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與建筑相關的能耗幾乎占據社會總能耗的半壁江山,這必然擠占其他領域所需的能源,影響經濟社會的發展,也給資源供應和環境保護帶來極大的壓力。
這種建筑能源的高消耗,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人們遷進的新居,絕大多數仍是沿用傳統建材建成的。據了解,現在我國每年新建房屋20億平方米中,99%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而既有的約430億平方米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能源效率措施,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耗為發達國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走在大街上,看到的大型建筑,外表幾乎都是寬大的玻璃幕墻。這種大玻璃幕墻,夏季室內超熱,冬季又不擋寒。多數摩天大廈不得不加大功率開放空調以調節室溫,能源高消耗觸目驚心。
建筑能源高消耗問題已經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自1986年以來,我國已相繼出臺了多份有關建筑節能的文件。節能建筑技術也日臻完善,筆者曾在一次節能建材展覽會看到,各種節材節能的建筑材料琳瑯滿目,成套的節能屋美觀大方。然而,由于各地對建筑節能相關法規重視不夠,已頒發的法規沒有得到應有的執行,監管不嚴,處罰乏力,違法成本低,使開發商沒有遵守法規的足夠壓力;對節能建材的使用也缺乏激勵政策,使開發商沒有建設節能建筑的積極性。此外,人們節能意識還比較淡薄,比如一些大型公共建筑空調溫度開得過低,一些居民開空調蓋被子睡覺,也浪費了大量能源。
建筑能源高消耗,將是我國資源和環境難以承受的。2006年底,全國政協調研組就建筑節能問題提交的調研數據顯示:按目前的趨勢發展,到2020年我國建筑能耗將達到10.9億噸標準煤。換算成發電量,比三峽電站34年的發電量總和還要多。
但從另一方面講,當前建筑能耗高,也意味著節能潛力巨大。發展節能建筑,能取得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據測算,一座中國式節能樓宇消耗的能量僅為類似樓宇耗能的30%,每年還可節約1萬噸水。能源專家稱,整個樓宇70年使用壽命中節約的費用可以再建一座同樣的樓宇。節能建筑,實際上是一座亟待挖掘的“富礦”。
對于這樣的“富礦”,外國公司對參與我國建筑節能改造已經躍躍欲試,我們更不能坐失商機。何況,節能建筑是世界的潮流,可持續發展必須走的路,已勢在必行。為此,在建設方面,有關部門應加大監督執法及懲處力度,使建筑節能標準等法規能得到順利實施,同時,應出臺優惠政策,激發開發商建造節能建筑和改造傳統建筑的熱情;在消費方面,每個人都應養成良好的節能習慣,從一件件小事做起,匯成強大的節能力量。
節能建筑的推廣,將使我們的家園更加環保、美麗,將有利于人類的永續發展。但愿節能建筑能成為新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