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稻殼變身納米二氧化硅 可制備出高性能混凝土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12-21  來源:天津日報  作者:邊吉
核心提示:稻殼變身納米二氧化硅 可制備出高性能混凝土
  稻谷碾出大米后留下的稻殼,按一般的理解,只能用來喂豬或是焚燒回田??涩F在它居然能用來制取納米二氧化硅這種高科技材料,在今年的巴黎博覽會列賓國際發明競賽上,暨南大學歐陽東教授的這項發明獲得了金獎。

  由暨南大學歐陽東教授主持的“農業廢棄物稻殼制取生物源納米二氧化硅”項目,通過對稻殼進行控制性焚燒熱解,從中提取一種叫做生物質納米結構二氧化硅的超高活性材料,將少量這種材料摻入混凝土中,即可輕易制備出超高強度和超高耐久性能的高性能混凝土。

  從控制焚燒稻殼灰中發現了生物質納米結構二氧化硅,實現了稻殼“變廢為寶”的轉變。

  據悉,從某些植物中提取具有實用價值的生物質納米二氧化硅是一種全新的概念和方法,國內外鮮見試驗研究和產業化報道。

  對此,歐陽東教授表示,正是由于方法的新穎性,這一技術離大規模的產業化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目前大規模、連續化的生產線還處于研發當中。

  此外,歐陽東教授已經將眼光投向了更廣的領域。他希望,將生物質納米二氧化硅這一新材料運用于膠黏劑、橡膠、塑料、耐火材料等高產值材料的改性上,創造出生物質納米二氧化硅的更大價值。

  中國水稻產量過去幾年均超過了兩億噸,居世界第一。稻殼年產量達四千萬噸,目前沒有很好的開發利用途徑,絕大多數稻殼都被就地焚燒或喂豬。目前的科學研究已表明,稻殼不宜用作飼料,而焚燒又導致環境的極大污染。

  歐陽東教授認為,用稻殼聯產生物質能和生物質納米二氧化硅也許是稻殼利用的最佳模式。目前,他正和有關院校合作,積極尋求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的支持,希望將這一技術和生物質能利用技術有機結合起來。這一聯產技術一旦研制成功并應用,將大大提高稻殼的利用效率和價值。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