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貿促會15日發布的《2007中國會展經濟發展報告》稱,參展商對2007年中國展覽會的總體滿意度略有下降,而對參展后的繼續參展意向則大幅下降。 鑒于參展商對2007年展會滿意度呈下降的態勢,我們對展會組委會進行了調查采訪。結果發現,有的展會結束后,組委會就自動解散了。如由國家質檢總局和山東省政府主辦的中國名牌產品博覽交易會,其組委會系臨時抽調人員組成,展會閉幕后,組委會的人員均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我們很難再與相關負責人取得任何聯系。 這其中就包括第九屆北京國際工程機械展覽與技術交流會(BICES)這一業內知名品牌展會。其組委會的一位負責人透露,參展商和觀眾對第九屆BICES的最大的不滿就是展館硬件設施問題。其中,BICES曾多次啟用的全國農業展覽館與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相比,硬件設施明顯落后,難以滿足參展商的要求。但隨著2009年BICES移師新國展,這一難題將得到極大的改善。
針對2007年參展商對展會滿意度下降的原因,上海傳美廣告有限公司認為,參展企業的市場調研準備不充分,更談不到什么創意可言,從而導致參展效果不明顯;從組委會的角度而言,展會設施簡單、管理混亂;另外,由于政府對展會干預過多,從而導致一些參展商積極性受挫,放棄繼續參展。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2007年參展商之所以對展會滿意度下降,是因為他們的參展意識和要求都提高了,而組委會卻仍然停留于老一套的辦展方式。另外,專業觀眾可以通過網絡、電話等方式采購,而不一定通過展會,因此專業觀眾的數量和質量有所下降。 2008年寧波國際五金展覽會結束后,有參展網友在“一大把”五金論壇發表了一篇對該展會的評論,該網友表示,在五金行業展會報道上,行業媒體應該有行業媒體的高度責任感,客觀事實的報道展會真相,為企業提供正確的資料導向。同時希望相關單位,站在行業的高度,高度負責的對待行業展會。原文如下: 我公司參加了今年(08年)3月4日至7日在寧波舉行的2008年寧波國際五金展覽會”,發現效果于展覽公司宣傳以及相關行業媒體報道的完全不一樣,同時,由于本人負責我們公司的展會業務,有一些想法希望能引起相關單位的注意: 希望行業媒體:有高度媒體責任感,客觀報道展會,為企業參展提供參考 在我參加過的一些展會中,眾多五金中小企業抱怨行業的各類展會太多,每個展會的宣傳都是特大,特好。行業媒體也是不分大小好壞,一律向好的方面報道,這樣一來,企業也就沒有了參考的資料,行業媒體也就沒能起到真正的作用,甚至有誤導企業的可能。就好比此次的寧波五金展,本來效果就不是很好,許多網站還都以正面的形式作報道。 行業同仁們希望,行業媒體能夠以高度的責任感來客觀報道展會,提出客觀的分析意見,為企業提供相關參展參考,也為展覽公司提供參考。 希望行業商(協)會:重視自身地位和身份,做好企業帶頭人 看看如今大大小小的的行業展會,不是這個行業組織批準就是那個行業組織主辦或協辦。
曾記得一位同仁(考慮到該企業發展等原因,不方便提及真實名稱)的話說就是:“不知道是展覽公司的公關做的太好,還是這些行業組織本身沒把自己當回事(自己不把權威當權威),否則怎么會隨便一個小展會都會有權威機構的支持。” 因此,我們這些不大不小的五金企業希望,行業組織站在整個行業發展的高度,拿出自己的權威來,嚴把支持關,該支持的展會全力支持,不該支持的盡量不支持,積極維護行業和會員的利益。 希望展覽公司:做好辦展的前期調研,客觀宣傳 看一下各類展會的網絡宣傳,查一下各的展會的平面廣告,我們不難發現,無論展會大小,都是千篇一律的正面宣傳,同一地區相同行業的展會宣傳甚至有好多不同版本的宣傳廣告。一些中小企業甚至發出這樣的感嘆,不知道這些展覽公司的企劃人員是從哪里找出這么多地區、行業優勢來的,也行還是在不懂行業的前提下。 多方攜手提高國內展會滿意度 組委會對參展商和專業買家都應該進行細致的研究,了解他們的需求,進而讓雙方能夠更好地對接。一大把工程機械頻道認為,政府、協會、組委會和展館等多方面應共同努力,提高展會的質量。政府應該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以及包括銀行、稅務、交通等在內的公共環境;行業協會應該為主辦單位提供盡可能多的信息,協助規范行業行為等;對于組委會來說,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準,才是吸引參展商和專業觀眾的關鍵所在。
記者采訪了有多年展會組織經驗的劉小雅經理,讓她談談對展會的看法 劉小雅經理認為,展會原本是展示企業自身形象、介紹自己產品、交流和了解行業情況的一種形式。隨著中國經濟近幾天來的快速發展,大大小小的展會如雨后春筍般冒出,其中不乏渾水摸魚者,但更多的市場反饋——中國的展會整體質量在下降。其中組委會的辦展隨意性、缺乏準備性是不容忽視的,隨意性是展會發起方有時僅憑單一某年的資源配備便發起展商參會,完全從自身的短期市場效益考慮,并沒有考慮到舉辦展會應對展商負責、對行業發展負責、對觀眾負責。 除了一些特別情況,展會運營應該是為行業或者經濟的持續積極發展做出貢獻的。比如中國的“廣交會”,由于長期的投入和運營已經創建出自己的展會品牌,取得了很好的市場反響,也不愁沒有展商和觀眾。同樣,2010年將要在上海舉辦的“世博會”也是一個國際性的展會,擁有自己的品牌,其身后也有固定的組織運營操作,走過幾百年的“世博會”已經是今天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展會之一了。 中國的展會如果要在現有的平臺上更上一層樓,主辦方應該對自己展會定位、品牌建立有更深層次的思考。不要因為短期的利益,而盲目的辦展,這樣整個展會行業的發展也會走下坡路。而同時,由于國內展會人才的缺乏,我們應多借鑒國外優秀的策展案例,讓我們的中國的展會辦出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