲靖之間。曲靖市委書記趙立雄還提出了一個更振奮人心的設想:“我們盼望昆明和曲靖之間能夠早日建成城市輕軌,進一步加強城市經濟的交流、互補和流通。”
事實上,滇中四城的城際高速鐵路已經足夠讓人振奮。據初步測算,滇中四城以昆明為放射中心,線路總長約400公里,距曲靖157公里、玉溪101公里、楚雄142公里,預計總投資520億元,采用國內城際高鐵建設中等標準,最高時速可達250公里。
滇中城際高速鐵路項目的初步方案已經確定,目前正抓緊前期工作,力爭在“十一五”期間完成規劃前期研究并納入鐵道部規劃,“十二五”期間全面啟動項目建設。未來將形成滇中城市群40分鐘交通圈。“滇中經濟圈”從最早提出時的“兩小時經濟圈”將一躍升格為“40分鐘經濟圈”。
隨著滬昆鐵路、云桂鐵路、昆玉鐵路和滇中城際鐵路在未來6年內建成,今后3年,40分鐘將可到達曲靖、楚雄和玉溪,使滇中四城形成一個巨大的經濟圈。“40分鐘互通,從某種意義上講,滇中四城將變一城,‘同城’效應將推動四州市共同騰飛,帶來方便快捷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成就真正意義上的滇中經濟圈。”徐光遠說。
目標
解決滇中產業同構等核心問題
細數一下昆明、曲靖、玉溪、楚雄四州市的支柱產業不難發現,其產業同構程度非常高。曲靖市的六大經濟支柱為:煙草、能源、礦冶、化工、汽車及機械和生物產業,而其他三州市經濟支柱中也有煙草和礦冶,整體性的產業同構程度較高,任意兩個州市之間比較,產業同構程度就更高了。
產業同構的積極意義至少有兩點:產業同構本身就是推動企業和產業競爭力提高及經濟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廣域的產業集群則是沖破行政區域經濟的藩籬,可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但是,產業同構往往帶來的是同質化的競爭,“所以省級部門需要通過統一規劃來盡可能地避免惡意的同質化競爭,發展城市群就可以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徐光遠說。
兩屆“滇中城市經濟圈合作發展論壇”為滇中四城勾畫了一個美好的前景:昆明、曲靖、玉溪、楚雄將統一規劃,實現信息、資源、人才的共享,最終形成具有區域競爭力的強勢經濟圈。而更為重要的是,“滇中經濟圈”的形成將建立區域內的產業集群,解決產業同構將落到實處。
這樣,長期以來處在云南“第二城”風口浪尖的曲靖和玉溪將由“競”走向“合”,服務于整個經濟圈。曲靖今后幾年的發展目標已經很明確:建成全省重要的能源、煤化工、冶金、汽車、優勢農產品加工五大工業基地,工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力爭用15年左右的時間,將曲靖建成云南和西南地區首屈一指的、有競爭力的現代化大型煤化工基地。而玉溪礦電產業的“十一五”目標是:實現產值500億元,將玉溪建成云南重要的礦冶加工基地。
“抱在一起更有力”之滇中經濟圈
近日,民建云南省委在省政協會議上的《關于實施“環昆經濟圈”發展戰略的提案》受到高度關注,“滇中經濟圈”的建設一時又處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經過多年“單打獨斗”,滇中4城市深刻體會到,只有加強合作,構筑區域共同體,才能在國內競爭與對外開放中形成集團優勢與強大合力,掌握發展的主動權。合作共識與愿望的加強,為滇中城市經濟圈建設提供了內在動力,但是因為交通等因素的制約,“滇中經濟圈”的實質性推動很慢。
現在,隨著滇中四城城際高鐵建設提上日程,“40分鐘經濟圈”開始躍然紙上,并將在不遠的將來成為現實。
現狀
“滇中經濟圈”推進慢
早在2007年,云南省政府就提出了“打造滇中城市經濟圈”的構想,而作為“加強滇中城市合作、推進整體競爭力提升”重要溝通平臺的首屆滇中城市群論壇則早在2006年4月召開,到去年已經舉行了第二屆滇中城市經濟圈合作與發展論壇。而且,在去年和今年的兩會上均有關于推動滇中經濟圈發展的提案,也贏得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2006年4月召開的首屆滇中城市群論壇,為滇中城市經濟圈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四方達成了一些共識。昆明市與玉溪市已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明確:雙方積極推動資源整合,充分發揮兩市六大優勢,積極推動六方面合作,增強城市整體實力,從而帶動滇中地區的發展。但是比起滇中四城的經濟條件與日益顯現的互補要素,這樣的合作還遠遠不夠。
滇中是我省基礎條件最好、發展最快的區域。特別是在基礎設施方面,此區域交通、通訊、供電等設施日益完善,教育、醫療、金融、信息等服務優勢明顯。滇中地區集中了全省90%以上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公司總部,人才集聚,為滇中城市經濟圈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智力資源支撐。滇中城市自身實力的增強,也為滇中城市經濟圈吸引外資和承接產業梯度轉移贏得了契機。
而更深層次的經濟互補性更是為滇中城市經濟圈崛起積蓄了巨大潛力。資源和產業互補是最得力的要素。滇中地區礦產、水、生物、旅游等資源各異,互補性強。以礦產為例,昆明磷礦儲量48億噸,居全國之首;曲靖的煤、鐵及等資源豐富;楚雄的鹽礦資源蘊藏量較大,玉溪的有色金屬種類較多。而且滇中4城市在煙草、化工、機械、冶金、電子、旅游等產業的同構性,和昆明在高新技術、裝備制造、醫藥、冶金產業的領先;曲靖在煤炭、化工、電力等產業的優勢,玉溪的煙草配套、旅游產業的特色;楚雄在天然醫藥、畜牧、綠色食品等產業的實力等差異性,有利于產業整合,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四方相得益彰,共同發展。
問題
“最大的障礙是交通”
在如此有利的經濟條件下,為什么“滇中經濟圈”的推動還是很難?“滇中經濟圈最大的阻礙還是交通。”省人大代表、昆明市長張祖林在今年兩會期間講的這句話可謂一語中的。
“目前,滇中城市群城際交通僅限于高速公路和高等級公路,以汽車為主的交通網絡是不可能支撐起高密度、大規模的城市化社會的經濟和生活活動的,更不可能支撐起城市群的功能發揮”,這是昆明市規劃設計院院長王學海此前的一番話,與張祖林的判斷不謀而合。
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昆明市為建設滇中經濟圈做了大量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昆明市正在建設的“四環十七射”交通項目,也將為滇中4城實現對接創造更好的條件。打造滇中經濟圈,最關鍵的是要加強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在區域內統籌產業分工協作,已經成為各方的共識。
“我以一名人大代表的身份建議,有關部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取消滇中4城間的公路收費站,統一4城間的電話區號等,加快滇中城市經濟圈的建設。”張祖林在今年兩會期間再次呼吁,建設滇中城市經濟圈應該提速。“城市經濟圈”更注重的是城市之間及周邊地區的內在經濟聯系和合作,建成滇中經濟圈,可大大減少成本、提高效率。
昆明、曲靖、玉溪和楚雄4城市在地理上呈三角形,隨著交通的發展,以昆明為中心到其他3個城市,以將來準備建的城際高速鐵路來衡量,都在“一小時經濟圈”內。一旦解決了交通這個基礎性的大問題,以昆明為核心,打造包括曲靖、玉溪和楚雄在內的“環昆經濟圈”已經初步具備條件。
利好
滇中城際高鐵提上日程
“城市群不是一個簡單的拼接與城市的組合,它是由產業鏈發展而成且在各方面能互通有無,并相得益彰的聯合體。而城際高速鐵路的建設無疑是推動實現‘城市群’的前提條件。簡單地說就是城市群圈應該有各種各樣的交流,如果其間路途遙遙,那么這種聯系和交流顯得過于虛化。因此實現距離的縮短就是實現各種交流的基礎。”云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光遠說。
昆明市近日提出規劃建設滇中城際高速鐵路的思路,并與曲靖、玉溪、楚雄3州市銜接,力爭在“十一五”期間完成規劃前期研究并納入鐵道部規劃,“十二五”期間全面啟動項目建設。據初步測算,以昆明為輻射中心,線路總長約400公里,距曲靖157公里、玉溪101公里、楚雄142公里,初步估算總投資520億元,縮短經濟圈內的時空距離。依據省發改委的初步研究成果,城際高速鐵路還可逐步延伸到大理、紅河、昭通,形成輻射全省的高速鐵路網絡。
關于城際高速鐵路的建設,徐光遠認為事實上已經初見端倪。“像昆曲城際鐵路的建成就已有效果,許多擁有私家車的人到曲靖就都樂意選擇乘坐火車,因為方便實惠又快捷。而從已有條件分析,除昆明至曲靖外,玉溪至楚雄也有現成的鐵路網。總體看來,城際鐵路帶來的積極影響已初現端倪。只是說這個交通網需要從運營及提速方面使城際鐵路真正實現40分鐘至1小時內的運程突破。而一旦城際高速鐵路在滇中4城建設完成,這將對新昆明建設起到巨大推動。”
當年,廣州到深圳的快速列車設計開通每天運行32列班車,這樣的設計受到質疑:有沒有這么多的客流量?但3年后,充足的人流量讓這趟列車對開的班車數量翻了一番。在城際列車開通之初,城市的社會生產組織形式不會立即發生變化。隨著城市之間空間可達性的改善,要素的移動變得更加容易并能帶來更大的效益,這時才能形成大量而穩定的出行需求。
未來
40分鐘“滇中經濟圈”成型
2007年6月1日,云南省首條城際列車在昆明和曲靖之間開通,每天8對列車,其中有兩趟還可直達宣威,如今每天有上萬人經過這條嶄新的運輸線來往于昆明和曲靖之間。曲靖市委書記趙立雄還提出了一個更振奮人心的設想:“我們盼望昆明和曲靖之間能夠早日建成城市輕軌,進一步加強城市經濟的交流、互補和流通。”
事實上,滇中四城的城際高速鐵路已經足夠讓人振奮。據初步測算,滇中四城以昆明為放射中心,線路總長約400公里,距曲靖157公里、玉溪101公里、楚雄142公里,預計總投資520億元,采用國內城際高鐵建設中等標準,最高時速可達250公里。
滇中城際高速鐵路項目的初步方案已經確定,目前正抓緊前期工作,力爭在“十一五”期間完成規劃前期研究并納入鐵道部規劃,“十二五”期間全面啟動項目建設。未來將形成滇中城市群40分鐘交通圈。“滇中經濟圈”從最早提出時的“兩小時經濟圈”將一躍升格為“40分鐘經濟圈”。
隨著滬昆鐵路、云桂鐵路、昆玉鐵路和滇中城際鐵路在未來6年內建成,今后3年,40分鐘將可到達曲靖、楚雄和玉溪,使滇中四城形成一個巨大的經濟圈。“40分鐘互通,從某種意義上講,滇中四城將變一城,‘同城’效應將推動四州市共同騰飛,帶來方便快捷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成就真正意義上的滇中經濟圈。”徐光遠說。
目標
解決滇中產業同構等核心問題
細數一下昆明、曲靖、玉溪、楚雄四州市的支柱產業不難發現,其產業同構程度非常高。曲靖市的六大經濟支柱為:煙草、能源、礦冶、化工、汽車及機械和生物產業,而其他三州市經濟支柱中也有煙草和礦冶,整體性的產業同構程度較高,任意兩個州市之間比較,產業同構程度就更高了。
產業同構的積極意義至少有兩點:產業同構本身就是推動企業和產業競爭力提高及經濟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廣域的產業集群則是沖破行政區域經濟的藩籬,可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但是,產業同構往往帶來的是同質化的競爭,“所以省級部門需要通過統一規劃來盡可能地避免惡意的同質化競爭,發展城市群就可以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徐光遠說。
兩屆“滇中城市經濟圈合作發展論壇”為滇中四城勾畫了一個美好的前景:昆明、曲靖、玉溪、楚雄將統一規劃,實現信息、資源、人才的共享,最終形成具有區域競爭力的強勢經濟圈。而更為重要的是,“滇中經濟圈”的形成將建立區域內的產業集群,解決產業同構將落到實處。
這樣,長期以來處在云南“第二城”風口浪尖的曲靖和玉溪將由“競”走向“合”,服務于整個經濟圈。曲靖今后幾年的發展目標已經很明確:建成全省重要的能源、煤化工、冶金、汽車、優勢農產品加工五大工業基地,工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力爭用15年左右的時間,將曲靖建成云南和西南地區首屈一指的、有競爭力的現代化大型煤化工基地。而玉溪礦電產業的“十一五”目標是:實現產值500億元,將玉溪建成云南重要的礦冶加工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