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今年節能減排的目標,必須認識到形勢緊迫、意義巨大。去年是“十一五”規劃施行的第二年,雖然節能減排取得了積極進展,但建設系統內部個別地區、個別行業節能減排工作中還存在認識不到位、責任不明確、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實、協調不得力等問題。去年,國務院36號文件明確了統計監測考核的機制與方法,要求不折不扣地完成“十一五”期間的節能減排目標,節能減排工作情況將作為政府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和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一票否決”制。這就提醒我們,要實現“十一五”末節能減排兩項約束性指標,不論是在任務上還是時間上,都更加緊迫。
節能減排,關鍵在真抓實干。首先,推動新技術推廣應用,促進城鄉建設節能降耗。如新建建筑節能工作,應研究制定節能省地環保型建筑的經濟激勵政策,鼓勵住宅技術創新,推廣應用“四節一環保”技術和部品,加快住宅產業化進程。加大執行節能標準的監管力度,開展更低能耗建筑示范和推廣綠色建筑工作,落實建筑節能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繼續開展建筑節能專項檢查。其次,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當前,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1.5億平方米的工作任務已分解到地方,各地應研究制定利用中央財政資金支持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的相關政策。繼續加強既有政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運行節能監管。抓緊研究制定用能標準、能耗限額和超限額加價、節能服務等制度。第三,發展新型節能節材建筑材料。推進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規模化應用,抓好示范項目,擴大示范規模。繼續開展禁止使用實心黏土磚工作。推動新型墻體材料和節能建材生產及應用。第四,組織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包括與國務院有關部門組織實施“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組織實施“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研究開發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技術、產品。
城鎮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方面,則應促進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水平不斷提高,理順管理體制,強化行政監管,多渠道融資,增加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的投入。
2008年是實現“十一五”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目標的關鍵年、攻堅年。而今,建設系統節能減排目標已定,建設系統上上下下要擔負起該擔當的責任,狠抓落實,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力爭在節能減排工作方面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