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中國水泥協會:水泥工業戰略重組條件已成熟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09-19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轉自和訊網  作者:和訊網
核心提示:中國水泥協會:水泥工業戰略重組條件已成熟
    近一個月以來,圍繞水泥業兼并重組的消息不斷涌現:8月17日,南方水泥的橫空出世;8月29日,中材集團遞交赴港上市申請;9月初,摩根士丹利入主海螺水泥遇阻;冀東水泥改變轉讓股權給德國海德堡的初衷;9月14日,秦嶺水泥“遠嫁”傳聞……

  種種跡象表明:以中國建材集團、安徽海螺集團、美國高盛集團為代表的央企、民營、外資三種力量,正在上演我國水泥市場有史以來最為激烈的跑馬圈地、合縱連橫的“大戲”。

  正如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所指出的,提高產業集中度是“十一五”期間水泥業結構調整的主旋律,水泥工業大規模戰略重組的條件已經成熟。

  兼并重組動因

  9月18日,本報記者從北京漢鼎世紀了解到,中國水泥行業有兼并重組的沖動是因為:一、行業整體呈粗放型發展,不符合新型工業化的要求,資源、能源消耗高,污染嚴重,生態和環境壓力越來越大;二、總量供大于求導致行業整體效益下滑,由于落后生產能力退出市場緩慢,水泥行業存在低水平總量過剩問題,由于供大于求,企業為了保住市場份額,相互壓價,無序競爭加劇,導致市場環境惡化;三、結構性矛盾突出,落后立窯水泥比重仍比較大,生產企業數量多,產業集中度低;四、水泥行業稅賦過高,影響了行業整體的發展。

  “與同樣產能過剩的鋼鐵行業相比,水泥行業集中度相對較低,對價格制衡能力也較弱。全國產量排名前10位的大型企業集團水泥生產總能力也只相當于法國拉法基集團的產能。”漢鼎世紀的分析師認為,我國水泥企業持有生產許可證的有7000多家,任何一家企業都無法左右水泥的產量及價格,價格戰成了企業拼市場的有效手段。水泥行業不能將燃料及原料漲價對產品價值的影響傳遞到下游產業中去,近而使水泥行業資金周轉不靈,導致惡性循環。因此,通過并購重組擴大規模是中國水泥行業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重要環節。

  自2006年中期起,國務院、發改委、財政部發布了取消水泥出口退稅等一系列旨在調整水泥行業發展結構的調控手段,以及主要原燃料成本的持續上升,土地、資金、人工成本的大幅增長,使國內眾多中小水泥企業失去擴張機會。行業發展的低谷和大多數中小水泥企業的困境,卻為有實力的大企業進行收購、兼并以及企業之間的合并購買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由于水泥企業發展受到銷售運輸半徑的影響,這種結構調整應該由市場而不是由政府來推動”上述分析師表示。

  瓜分區域市場

  央企、民營、外資三種力量主要通過參股、控股和戰略合作等形式向目標區域滲透,以期最終取得區域市場的主控權。這主要是因為,全球水泥需求增長最快的地區主要是中國、北美、中東和非洲,國際水泥巨頭從自身戰略的角度出發,力求在中國市場上取得一定份額,積極布局設點,加快滲透和兼并。其次,國內水泥企業的市場定價較國際市場平均水平低,國內水泥噸熟料投資成本也遠低于國際市場平均水平,通過改造老企業或者是并購有助于縮短建設周期,盡快實現利潤回報。三、近年來,國內水泥龍頭企業對目標市場周邊的中小水泥企業進行了各種層次的“合作”,以期進一步發揮規模效益。

  “運輸半徑長短只對銷售環節有影響,不會制約水泥企業跨區域并購,而且跨區域并購有利于迅速進入目標市場。”國金證券研究所賀國文告訴本報記者。

   央企、民營、外資的兼并重組各有側重。國海證券水泥行業分析師卜忠東認為:“中國建材是跑馬圈地式的并購。”此前,中國建材主要通過旗下子公司中聯水泥來推進整合,通過收購包括徐州海螺水泥在內的10多家公司后,一躍成為行業第二大水泥企業。目前,中聯水泥已經擁有了魯南、魯宏和安廈三大水泥企業,并通過劃撥、持股等形式控制了山西大同水泥,河北鑫磊、泰山企業等。8月9日,閃電配售1.5億H股,募資27億港幣。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在談到剛剛成立的南方水泥時,表示未來將把它打造成整合并購平臺,加快在東南經濟區等區域的水泥業務發展步伐。

  “南方水泥最終可能會發展成為東南經濟區的核心企業。考慮到東南經濟區的經濟發展情況以及區域內其他大型水泥企業的產能擴張和并購重組,該區域可能成為我國水泥行業最早邁入寡頭壟斷階段的區域市場。”安信證券研究所石磊分析說。

  中材集團繼收購收購天山股份之后,又通過國有股整體劃撥的方式股控寧夏建材集團,間接控股賽馬實業。8月29日,又傳出謀求香港IPO的消息。

   民企老大海螺集團今年以來也改變戰略,從原來大規模建新線的擴張模式變為參股、控股和資本運作等多種方式。在華北、西北和中原乃至全國范圍內,尋求新的擴張機會,進一步做大做強。除參與祁連山定向增發外,還有意重組ST秦嶺,聯盟冀東水泥,牽手外資。

   目前已經對我國水泥行業有相當滲透的有:實業投資者法國拉法基、德國海德堡、瑞士豪西蒙、愛爾蘭CRH;以及財務投資者摩根士丹利、鼎暉中國基金、國際金融,美國高盛等都在尋找機會。拉法基瑞安首席執行官華顧思曾表示有可能發動新的一輪擴張行動。但是,隨著最近摩根士丹利受讓海螺水泥股權受挫,海德堡等外資紛紛轉向,做出新一輪戰略調整。

  在接受采訪的分析人士看來,區域并購將成為水泥版塊的主要看點,而目前大型水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將從成本控制轉向價格控制,未來龍頭企業以區域為支點實現全國擴張是可以預見的,在此基礎上的價格話語權將成為下一輪爭奪的焦點。

  “景氣度攀升,周期性減弱”

  “行業結構性調整是這幾年行業的主旋律,一系列調整手段的效果還是很明顯的,政府在淘汰落后產能過程中是有所作為的。”賀國文說,主要指標是新型干法水泥比例和行業集中度。新型干法比例相對比較高的地區,控制增量、協調存量產能的理性競爭成為關鍵因素;落后產能的淘汰速度度將好于政府和市場的預期,這一調整將優化行業結構,成為拉升行業增長的有利因素。

  “從近三次的宏觀調控對水泥行業的影響來看,水泥行業的周期性有減弱趨勢。”興業證券王金祥判斷,國家目前出臺的各項政策都在引導水泥行業提高行業集中度,而國際水泥行業的發展經驗表明,高集中度而帶來的定價權是水泥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集中度的提高,水泥行業的周期性也有望逐漸減弱。

   “今年以來水泥行業景氣度攀升。”石磊說:“雖然煤炭價格高企,但是水泥供需矛盾的持續改善以及余熱發電項目的大規模建設投產使得我們對水泥行業的盈利增長保持樂觀的態度。”

  據Wind資訊的統計結果顯示,今年上半年15家主營業務為水泥產品的上市公司(剔除了6家中期業績虧損的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5.12%,實現凈利潤增長151.72%。不考慮中期投資收益同比大幅增加的亞泰集團和西水股份,其他13家上市公司實現凈利潤增長115.39%,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石磊判斷,投資高增長趨動的水泥需求高增長比較顯著。預計9月份或者四季度隨著天氣的好轉,工程量的加快建設將促使水泥需求出現短期快速增長,從而驅動水泥價格出現一輪快速大幅上漲。

  漢鼎世紀也預計,國內水泥需求還會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但是美國經濟增速放緩、人民幣升值、國內水泥價格上漲、國外大量水泥項目投產可能會使我國水泥和熟料的出口下降。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