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由上海第二建筑有限公司與上海萬科地產集團聯合開發,總建筑面積達3萬平方米的預制裝配式(PC)高層住宅實現結構封頂,年底便可交付使用。今明兩年,上海地區還將有60多萬平方米的高層住宅采用PC施工技術,這標志著國內住宅產業化步伐的再次加速,亦是對傳統建筑方式的“顛覆”,更是商品住宅在建造方式上的一次革命性的改革。PC施工技術已被列為“上海市‘十一五’住宅產業化建筑施工科技創新示范工程”,它必將成為住宅工業化發展的一個新里程碑。
PC是英語詞組Prefabricated Concrete的縮寫,是英文“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簡稱。即以預制混凝土構件為主要構件,經裝配、連接、結合部分現澆而成的混凝土結構,PC構件是以構件加工單位工廠化制作而形成的成品混凝土構件。在國際建筑領域,PC項目的運用形式各國和各地區均有所不同,在國內尚屬開發研究階段。
從上海二建項目部獲悉,在PC工程建造過程中,由于樓體PC構件在工廠加工,現場完成組裝,這種“積木型”施工工藝,具有質量品質優、施工周期短、工業化程度高、節約資源與費用、減少操作人員勞動強度、提高施工安全性能,并對周邊環境減少影響等特點,整個工程建造過程基本上與發達國家在生產線上生產房子的情況相同。這一綠色環保節能型建筑為建筑行業拓展新領域、開發新工藝和新產品提供了一個新的展示平臺。
PC產業化住宅樓的外墻面板在工廠預制的過程中,外墻窗框在澆PC混凝土之前就安裝在鋼模中,這樣澆搗混凝土時窗框和混凝土能很好地嚙合在一起。此外,由于PC板與板之間留有20~25毫米寬的縫隙,能及時釋放應力,從而避免由于熱脹冷縮、地震、不均勻沉降等原因造成的外墻開裂。由于PC在工廠的流水線上生產構件,外墻的裝窗、貼面磚等均在工廠完成,結構封頂后即可拆除外墻腳手架,僅此一項就可節省工期3~4個月,工業化程度提高,施工周期大大縮短。
在實現大面積工廠化作業后,成型鋼模具和生產設備一次性投入后可重復使用,并能減少建筑垃圾83%,材料損耗減少60%,可回收材料增加66%,建筑節能達50%以上,改傳統的砌裝隔墻為輕鋼龍骨隔墻,擴大了房屋的使用面積。工廠化預制混凝土構件,能減少施工現場混凝土澆搗和“垃圾源”的產生,同時減少了攪拌車、固定泵等操作工具的清洗,大量廢水、廢漿等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與傳統施工方式相比,節水節電均超過30%。
為加快PC項目技術在國內的推廣應用,上海二建和萬科攜手創辦了預制裝配式住宅產業化培訓中心,為進一步推進中國住宅產業化進程,完善這一節能降耗的優勢品牌工藝,施工新途徑和施工新模式提供更為強大的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