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樓宇間改寫耗能的天文數字———遼寧建筑節能走在全國前列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08-06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轉自東北新聞網  作者:東北新聞網
核心提示:樓宇間改寫耗能的天文數字———遼寧建筑節能走在全國前列

      近日,國家建設部節能現場觀摩會在大連市大有恬園小區召開。綠樹紅花、小橋流水、曲徑長廊構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圖景,與會者為小區優美與恬靜的環境贊嘆的同時,更對小區在節能、節水、節約土地,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理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贊不絕口。

  大有恬園小區是我省在建筑節能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的一個縮影。據省建設廳廳長王正剛介紹,到2006年底,全省城市普遍貫徹執行了公共建筑節能率50%設計標準,沈陽、大連兩市率先在住宅建設中執行了節能率65%設計標準。“十五”期間,全省建設節能住宅9644萬平方米,比“九五”期間節能住宅建設總量增長4倍。2006年全省竣工住宅2442萬平方米,其中節能住宅占92%;竣工節能公共建筑582萬平方米,節能公共建筑占85%。遼寧建筑節能工作躋身全國前列。為全面振興減輕能源壓力。

  建筑是當之無愧的耗能大戶。據有關統計,建筑能耗占全社會總能耗的30%,我省由于地理位置所致,每年有近半年的采暖期,每年用于采暖供熱的煤炭占全省總用煤量的3/5,僅此一項每年消耗的能源就是個天文數字。而隨著我省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和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緊張問題已經日趨嚴重。降低建筑能耗,減輕全省能源壓力,成為建設系統責無旁貸的重要職責。

  為了大力推進建筑節能工作,營造節能減排的法制環境并提供技術支撐,我省先后制定出臺了《遼寧省關于推進建筑節能工作的意見》、《遼寧省民用建筑節能管理實施細則》、《遼寧省建設領域資源節約工作規劃》、《遼寧省“十一五”建筑節能工作規劃》等12個文件,制定完善了建筑節能技術標準,組織編制了遼寧省居住建筑節能65%設計標準、公共建筑節能50%設計標準、民用建筑節能保溫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程等27個建筑節能技術標準。并加強建筑節能行政監管,建立了建筑節能專項檢查制度。同時,還逐步形成了適合我省情況的建筑節能構造體系,其中節能保溫墻體構造體系就有復合夾芯保溫墻構造體系、EPS板外保溫節能構造體系等15項之多。

  這些政策和舉措的實施,使我省在建筑節能、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利用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方面均取得可喜進展。我省的建筑節能工作得到了國家建設部高度評價,在全國建筑節能專項檢查中位列北方13省第2名,一批具有樣板意義和作用的典型也應運而生。樓宇間展現節能減排廣闊空間

  位于大連市西郊的大有恬園小區就是一個住宅建設節能的典范。

  大有恬園小區總建筑面積23.5萬平方米,在小區開發建設中,強化了人與自然共享和諧的理念,積極應用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資源利用技術。開工伊始,開發商就收集地表熟土用于住宅區綠化用地建設,節省投資104萬元;利用山坡地勢,建設半地下室和半地下車庫,節省土地15%;建設小區中水站,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中水用于居民沖廁和澆灌綠地,實現了生活污水的零排放,節省自來水40%;利用太陽能光熱技術,每年為居民節省電費90萬元;應用垃圾分類收集和生化處理技術,使小區生活垃圾排放量減少95%,每年減少外運垃圾250噸;采用房屋圍護結構節能、鍋爐房節能和供熱管網系統節能技術,使該小區綜合建筑節能率達到68%。

  大有恬園小區的建設模式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得到了建設部的充分肯定,2006年被建設部命名為“國家康居住宅示范工程”。這里的1500戶居民率先享受了節能環保綠色的幸福生活。

  省建設科學研究院綜合實驗樓是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示范工程。該綜合樓1992年建成時,受當時條件限制,沒有采取節能保溫措施,夏天酷熱,冬天酷冷,耗能巨大。2005年運用了節能率65%的節能技術、太陽能光熱技術、風力發電技術、污水處理中水回用技術、智能控制技術、供熱計量技術等進行節能改造。改造工程與科研相結合,多種節能材料和節能技術對比使用,同時加強對實際節能效果的監測,積累科研數據,從而為我省公共建筑的節能改造提供技術依據。改造后的省建科院綜合實驗樓節能率達到了60%,每年節約運行資金50%。該項目的成功改造,對指導全省黨政機關辦公建筑和企事業單位公共建筑開展節能改造,具有很強的示范意義。向大地海洋要能源

  建筑最大的能耗是采暖和空調,占建筑總能耗的55%。作為北方重工業城市,沈陽市每年消耗燃煤約1357萬噸。其中用于采暖供熱的燃煤消耗就達850萬噸,排放二氧化硫和煙塵約9萬噸和6萬多噸。為了實現供暖節能減排,沈陽市從5年前開始探索利用得天獨厚的水文地質條件,推廣應用地源熱泵技術。

  所謂地源熱泵技術是利用地球所儲藏的太陽能資源作為冷熱源,進行能量轉換的供暖制冷空調系統。冬季制熱時,從土壤/水中吸收熱量,通過壓縮機和熱交換器把大地的熱量集中,并以較高的溫度釋放到室內。夏季制冷時,從土壤/水中提取冷量,通過壓縮機和熱交換器把大地的冷量集中,輸入室內,同時將室內的熱量排放到土壤/水中。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是沈陽市最早應用地源熱泵供熱(制冷)的單位。過去,該院采用電鍋爐供熱,每年僅取暖電費就高達120萬元,夏季空調電費也要幾十萬元。2002年,醫院運用地源熱泵技術實施節能改造,安裝了兩臺地源熱泵機組,一般冬季啟動一臺,到了三九天才啟動兩臺。供熱制冷溫度自動控制,每年供熱制冷費用80萬元,節約了將近一半的電費。而且,采用地源熱泵技術供熱沒有了燃燒過程,避免了煙塵及有害物質的排放,省去了鍋爐房、冷卻塔和煤場、渣場等占地。

  而在海濱城市大連,一項海水熱泵技術也在大張旗鼓地推廣著,該技術與地源熱泵技術原理相同,它利用海水供熱制冷,其能源利用效率比傳統能源利用效率提高64%。據大連市建委有關負責同志介紹,僅在建的星海灣海水熱泵項目建成投產后,每年就可節約標準煤1.3萬噸,節約淡水18.3萬立方米。

  目前,沈陽的地源熱泵技術和大連的海水熱泵技術正在全省積極地推廣應用。截至2006年底,全省地源熱泵技術應用面積達到410萬平方米。今年沈陽已經做出應用地源熱泵供暖規劃,到2010年,全市靠地源熱泵供暖面積將占全市供暖面積的1/3。

  隨著建筑節能工作的深入推進,我們的城市草木會更加茂盛、天空會更加湛藍、空氣會更加清新,變成既節能又環保的綠色家園。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