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石家莊出發,向鹿泉方向前進,漸漸向深入山區,能看到山腳下星羅棋布著許多水泥廠。鹿泉石灰石礦藏十分豐富,至今仍有6.7億噸儲量,發展水泥工業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是全國聞名的水泥生產企業聚集地。但是那些水泥廠廠房大都是大門緊鎖,處在關停狀態。細問才知,原來因為奧運臨近,包括河北在內北京周邊的幾個省市關停了一批高污染的行業,鹿泉的很多水泥生產企業都在其中。
建材行業的生產能耗占全國總能耗的9%左右,占工業能耗的13%左右,二氧化硫排放量占14%左右,排放粉塵和煙塵占全國工業排放量的55%左右。這樣一組數字充分說明,建材行業是能耗大、污染重的產業,其節能、降耗、減排的工作任重道遠。
節能降耗是建材行業長期以來一直關注的話題,這不僅是因為國家政策的號召和壓力,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節能降耗已經成為建材企業之間競爭的一個重要因素,它直接決定了建材企業的成本差異和競爭優勢。因此,節能降耗不是可有可無的“選修課”,而是企業謀求長遠發展、提升競爭優勢的“必修課”。
節能降耗空間大
建材行業屬于能源依賴型企業,主要消耗煤和電這兩大能源。據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信息部主任宋有昆介紹,建材行業具有兩大特性: 一方面它是能耗大、污染重的工業; 另一方面,它在循環經濟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據了解,建材行業每年消納和利用的各類固體廢棄物數量在4億噸左右,約占全國工業部門固體廢棄物利用總量的80%以上,是整個社會實現資源循環的一個關鍵環節。
針對這兩大特性,《建材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強調,建材工業作為資源、能源依賴型和環境敏感型工業,國家已經將建材工業列為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領域。“十一五”期間,建材工業的發展應當以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環境為中心,以水泥、墻體材料產業為重點,以提高資源利用率、固體廢棄物利用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為目標,緊緊依靠技術進步,按照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把建材工業發展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要科學制定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建立和完善發展循環經濟的技術支撐體系,大力發展節省資源能源的產品。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行清潔生產,全面推進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綜合利用。
根據2007年的統計數據,中國建材工業的平均綜合能耗為5.1噸標準煤,這比2005年下降了20%; 能耗總量達到1.95億噸標準煤; 固體廢棄物(譬如: 高爐礦渣、廢棄輪胎、煤矸石等)利用量達到5.6億噸,是2002年的兩倍。數據表明,中國建材工業在節能減排的道路上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建材工業的綜合能耗依然高出20%~50%,節能降耗的空間還是比較大的。
據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信息中心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水泥是建材行業的耗能大戶,占整個建材工業能耗總量的57%左右,其消耗的煤炭占國內煤炭消費總量的15%; 其次是墻體材料,占建材工業能耗總量的23%左右; 這二者加起來占據了建材工業能耗總量的80%左右。在水泥工業中,煤和電的成本要占到70%,降低煤耗和電耗是水泥工業的長期任務。所以,水泥應該成為建材行業節能降耗的“急先鋒”,整個水泥行業的發展核心就是圍繞著“節能降耗”。
根據水泥行業“十一五”規劃,該行業節能降耗的目標為: 在“十五”的基礎上下降25%,每年平均下降5%左右。該目標高于國家“十一五”整體能耗下降20%的目標。建材聯合會信息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說,水泥行業節能降耗主要是通過三大途徑: 結構調整、技術改造和精細化管理。
具體來講,結構調整是指“上大壓小”,淘汰落后的、小型的水泥廠,將立窯淘汰,著重上線旋轉窯,并大力推廣新型干法水泥,關閉年產量30萬噸以下的小型水泥廠,重點扶植日產量在2500噸以上的大企業。
技術改造是指廣泛推廣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完善收塵、循環水利用、工業廢渣利用等設施。純低溫發電技術可將300攝氏度左右的廢氣轉化成電,1噸熟料基本上可以產生出40度左右的電能,實現變廢為寶,極大地降低了水泥企業的電耗,使每噸水泥的成本降低了12.8元。
精細化管理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等信息技術,實現企業對生產過程的實時控制,對進銷存、財務、生產等環節的精細化管理。
河北鹿泉東方鼎鑫水泥有限公司(下稱鼎鑫水泥)始建于2000年,至今已形成年產熟料300萬噸,優質高標號水泥400萬噸的能力,擁有兩條日產2000噸熟料和一條日產4000噸熟料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2007年年初,作為河北省惟一一家區域性規模企業,入圍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國土資源部聯合扶持的“國家重點支持60家水泥工業結構調整大型企業名單”。被石家莊市政府評定為“2007年度節能降耗先進企業”,是石家莊市政府十五家“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單位”之一。公司副總工程師兼技術部部長陳昌峰告訴記者,為了實現節能降耗的目標,公司進行了大量工作。實際工作中他們明顯地感覺到還是可以通過優化生產系統挖掘出很大的節能潛力。
“2008年1~2月份對生產系統進行了檢修,調整了3臺生料磨機的級配,截至5月底與去年同期相比臺時產量增加了13~17t/h,噸產品電耗降低了1~1.5kwh; 優化了回轉窯系統工藝參數,臺時產量大幅度增加,煤耗、電耗相應降低,與去年同期相比,一公司煤耗降低了8.39kgce/t,二公司降低了2.25 kgce/t,熟料綜合電耗一公司降低了2.59kwh/t,二公司降低了0.83 kwh/t; 制成系統利用水泥淡季時間將兩臺水泥磨大袋收塵濾袋全部更換為戈爾濾袋,減少了20 mg/Nm3 的粉塵排放量,同時由于增加了系統通風,使臺時產量提高了10t左右,工序電耗相應降低1.89kwh/t。”陳昌峰說。
技術改造是主攻點
寧夏賽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賽馬實業”)是一家以水泥為主業的上市公司,現有資產13.5億元,年水泥生產能力500萬噸。在寧夏自治區第六次環保大會上,寧夏賽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被命名為“寧夏自治區環境友好企業”。這對于高污染、高能耗的水泥企業來說,實屬不易。
據寧夏賽馬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介紹,賽馬實業位于銀川市區的上風口,做好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工作不僅有利于提升企業競爭力、促進企業長遠發展,而且對改善整個銀川市的環境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公司先后獲得了“全國環境保護先進企業”、“全國綠化先進企業”等榮譽。
近年來,公司下大力氣進行純低溫余熱發電、安裝使用收塵設施、建設循環水再利用設施、工業廢渣再利用等技術改造。據了解,賽馬實業累計投入了幾千萬元安裝使用收塵設施89臺,建設再利用循環水設施2套,并對1號窯尾電收塵及煤粉制備系統進行了徹底的技術改造。通過不懈努力,企業環保設施運轉率達到95%以上,生產用水利用率達到95%以上,實現了工業污染源穩定達標排放。
山水集團是山東省千家重點能耗企業之一,年產水泥3000萬噸。隨著第7座余熱發電站的建成投產,山水集團已經形成7.35萬千瓦的裝機容量,熟料生產中90%以上的余熱得以回收發電。如今,山水集團每年余熱發電達到4.2億度,相當于節省標煤5.16萬噸,2007年,山水集團節約標準煤超過6萬噸,連續兩年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節能目標。近日,記者走訪了山水集團信息中心主任張桂良。
“水泥行業因落后小水泥廠比重偏高,歷來面臨高耗能、高污染等嚴峻問題。對環境的污染主要包括粉塵、廢氣、廢水和噪聲污染等。山水集團采取了余熱發電技術及高壓變頻改造技術來實現節能減排,利用余熱發電技術可以控制廢氣的排放量,有效地避免對大氣的污染; 對粉塵污染則采用增加電收塵和布袋收塵器,采用密封式的設備進行物料傳送; 廢水方面采用循環水實現零排放; 對于控制噪聲污染,集團更是選用了加工精度高、裝配質量好、產生噪聲低的設備,生產線運行時產生的噪聲安裝減振裝置、隔音墻和消聲器,同時采取車間外植樹綠化,以隔絕、吸收和屏蔽噪聲。”張桂良告訴記者。“因為原燃材料價格上漲,山水集團目前面臨的能耗壓力比較大,而因為采用相關降低環境污染的設備,配備了相關的信息化項目,環保壓力倒是比較小。”
利用余熱進行發電,不僅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還能有效節約能源、減少粉塵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全國不少省市投資主管部門在核準水泥建設項目時,已經把有沒有余熱發電作為核準條件。而有關政策規定,“十一五”期間,2000t/d以上的熟料生產線建成余熱發電工程的要達到40%。可以說,純低溫余熱發電將獲得越來越大的發展空間。
鼎鑫水泥技術部部長助理諶玉雙介紹,公司就計劃下一步實施余熱發電項目技改措施,利用水泥熟料生產線窯頭、窯尾余熱資源,投資近1億元建設純低溫余熱電站。據了解,該項目前期工作已著手進行,一條2500t/d生產線和一條5000t/d生產線余熱發電項目已經省發改委核準。預計項目上馬后每年可達到供電8989.36萬kwh,節約標煤3.28萬噸,減排粉塵109噸,可減排燃煤發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碳 11.6萬噸、二氧化硫1.46萬噸,增濕塔可節約30%噴水量,能夠實現極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精確控制靠IT
水泥生產系統數據復雜工業生產過程,存在復雜的串并聯關系,物料依次通過生料制備、熟料煅燒、水泥粉磨三大階段,最終得到水泥產品。在這一過程中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譬如要根據風溫、分解率、廢氣溫度等參數選擇合適的噴煤量、風量、窯轉速等操作變量,這樣才能達到經濟、合理、穩定的運行。因此,對生產過程的實時準確監控、實時調整參數與變量,使各參數達到最優配置,是保證生產正常運轉的核心。
“水泥生產‘不就是三把石頭一把土’。”陳昌峰打趣道,“要把石灰石等礦石生產成水泥產品,需要大量的熱,因此過去在水泥生產中,看火工全憑多年經驗,肉眼觀察窯內情況保證熟料生產。”
據了解,現在這種情況在鼎鑫水泥早已經成為昨日的歷史了,全程DCS監控已經完全運用到了生產過程中。諶玉雙介紹,各種生產中的實時信息都可以通過監控系統一目了然,一旦出現任何情況,監控人員在計算機屏幕中馬上就能看到相關的報警信息,并及時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而且系統已經與各級環保管理機關實現了實時聯網,他們可以在任何時候查看我們的排污指標。”
寧夏賽馬通過網絡也實現了遠程實時監控和遠程故障診斷,黃生說:“通過把監控信息單向傳輸到管理網絡上,管理人員可以實時了解生產狀況,確保各項指標處于經濟合理的運行狀態。”
2000年以前在寧夏賽馬,技術人員要了解生產運行的情況,必須到一線生產車間,通過現場看、聽、摸、量,才能掌握生產狀況; 2000年到2007年,公司投資新建了2500噸生產線,并建設了中控室,中控室通過DCS(集散控制系統)直接與工藝設備連接,實時采集生產信息,技術人員在中控室可以進行遠程監控和遠程故障診斷,實現集中控制、分散管理; 從2007年至今,技術人員無需跑到中控室,只要在自己的電腦上就可以通過數據對生產狀況進行判斷,進行遠程監控和遠程故障診斷,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控制水平和效率,并為管理層的決策分析提供了必要的基礎數據。
“近幾年,山水集團累計投資近2億元,實施了全面的信息化改造,已基本實現了生產控制自動化、生產過程數字化、供銷存智能化、集團信息網絡化。”張桂良說,“我們采用了數字化系統來實現對煙氣、灰塵的在線監測,通過DCS控制系統和電視監控畫面隨時監控收塵設備的運行情況,確保運行參數的準確性和運行的可靠性。”
目前,山水集團所有生產線已全部實現DCS自動控制。從原材料破碎到水泥包裝的開停機及參數調整,全部由中控室的中控人員集中操作控制,并通過視頻系統對全廠的關鍵部位和主機設備,進行在線實時監控。“當前,建材行業主要使用集散控制系統(DCS),DCS是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和網絡技術高度結合的產物,它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歷程,技術成熟,與先進的產業技術充分融合,具有較強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利用DCS實現對生產進行自動化控制,控制在生產過程中的煤耗,電耗,充分進行節能減排。”張桂良向記者介紹說。
建節能減排長效機制
對建材行業來說,引進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既是傳統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節能減排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水泥生產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屬于典型的大進大出,如果數據不準確、不及時,就很難保證節能減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張桂良帶領他的團隊,自行開發了國內水泥行業獨有的生產過程數字化系統,實現了各主機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如煤耗、電耗、臺時等)在線隨機顯示,以及生產日報、月報的自動生成功能,在生產過程率先實現了計算機永續盤存。
其中,在大宗原燃材料的供應方面,山水集團信息中心還自行開發了原燃材料進廠“一車一檢、一車一結”系統,一方面堵塞了管理漏洞,一方面由于源頭得到了控制,也為穩定生產、穩定操作、穩定能源消耗提供了重要保證。如此一來,進廠、出廠、消耗、領用等實現了智能化管理。
“集團下屬企業的數據信息實現了網絡共享。目前,對于各子公司的產供銷情況、能源消耗情況、主機設備運行狀態等所有數據信息,在授權范圍內,登錄集團內的任何一臺計算機都可以看到,促進了企業之間相互學習、優化指標,也使集團的決策更加科學、及時,防止出現可怕的‘大企業病’。”張桂良自豪地告訴記者。此外,在推廣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同時,山水集團還建立了中控員、技術主管業績考核檔案,出臺了節能降耗獎勵機制,凡是在節電、節煤、節水、節油等方面實施小改小革或提出合理化建議的,見效就獎勵,降耗給提成。
經過努力,山水集團在加快發展、壯大規模的同時,通過帶頭執行國家產業政策,自覺探索節能減排的新思路、新技術、新辦法,走出了一條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路子,其煤耗、電耗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0個和15個百分點,粉塵、廢氣排放均低于國家控制標準,山水集團所屬生產企業已經全部通過國家環保總局的驗收。
“為了能夠在環保和節能方面做得更好,我們將繼續增加信息化方面技術的使用,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只有加強信息技術在產品配方、檢測、流程控制、排放監控等各方面的應用,建材行業才有可能達到節能減排的最終目標。”張桂良和他的團隊,把山水集團在2010年確保各項指標爭取達到國內最佳、國際先進,定為繼續努力的目標。
記者了解到,在大型水泥企業,信息技術已經深入到企業運營的各個環節,這種精細化管理為節能減排提供了長效機制的保障。賽馬實業目前已經上線了OA、ERP、MIS等管理信息系統,從原材料進廠到產成品出廠結算,包括運輸車輛的調度安排等,各個環節都在信息系統的“看護”下完成。企業成敗取決于管理。信息化建設不僅能監測和優化企業運營的各個環節,更為關鍵的是,給企業上下帶來了精細化管理的思想變革,思想變革再反作用于管理,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
采訪手記節能減排管理先行
為了迎接奧運關停水泥企業可能是一個短期的行為,但是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政府管理部門對于水泥行業高能耗、高污染的重視。
在鼎鑫水泥,記者看到一輛輛來拉水泥的大貨車絡繹不絕,而一墻之隔的水泥廠卻處在關停階段,此時記者深深感到“環境保護、節能減排”才是企業競爭力的真正含義。
所以對于企業而言,綠色環保絕對是一個值得長期關注的命題,必須健全組織機構促進節能減排管理水平的穩步提升。
在鼎鑫水泥,陳昌峰所在的技術部同時還擔負著全公司的環保和節能減排工作,從生產工藝源頭就開始提高技能減排效果,并在整個生產過程中以技術手段作為節能減排的有力支持。
在鼎鑫水泥內部,還制定《能源消耗定額考核辦法》,參照節能減排目標和目前同行業同規模的先進能耗水平,下達生產系統、輔助生產系統、附屬生產系統煤、油、水、電等能源的單耗指標,制定了詳細的考核辦法,并對能源使用進行日常檢查,月底進行考核,直接與員工工資掛鉤。
正是有了這些將節能減排落實到每一個具體崗位,明確各級人員的工作職責,強化主要指標的跟蹤分析、細節管理和過程控制的管理制度,輔以IT等先進的生產技術,才確保了鼎鑫水泥這樣的大型水泥企業向著“綠色環保”不斷邁進。
建材行業的生產能耗占全國總能耗的9%左右,占工業能耗的13%左右,二氧化硫排放量占14%左右,排放粉塵和煙塵占全國工業排放量的55%左右。這樣一組數字充分說明,建材行業是能耗大、污染重的產業,其節能、降耗、減排的工作任重道遠。
節能降耗是建材行業長期以來一直關注的話題,這不僅是因為國家政策的號召和壓力,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節能降耗已經成為建材企業之間競爭的一個重要因素,它直接決定了建材企業的成本差異和競爭優勢。因此,節能降耗不是可有可無的“選修課”,而是企業謀求長遠發展、提升競爭優勢的“必修課”。
節能降耗空間大
建材行業屬于能源依賴型企業,主要消耗煤和電這兩大能源。據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信息部主任宋有昆介紹,建材行業具有兩大特性: 一方面它是能耗大、污染重的工業; 另一方面,它在循環經濟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據了解,建材行業每年消納和利用的各類固體廢棄物數量在4億噸左右,約占全國工業部門固體廢棄物利用總量的80%以上,是整個社會實現資源循環的一個關鍵環節。
針對這兩大特性,《建材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強調,建材工業作為資源、能源依賴型和環境敏感型工業,國家已經將建材工業列為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領域。“十一五”期間,建材工業的發展應當以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環境為中心,以水泥、墻體材料產業為重點,以提高資源利用率、固體廢棄物利用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為目標,緊緊依靠技術進步,按照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把建材工業發展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要科學制定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建立和完善發展循環經濟的技術支撐體系,大力發展節省資源能源的產品。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行清潔生產,全面推進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綜合利用。
根據2007年的統計數據,中國建材工業的平均綜合能耗為5.1噸標準煤,這比2005年下降了20%; 能耗總量達到1.95億噸標準煤; 固體廢棄物(譬如: 高爐礦渣、廢棄輪胎、煤矸石等)利用量達到5.6億噸,是2002年的兩倍。數據表明,中國建材工業在節能減排的道路上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建材工業的綜合能耗依然高出20%~50%,節能降耗的空間還是比較大的。
據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信息中心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水泥是建材行業的耗能大戶,占整個建材工業能耗總量的57%左右,其消耗的煤炭占國內煤炭消費總量的15%; 其次是墻體材料,占建材工業能耗總量的23%左右; 這二者加起來占據了建材工業能耗總量的80%左右。在水泥工業中,煤和電的成本要占到70%,降低煤耗和電耗是水泥工業的長期任務。所以,水泥應該成為建材行業節能降耗的“急先鋒”,整個水泥行業的發展核心就是圍繞著“節能降耗”。
根據水泥行業“十一五”規劃,該行業節能降耗的目標為: 在“十五”的基礎上下降25%,每年平均下降5%左右。該目標高于國家“十一五”整體能耗下降20%的目標。建材聯合會信息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說,水泥行業節能降耗主要是通過三大途徑: 結構調整、技術改造和精細化管理。
具體來講,結構調整是指“上大壓小”,淘汰落后的、小型的水泥廠,將立窯淘汰,著重上線旋轉窯,并大力推廣新型干法水泥,關閉年產量30萬噸以下的小型水泥廠,重點扶植日產量在2500噸以上的大企業。
技術改造是指廣泛推廣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完善收塵、循環水利用、工業廢渣利用等設施。純低溫發電技術可將300攝氏度左右的廢氣轉化成電,1噸熟料基本上可以產生出40度左右的電能,實現變廢為寶,極大地降低了水泥企業的電耗,使每噸水泥的成本降低了12.8元。
精細化管理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等信息技術,實現企業對生產過程的實時控制,對進銷存、財務、生產等環節的精細化管理。
河北鹿泉東方鼎鑫水泥有限公司(下稱鼎鑫水泥)始建于2000年,至今已形成年產熟料300萬噸,優質高標號水泥400萬噸的能力,擁有兩條日產2000噸熟料和一條日產4000噸熟料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2007年年初,作為河北省惟一一家區域性規模企業,入圍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國土資源部聯合扶持的“國家重點支持60家水泥工業結構調整大型企業名單”。被石家莊市政府評定為“2007年度節能降耗先進企業”,是石家莊市政府十五家“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單位”之一。公司副總工程師兼技術部部長陳昌峰告訴記者,為了實現節能降耗的目標,公司進行了大量工作。實際工作中他們明顯地感覺到還是可以通過優化生產系統挖掘出很大的節能潛力。
“2008年1~2月份對生產系統進行了檢修,調整了3臺生料磨機的級配,截至5月底與去年同期相比臺時產量增加了13~17t/h,噸產品電耗降低了1~1.5kwh; 優化了回轉窯系統工藝參數,臺時產量大幅度增加,煤耗、電耗相應降低,與去年同期相比,一公司煤耗降低了8.39kgce/t,二公司降低了2.25 kgce/t,熟料綜合電耗一公司降低了2.59kwh/t,二公司降低了0.83 kwh/t; 制成系統利用水泥淡季時間將兩臺水泥磨大袋收塵濾袋全部更換為戈爾濾袋,減少了20 mg/Nm3 的粉塵排放量,同時由于增加了系統通風,使臺時產量提高了10t左右,工序電耗相應降低1.89kwh/t。”陳昌峰說。
技術改造是主攻點
寧夏賽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賽馬實業”)是一家以水泥為主業的上市公司,現有資產13.5億元,年水泥生產能力500萬噸。在寧夏自治區第六次環保大會上,寧夏賽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被命名為“寧夏自治區環境友好企業”。這對于高污染、高能耗的水泥企業來說,實屬不易。
據寧夏賽馬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介紹,賽馬實業位于銀川市區的上風口,做好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工作不僅有利于提升企業競爭力、促進企業長遠發展,而且對改善整個銀川市的環境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公司先后獲得了“全國環境保護先進企業”、“全國綠化先進企業”等榮譽。
近年來,公司下大力氣進行純低溫余熱發電、安裝使用收塵設施、建設循環水再利用設施、工業廢渣再利用等技術改造。據了解,賽馬實業累計投入了幾千萬元安裝使用收塵設施89臺,建設再利用循環水設施2套,并對1號窯尾電收塵及煤粉制備系統進行了徹底的技術改造。通過不懈努力,企業環保設施運轉率達到95%以上,生產用水利用率達到95%以上,實現了工業污染源穩定達標排放。
山水集團是山東省千家重點能耗企業之一,年產水泥3000萬噸。隨著第7座余熱發電站的建成投產,山水集團已經形成7.35萬千瓦的裝機容量,熟料生產中90%以上的余熱得以回收發電。如今,山水集團每年余熱發電達到4.2億度,相當于節省標煤5.16萬噸,2007年,山水集團節約標準煤超過6萬噸,連續兩年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節能目標。近日,記者走訪了山水集團信息中心主任張桂良。
“水泥行業因落后小水泥廠比重偏高,歷來面臨高耗能、高污染等嚴峻問題。對環境的污染主要包括粉塵、廢氣、廢水和噪聲污染等。山水集團采取了余熱發電技術及高壓變頻改造技術來實現節能減排,利用余熱發電技術可以控制廢氣的排放量,有效地避免對大氣的污染; 對粉塵污染則采用增加電收塵和布袋收塵器,采用密封式的設備進行物料傳送; 廢水方面采用循環水實現零排放; 對于控制噪聲污染,集團更是選用了加工精度高、裝配質量好、產生噪聲低的設備,生產線運行時產生的噪聲安裝減振裝置、隔音墻和消聲器,同時采取車間外植樹綠化,以隔絕、吸收和屏蔽噪聲。”張桂良告訴記者。“因為原燃材料價格上漲,山水集團目前面臨的能耗壓力比較大,而因為采用相關降低環境污染的設備,配備了相關的信息化項目,環保壓力倒是比較小。”
利用余熱進行發電,不僅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還能有效節約能源、減少粉塵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全國不少省市投資主管部門在核準水泥建設項目時,已經把有沒有余熱發電作為核準條件。而有關政策規定,“十一五”期間,2000t/d以上的熟料生產線建成余熱發電工程的要達到40%。可以說,純低溫余熱發電將獲得越來越大的發展空間。
鼎鑫水泥技術部部長助理諶玉雙介紹,公司就計劃下一步實施余熱發電項目技改措施,利用水泥熟料生產線窯頭、窯尾余熱資源,投資近1億元建設純低溫余熱電站。據了解,該項目前期工作已著手進行,一條2500t/d生產線和一條5000t/d生產線余熱發電項目已經省發改委核準。預計項目上馬后每年可達到供電8989.36萬kwh,節約標煤3.28萬噸,減排粉塵109噸,可減排燃煤發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碳 11.6萬噸、二氧化硫1.46萬噸,增濕塔可節約30%噴水量,能夠實現極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精確控制靠IT
水泥生產系統數據復雜工業生產過程,存在復雜的串并聯關系,物料依次通過生料制備、熟料煅燒、水泥粉磨三大階段,最終得到水泥產品。在這一過程中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譬如要根據風溫、分解率、廢氣溫度等參數選擇合適的噴煤量、風量、窯轉速等操作變量,這樣才能達到經濟、合理、穩定的運行。因此,對生產過程的實時準確監控、實時調整參數與變量,使各參數達到最優配置,是保證生產正常運轉的核心。
“水泥生產‘不就是三把石頭一把土’。”陳昌峰打趣道,“要把石灰石等礦石生產成水泥產品,需要大量的熱,因此過去在水泥生產中,看火工全憑多年經驗,肉眼觀察窯內情況保證熟料生產。”
據了解,現在這種情況在鼎鑫水泥早已經成為昨日的歷史了,全程DCS監控已經完全運用到了生產過程中。諶玉雙介紹,各種生產中的實時信息都可以通過監控系統一目了然,一旦出現任何情況,監控人員在計算機屏幕中馬上就能看到相關的報警信息,并及時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而且系統已經與各級環保管理機關實現了實時聯網,他們可以在任何時候查看我們的排污指標。”
寧夏賽馬通過網絡也實現了遠程實時監控和遠程故障診斷,黃生說:“通過把監控信息單向傳輸到管理網絡上,管理人員可以實時了解生產狀況,確保各項指標處于經濟合理的運行狀態。”
2000年以前在寧夏賽馬,技術人員要了解生產運行的情況,必須到一線生產車間,通過現場看、聽、摸、量,才能掌握生產狀況; 2000年到2007年,公司投資新建了2500噸生產線,并建設了中控室,中控室通過DCS(集散控制系統)直接與工藝設備連接,實時采集生產信息,技術人員在中控室可以進行遠程監控和遠程故障診斷,實現集中控制、分散管理; 從2007年至今,技術人員無需跑到中控室,只要在自己的電腦上就可以通過數據對生產狀況進行判斷,進行遠程監控和遠程故障診斷,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控制水平和效率,并為管理層的決策分析提供了必要的基礎數據。
“近幾年,山水集團累計投資近2億元,實施了全面的信息化改造,已基本實現了生產控制自動化、生產過程數字化、供銷存智能化、集團信息網絡化。”張桂良說,“我們采用了數字化系統來實現對煙氣、灰塵的在線監測,通過DCS控制系統和電視監控畫面隨時監控收塵設備的運行情況,確保運行參數的準確性和運行的可靠性。”
目前,山水集團所有生產線已全部實現DCS自動控制。從原材料破碎到水泥包裝的開停機及參數調整,全部由中控室的中控人員集中操作控制,并通過視頻系統對全廠的關鍵部位和主機設備,進行在線實時監控。“當前,建材行業主要使用集散控制系統(DCS),DCS是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和網絡技術高度結合的產物,它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歷程,技術成熟,與先進的產業技術充分融合,具有較強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利用DCS實現對生產進行自動化控制,控制在生產過程中的煤耗,電耗,充分進行節能減排。”張桂良向記者介紹說。
建節能減排長效機制
對建材行業來說,引進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既是傳統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節能減排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水泥生產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屬于典型的大進大出,如果數據不準確、不及時,就很難保證節能減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張桂良帶領他的團隊,自行開發了國內水泥行業獨有的生產過程數字化系統,實現了各主機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如煤耗、電耗、臺時等)在線隨機顯示,以及生產日報、月報的自動生成功能,在生產過程率先實現了計算機永續盤存。
其中,在大宗原燃材料的供應方面,山水集團信息中心還自行開發了原燃材料進廠“一車一檢、一車一結”系統,一方面堵塞了管理漏洞,一方面由于源頭得到了控制,也為穩定生產、穩定操作、穩定能源消耗提供了重要保證。如此一來,進廠、出廠、消耗、領用等實現了智能化管理。
“集團下屬企業的數據信息實現了網絡共享。目前,對于各子公司的產供銷情況、能源消耗情況、主機設備運行狀態等所有數據信息,在授權范圍內,登錄集團內的任何一臺計算機都可以看到,促進了企業之間相互學習、優化指標,也使集團的決策更加科學、及時,防止出現可怕的‘大企業病’。”張桂良自豪地告訴記者。此外,在推廣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同時,山水集團還建立了中控員、技術主管業績考核檔案,出臺了節能降耗獎勵機制,凡是在節電、節煤、節水、節油等方面實施小改小革或提出合理化建議的,見效就獎勵,降耗給提成。
經過努力,山水集團在加快發展、壯大規模的同時,通過帶頭執行國家產業政策,自覺探索節能減排的新思路、新技術、新辦法,走出了一條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路子,其煤耗、電耗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0個和15個百分點,粉塵、廢氣排放均低于國家控制標準,山水集團所屬生產企業已經全部通過國家環保總局的驗收。
“為了能夠在環保和節能方面做得更好,我們將繼續增加信息化方面技術的使用,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只有加強信息技術在產品配方、檢測、流程控制、排放監控等各方面的應用,建材行業才有可能達到節能減排的最終目標。”張桂良和他的團隊,把山水集團在2010年確保各項指標爭取達到國內最佳、國際先進,定為繼續努力的目標。
記者了解到,在大型水泥企業,信息技術已經深入到企業運營的各個環節,這種精細化管理為節能減排提供了長效機制的保障。賽馬實業目前已經上線了OA、ERP、MIS等管理信息系統,從原材料進廠到產成品出廠結算,包括運輸車輛的調度安排等,各個環節都在信息系統的“看護”下完成。企業成敗取決于管理。信息化建設不僅能監測和優化企業運營的各個環節,更為關鍵的是,給企業上下帶來了精細化管理的思想變革,思想變革再反作用于管理,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
采訪手記節能減排管理先行
為了迎接奧運關停水泥企業可能是一個短期的行為,但是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政府管理部門對于水泥行業高能耗、高污染的重視。
在鼎鑫水泥,記者看到一輛輛來拉水泥的大貨車絡繹不絕,而一墻之隔的水泥廠卻處在關停階段,此時記者深深感到“環境保護、節能減排”才是企業競爭力的真正含義。
所以對于企業而言,綠色環保絕對是一個值得長期關注的命題,必須健全組織機構促進節能減排管理水平的穩步提升。
在鼎鑫水泥,陳昌峰所在的技術部同時還擔負著全公司的環保和節能減排工作,從生產工藝源頭就開始提高技能減排效果,并在整個生產過程中以技術手段作為節能減排的有力支持。
在鼎鑫水泥內部,還制定《能源消耗定額考核辦法》,參照節能減排目標和目前同行業同規模的先進能耗水平,下達生產系統、輔助生產系統、附屬生產系統煤、油、水、電等能源的單耗指標,制定了詳細的考核辦法,并對能源使用進行日常檢查,月底進行考核,直接與員工工資掛鉤。
正是有了這些將節能減排落實到每一個具體崗位,明確各級人員的工作職責,強化主要指標的跟蹤分析、細節管理和過程控制的管理制度,輔以IT等先進的生產技術,才確保了鼎鑫水泥這樣的大型水泥企業向著“綠色環保”不斷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