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Ⅰ號”出水后入住的“水晶宮”昨日封頂。
8月3日凌晨1時30分,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建設工地燈火通明,工人為3號拱“水晶宮”第23根拱梁澆筑最后一方混凝土。施工單位深夜鳴響一串鞭炮,慶祝“水晶宮”勝利封頂。
中午1時許,記者登上20多米高的3號拱拱頂,只見頂部外觀整體如一座大弧度拱橋,粗壯的拱梁像龍骨一樣與拱殼相連。工程建設監理單位———廣州廣大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工程監理胡偉介紹,3號拱主要包括兩部分,前17根拱梁正下方是“水晶宮”,后6根拱梁正下方是考古工作室。封頂完成后,待拱梁混凝土強度達到要求,將拆除模板、腳手架,在“水晶宮”底部用防滲涂料進行防水處理,再進行頂部玻璃天窗和前后兩端幕墻的施工。
“水晶宮”長64米,寬40米,高23米,是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的主體,也是施工難度最大的一項工程。9月底,“南海Ⅰ號”將由巨型沉井裝載,運至模擬海水環境的“水晶宮”中。胡偉說,如天氣正常,預計8月底“水晶宮”可基本滿足沉船入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