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自主創新 建設資源節約型建材工業——訪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會長徐永模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09-13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轉自中國建材報  作者:中國建材報
核心提示:自主創新 建設資源節約型建材工業——訪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會長徐永模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不容忽視的是,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導致能源資源的大量消耗和環境嚴重污染,并出現經濟結構不合理、自主創新能力弱、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等問題,使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對于建材行業所存在的問題,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會長徐永模表示,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依靠自主創新和科技進步。

  記者:徐會長,圍繞自主創新和科技進步,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都開展了哪些工作?

  徐永模:圍繞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全國科學技術大會精神,中國建材工業聯合會結合建材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和協會工作的特點,將自主創新與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行業緊密結合,堅持“由大變強,靠新出強”的跨世紀發展戰略,在科技進步的基礎上推進結構調整和轉變增長方式,取得了重要的進展。例如水泥行業,新型干法技術的發展已經極大地改變了水泥產業的技術結構和產業結構。在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和創新型國家的進程中,建材工業正在從傳統的高資源能源消耗、高排放的材料產業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材料產業發展,逐漸成為構建生態和諧社會、服務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的重要支撐產業。

  記者:能再詳細介紹一下嗎?

  徐永模:可以。那么,我從三個方面的內容來說明行業是如何堅持自主創新和科技進步發展。

  首先,我們清楚地把握形勢的發展、環境的變化,深刻理解依靠自主創新的重大戰略意義,提出戰略目標,抓住發展機遇、以創新求發展、不斷開創新局面。同時應當清醒地看到,只有自主創新才能破解人口、資源、環境因素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難題。“由大變強,靠新出強”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提出的建材行業跨世紀發展戰略,在這一正確的戰略思想指導下,建材行業在新世紀取得了重大發展,但是,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今天,我們對“由大變強、靠新出強”發展戰略的理解也應與時俱進,我認為靠新出強的核心是自主創新。

  其次,認真總結我們在自主創新中所取得的成就和經驗,能提高自信、豐富知識、積累經驗、少走彎路、加快發展。

  此外,要了解行業自主創新的戰略與重點。

  記者:當前建材行業自主創新的戰略和重點是什么?

  徐永模:根據國家和建材行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建材工業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結構調整為主線(包括技術結構、產品結構和組織結構),發展循環經濟,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產業,滿足建筑、水電、交通、信息、國防等產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因此,我國建材工業科技發展必須全面提高行業科技創新能力,實現從跟蹤模仿向自主創新的轉變、從注重單項技術研究開發向集成創新轉變、從依賴技術引進向消化吸收再創新轉變,全面提升技術、產品、裝備水平和核心競爭力。

  在自主創新中我們必須注重綠色制造、重大關鍵設備制造、高技術與高性能產品、信息技術、生態環保型產業、住宅產業化部品制造技術等方面的研究。隨著社會的發展,住宅產業化已成為建筑業的發展方向,材料部品化、生產工廠化、設計標準化、施工裝配化,使建筑工程基于科學的設計、精細的制造和文明的施工。隨著國家對環保和工程質量的日漸重視,預制混凝土結構構件、預制鋼結構構件以及相應的建筑配套部品體系會得到很快發展。

  記者:混凝土制品與水泥關系密切,水泥行業發展情況如何?

  徐永模:面向工程建設發展的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的技術創新非常活躍,在自主創新方面碩果累累,企業自主研發的產品和裝備大量出口國外。在綜合開發利用礦渣、粉煤灰等各種工業廢渣和其他礦物材料、制備綠色環保和高性能混凝土等技術方面,我國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行業已走在國際同行前列,為我國節能、利廢和環保做出了重要貢獻。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水泥工業的科技發展即以新型干法生產技術為主導。在吸收消化的基礎上,自主開發技術與裝備開始取得重大發展。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自主創新在預分解窯節能煅燒、大型原料均化、節能粉磨、自動控制和環境保護等方面從工藝設計到裝備制造取得一系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成果。天津水泥設計研究院、武漢理工大學等單位的自主創新成果相繼獲得國家級獎項,為我國水泥工業的科技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做出了重大貢獻。目前,我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從2000年的109條發展到2006年底的近700條。其中有代表世界上最先進、最大規模的10000t/d生產線4條,并且4000~6000t/d規模生產線的裝備國產化程度已高達90%。基于這些自主創新的成果,中國水泥技術、裝備和工程總承包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中國新型干法水泥技術與裝備在歐洲、美洲、中東、獨聯體國家、東南亞等地區享有很高的聲譽。

  記者:水泥與混凝土等建材工業生產線的大規模發展,會不會造成原料資源緊張?

  徐永模:從1991年到2007年,我國生產水泥總量將達110多億噸,按1噸水泥配制3立方米混凝土計算,折合混凝土330億立方米。按每立方米混凝土2.1噸粗略計算(不包括水),僅礦產資源消耗(不包括能耗)已達693億噸,平均每年近41億噸。

  研究資料顯示,按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模式和消耗速度,我國45種主要礦產可供利用儲量對需求的保證程度是,2010年只有21種礦物資源可保證需求;到2020年,只有9種礦物資源可保證需求。實際上,對于處在礦業和窯業領域中的建材制造業(如水泥、玻璃、陶瓷、磚瓦),國內企業之間對原料資源的爭奪戰已經打響,資源與能源的保障已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不可回避,建材工業是高耗能產業之一。目前,建材工業能源綜合消耗比國外先進水平高20%~50%。2005年建材工業的總能耗為2.03億噸標煤,約占全國總能耗的9.17%(其中規模以上建材工業企業的能耗為1.55億噸標煤,約占全國總能耗的7%),位居我國各工業部門的第三位。在建材工業的各主要產業中,水泥工業是第一能耗大戶,其能源消耗占建材耗能總量的`57.26%;墻體材料工業為第二耗能大戶,其能源消耗占建材耗能總量的23.05%,兩者之和占建材耗能總量的80%。因此,節能降耗減排是建材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自主創新的重要內容。解決資源與環境的問題只有依靠科技支撐,而科技支撐的建立只能依靠自主創新,這是繞不過去的坎!

  記者:自主創新的關鍵是什么?

  徐永模:我認為自主創新的關鍵是領導者。

  社會上很多人,包括許多企業領導者認為自主創新是科技人員的天職,是壓在科技人員身上的重任,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自己定位于旁觀者、支持者,而不是參與者、領導者,不把自主創新做為發展核心競爭力。但是,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不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同。事實告訴我們,無論從現實還是長遠看,只有依靠自主創新才能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如果說自主創新是領導者的事業,那么,企業就是技術創新的主體,科技人才是企業實施技術創新的關鍵資源。倘若沒有領導者的膽識和魄力、沒有足夠的風險投入和資源配置,科技人員的自主創新只能停滯在紙上,或夭折于腹中;如果沒有領導者的重視,即使科技人員取得了研究成果,創新成果的社會經濟效益也將大打折扣。許多事例表明,企業領導掛帥是重大創新工程項目成功的最重要保證。

  記者: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的前景如何?

  徐永模:在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07年度)》中,涉及建材制造業的有新型建筑節能材料、玻璃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制品、生產節能和建筑節能技術三大領域。就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來說,隨著國內工程建設對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越來越高,預拌商品混凝土技術的發展將體現在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的發展,化學外加劑特別是高效減水劑的發展尤為重要,水泥與混凝土制品的發展將進入高附加值、精細設計加工的高端產品制造領域。人物簡介:

  徐永模,男,1956年出生,現任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專職副會長、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會長、中國建筑砌塊協會理事長。先后獲得工學學士、工學碩士、留英博士/博士后等學位。先后發表過13篇英文和39篇中文學術論文。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